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略论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现代化实践中提出了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由于农业、农村、农民都处在历史性演变中 ,既有相同的又有不同的目标和发展轨迹 ,使它们难以完全涵盖在同一概念中。农村现代化的首要特征是农业现代化 ,但前者不能替代后者 ,不仅因为后者是四个现代化之首 ,也因为现代农业产业系统已越出农村的范围。而农村现代化还包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环境优化、经济体制优化、政治民主化和农村富裕化等。农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条件和归宿 ,它包含农民素质和农民物质、精神生活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农民非农化和多元结构。所以“三农”仍然是密不可分的。农业现代化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 ,广义的还应包括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新路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全新命题。该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当代诠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具体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它不仅促进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复兴,为处于低谷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动力,在共建中共享,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而且开辟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向,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提供了镜鉴。  相似文献   

3.
民族事务治理是国家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既是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又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繁荣昌盛。中国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行动逻辑与中国现代化的形势、进程密切相关,必须要实现现代性和整合性双重目标,利用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两种力量。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两个结合”,形成了领导民族事务治理的观念、理论、组织、制度和动力等关键要素,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明确了民族工作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原则方向、政策取向、基本方略与行动方式。有利于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有利于各民族团结奋斗,充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凝聚全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代化理论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合理的现代化应是合理目的基础上的目的、手段、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价值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有机统一。中国现代化从十六大开始进入了在合理目的基础上的价值层面、行为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有机统一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和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现代化理论中一些流行的理论误区。本文认为 ,现代化的本意是指西方一些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现代化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是指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工业革命。在现代化指标体系里 ,经济领域的现代化指标是最重要的指标 ,经济领域现代化指标最重要的是人均GDP和人口城乡结构。各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重点是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继续培育市场经济和推进工业化 ,是推进现代化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和现代化理论,指出现代化发展只是阶段目标,而非终极目标。尽管加强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共同决策, 但发展是硬道理, 其内涵丰富, 发展是不断的变革,全面的解决社会进步的各类问题。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后现代思潮的冲击,我们面对发展策略的选择,应依据国情作出发展目标的适时调整,以防止退回前现代和走向虚无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国家竞争 ,归根结底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要提高综合国力 ,唯有加快现代化进程。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又是人的现代化。本文从现代化人应该具有全新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角度阐述了人的现代化所需要的智能结构和人文精神等多种修养 ,为人的现代化所应具备的素质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各种各样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人的需求形成人的活动的目的,人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地从事各种实践活动。社会的现代化不论从其活动来说,还是从其渊源来说,都是发端于人,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由于矛盾关系的复杂性,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充满了矛盾和不平衡性。现代化不是最终的目的,发展的目的和现代化的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打破了以资本增殖为核心的传统现代化模式,而且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缺陷,生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真正的统一性”。以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为参照系,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发展和环保相互促进、长期和短期有机衔接为显著优势,以驾驭资本逻辑、重塑全球生态正义为核心目标,成功开辟了后发国家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和人类生态文明的全新形态。未来我们不仅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要着力推动世界生态文明主导话语的重塑。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也是社会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在我国,农村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现代化、农村政治现代化、农村文化现代化以及农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方案,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现代化道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多样性,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和客观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的重要课题。日本是“后发赶超型现代化”的典型,也是陷入“赶超后困境”的实例;中东国家很早就开始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至今却依然面临物质生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困境;拉美国家获得独立后随即开启现代化历程,时至今日却仍处于过渡阶段,未能成功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理论迷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启发。2023年3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意涵和世界意义展开深入交流,会后本刊组织其中六位专家撰稿,以推动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城市化与近代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研究是一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在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对于一些概念尚存有较多模糊认识,这直接影响到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本文拟就现代化、城市化与近代城市现代化的内涵及其三者的关系,作一简要解析。一、现代化“现代化”一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但它所概括的人类近期发展进程中社会急剧转变的历史过程,是早就为人们所熟知的,只不过过去是使用别的称呼罢了①。尽管在今天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中,“现代化”一词被广泛使用,但对…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社会现代化总是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社会现代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社会主体的现代化,社会主体的现代化创造着社会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不是自发成长起来的,他需要依靠现代化的教育。在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通过分析人的现代化的本质和属性,以及现代教育在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说明了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有着直接的独立的贡献,并提出了实现现代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包括许多环节 ,本文从师资队伍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过程管理、教学规章制度管理以及管理者的自身管理等方面作了浅显探讨。认为管理要现代化 ,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管理者的思想观念要现代化 ,要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 ,紧跟时代和经济建设的步伐 ;其次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民族现代化包括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民族现代化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民族教育实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现代化。民族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师素质、领导管理、教育对象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1]走向未来,就是要架设通向未来的桥梁,实现从现实向未来的转变。对于21世纪的中国和中国教育来说,这种转变更具有深刻的、历史的内涵,它将经历一个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革。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7.
提出社会发展综合动力观,揭示精神文化因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理论的扬弃与创新。批判了工具文明的弊端及负面效应,重审人类共同选择———现代化文明转型的价值尺度和终极目标。展望了中国转型的核心、主题和历史归宿: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向可持续发展文明的双重超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及时地做出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重大决策。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伟大战略转变中,党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接收和管理城市,推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通过提出的确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国现代化事业打下了坚固基础;党制定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化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何为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人的现代化及其实现三方面的论述,指出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周瑾  贾毅蒙 《国际公关》2023,(22):106-108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环境、新目标和新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围绕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概念与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河北省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的新概念,并从优化组织架构、构建服务平台、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河北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