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志愿文化导向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社区文化与社区外志愿服务文化的相容互促.农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文化的时空载体,承载着志愿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走向.在新农村建设中,志愿文化的和谐发展需要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政府推动、志愿主体协调、社区诱导,实现志愿文化主体、志愿文化客体、志愿文化载体的互动共进从而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通过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培育参与主体、建立科学机制等措施,冲破文化发展困境,实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施业胜 《金陵瞭望》2011,(27):94-94
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社区经济工作取得成功与否的精神保障.更是农村思想文化科学转变与提升的触手与促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锁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题.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金融文化则是影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农村金融文化的时空载体,农村社区承载着新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未来走向.现行农村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需要以社区为依托,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农村法文化是以农村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社区为立场而构造的法律观念、意识、知识的结合。农村法文化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价值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法文化应当以文化超越为理念,以S型文化演进为路径与方法,以公共产品、经济绩效等经济学理论作为视角,实现政府、社区与农民三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文化生发机制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法文化推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当前,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为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型农村社区的休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小康社会离不开休闲价值观的支撑,新型农村社区要实现生态文明宜业宜居必须先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所以,农村休闲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农村休闲文化有其自身内涵、特征和不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持续发展农村休闲文化搭起了新的平台,而新型农村社区凭借其自身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农村休闲文化建设的新基点。新型农村社区休闲文化建设必将为实现居民健康幸福的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大力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对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但当前农民生态意识淡薄、生态文化教育缺失、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问题亟待解决.要针对农村社区的具体实际,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社区生态文化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村法文化是以农村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社区为立场而构造的法律观念、意识、知识的结合。农村法文化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价值观、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的反映,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利益、文化驱动与文化和谐作为我国农村法文化渐进的理论根基,以公共产品、成本效益分析及经济绩效等经济学理论作为我国农村法文化解析的理论视角,建构政府、社区与农民三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法文化供给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法文化推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乡村是城镇的发源地,在当今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乡村社会也在寻找发展的机遇,而乡村集市这一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古老文化形态对于农村社会实现经济、文化、政治全面发展具有巨大作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必须要加强挖掘和发挥乡村集市的文化功能,实现新农村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提升城乡基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补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弱项,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城乡基层社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供给、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困境依然十分突出。本研究从治理动力、治理主体、治理规则以及治理目标等维度提出理论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证调查分析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的动因及文化秩序重建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城乡社区结构转型和秩序演化过程中文化主体的多元性、文化治理规则的复杂性以及文化治理目标的引领性等多重社会逻辑共时性运作,使得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转型和治理秩序重建呈现出更加复杂、动态的实践特征。基层社区文化治理转型主要是由“农民上楼”后的“文化饥饿”、居民文化自治乏力以及社区文化引领不足等问题引起;同时,在具体文化治理实践过程中必须突破“官办文化”与“送文化”思维模式,并基于“民办文化”与“种文化”的新思维营造标准化公共文化空间、重塑主体化治理规则及社会化协同机制,实现多元文化融合下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社区权力结构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城市社区的政治文化建构作为社区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法律的相对滞后、见物不见人的文化心理、责权利的分离以及“社区人“意识的淡薄,是阻碍城市社区政治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只有从中国政治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主阵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积极培育新型公民文化,改进政治社会化方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等,才是正确建构城市社区政治文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与城市相比,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两者不协调、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在农村社区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设施落后;而城市虽设施完善,但缺乏特色。若将农村和城市作为一整体,统筹兼顾,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无疑具有巨大的实践价值。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应该确立几项根本性原则作为方向指引,即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扎实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下,处理好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社会参与,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实现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参与式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机制,实现了农民参与、市场运行和政府引导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农民参与是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变革中的关键,这需要基层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农民文化社团的发展为其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杨煌 《中华魂》2012,(15):11-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就需要对文化的自觉、自信,这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会沦为空谈。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经验主义文化与现代理性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激烈冲突的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模式正在悄然转型,现代工业文明的理性文化模式已见雏形。我国文化模式转型的深层的动因,来自于对传统农业文化模式的批判和重建,现代技术理性与人本精神协调发展的客观需求,对文化堕距的能动调整和对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创新性整合。为了促进我国文化模式健康转型,必须坚持和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模式转型的根本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作为当前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区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现代化转型,社区文化建设蓬勃开展起来。强化对"社区"、"社区发展",特别是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社区发展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探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对于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目标。公民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政治文化,是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背景下,培育成熟的公民政治文化,特别是在广大农村社区培养具有政治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本位意识、法治意识和民主参与等意识的现代公民,通过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协同努力,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内在支撑和发展动力,提供合法性支持,是目前我国农村社区进行政治建设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村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决定着湖北省现代化的最终实现。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城乡文化的冲突以及大众传播的"城市中心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湖北省农村文化转型陷入了困境。而废除户籍制度、加速"三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大众传播体制、引导湖北省农村文化发展,以及加强城乡关联、促进文化整合是湖北省农村文化转型走出困境的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要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提升农村社区文化知识氛围,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