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筱萱  陈宁 《金陵瞭望》2011,(18):32-32
近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南京将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十二五”期间栖霞聚焦“四个第一”招才引智的积极主动。生动印证了“人才第一资源”这一深刻判断的正确。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南京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南京必须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总体要求,全面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二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四个第一”,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攻方向,全面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市委全委会精神,本期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区县、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如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开创南京“十二五”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精彩撰文。  相似文献   

3.
邢正军 《金陵瞭望》2011,(22):11-12
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提出要聚焦“四个第一”,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绿色发展之路。栖霞区立足发展实际,抢抓战略机遇,以“五个突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打造“南京副城、光电显谷、航运枢纽、智慧新区、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4.
张立龙  张勤 《金陵瞭望》2011,(24):52-54
前不久落幕的秦淮区第十次党代会指出.今后5年.秦淮区将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在全市努力实现“三个争第一、三个争跨越”的总体目标。在秦淮抢抓第三次重大机遇、奋力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秦淮区住建(房产)局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区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彰显人文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幸福秦淮”的战略取向.以“三个争第一、三个争跨越”为目标.坚持“向文化要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王前 《金陵瞭望》2011,(22):34-35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就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一头连着理论.一头连着实践.只有用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提出南京市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南京“十二五”全面发展。区委在贯彻意见中.  相似文献   

6.
朱霞欢 《金陵瞭望》2011,(24):14-15
“十二五”期间。南京将抓住创新驱动这一核心战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9月1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赴栖霞区为紫金(仙林、新港)科技创业特区揭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开发园区要全力推进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在“特”字上下工夫、在制度设计上做文章,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创业“小环境”.加快把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那么,南京各区县、园区将如何贯彻市委市政府精神,强化创新、突出特色,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期编辑部进行了专题组稿。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11,(19):57-57
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提出了“聚焦四个第一.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区委九届二十四次全会在全面、准确分析鼓楼现状、汲取全区思想解放大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一个主题、三区定位、四大战略、九大工程的“一三四九”发展战略.是引领鼓楼“十二五”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工作大局中.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创新发展战略上来.解放思想.积极履职,攻坚克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深度融合,创新机制.丰富服务内容、方式,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服务创新发展的有效对接、协同推进.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为聚焦“四个第一”,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浦纪宣  蔡轶 《金陵瞭望》2011,(24):25-27
7月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上.深刻分析南京新一轮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战略选择.明确提出了“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的全局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刘振宇 《金陵瞭望》2011,(29):29-30
市、县在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战略的转型跨越关键时期.县委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南方先进地区学习考察.不仅是一次开阔眼界之行.还是一次思想启迪之行。更是一次理念掘金之行。  相似文献   

10.
《金陵瞭望》2010,(20):4-6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尾之年。也是衔接“十二五”发展关键之年。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会提出了加快转型创新跨越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秦淮实际,今年全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特色秦淮”主题,按照市委、市政府“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工作要求,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特色效益。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努力推动各项工作转型升级,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雨轩 《金陵瞭望》2011,(24):17-18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为主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聚焦软件产业发展.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道路,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明确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建设为核心.加速发展南京软件产业。2010年.南京软件产值超1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获国家工信部批准.成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方高校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然而,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发展如何破除各种障碍,实现新的发展.也成为当下社会最关注的话题。2011年,在南京实施“四个第一”战略,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的大背景下.金陵科技学院主动对接南京发展,创新性地实施“南京战略”,不但成为全国第一个将“对接地方”列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地方院校,也为未来高校的发展和本科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模板……  相似文献   

13.
汪扬 《金陵瞭望》2011,(8):36-37
按照市委、市政府“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加快推动南京“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我们必须把握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奥会”这一历史机遇.科学谋划与全面提速河西新城“十二五”新一轮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市委十二届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吹口向了南京新一轮大发展的号角。201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实现“三个发展”具体部署。至此,三个发展给南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召开市委十二届22次全会上,市委提出了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部署。对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工商部门来说,意味着必须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狠抓落实。为深入报道全市工商系统在贯彻市委全会精神中的亮点举措和典型事迹,自本期始,专栏推出“服务全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系列报道,欢迎读者提供相关报道线索。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南京副城、光电显谷、物流枢纽、智慧新区、幸福家园”的发展目标,栖霞着力实施“创新驱动、产业提升、文化引领、富民强区”四大战略,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栖霞。  相似文献   

17.
一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跨越战略。“十二五”期间.建成“三创”载体1000万平方米,成为江苏“人才特区”和国家“千人计划”基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经济实力增长和转型升级速度进入全省前列。二是大力实施产业推动、民富区强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日.2011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南京举行.3500多名国内外规划专家围绕“转型与重构”这一主题.讨论了城市规划的热点和难点。笔者结合在下关区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际.就城市规划如何改革创新谈几点想法。一、城市规划要服务转型重构。当前,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新阶段.体现在城市规划上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产业和人的更替更新.或者叫重构、转型。二是城市的集约、集聚发展.真正把城市建设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升上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19.
陆平贵 《金陵瞭望》2011,(25):14-14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这是立足于南京科技、教育、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走既符合南京自身实际.又顺应科学发展趋势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为全市上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近年来.虽然鼓楼的经济总量六城区居首、省内居前,但发展中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尤其是区域空间有限。成为发展最大的短板。加快推进占用土地少、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可持续性强的科技创新创业.既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争创  相似文献   

20.
朱新平 《金陵瞭望》2011,(22):16-17
近几年.板桥新城一直把“打造板桥新城区域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板桥新城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发展定位.狠抓“四个第一”.努力将科教与人才转化成为创新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绿色发展之路。脚踏实地、务实创新、敢想敢干。经过六年的建设.地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内部主要交通网全面拉开.现代人居设施迅速崛起,教育、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