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慎终追远”章章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对“慎终追远”章的解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以尽哀尽礼治丧解“慎终”;以尽敬尽诚祭祀解“追远”;以“君能行此二者”、“下民化之”、其德归厚,解“民德归厚”。但若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细究起来,就会发现这延续了两千多年之解释的不当。经考证,“慎终”应指德行善举的一而贯之,有始而能终;“追远”指行仁之道——“死而后已”;“民德归厚”指民众若能做到“慎终追远”,自会德性复归于先前之淳厚。  相似文献   

2.
守望遇见     
《金陵瞭望》2009,(22):40-41
又见一年月圆。 古老的中秋佳节,起源于周,兴盛于唐宋。三千年的漫步,在历史中款款而行。看尽迁客骚人。赋诗吟盐:阅尽离人游子。相思哀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阴晴圆缺总是那么撩人心弦,然而月亮却始终如一,静对苍穹。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10,(2):51-52
在秀丽山水溧水间.遍布着各类古迹,也写满了各种历史的传奇。让李白写下“笔锋条尽中山兔”的中山毫;朝鲜文宗崔致远留下《仙女红袋》的传奇故事,发现的“校官碑”是江苏省现存的惟一一块保存完整的汉碑。对于那些缅怀历史,追寻传奇的游客来说,溧水有着看不完的足迹,听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东直门内大街:一位阅尽历史的老人东直门内大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东北二环路以内,是一条古老的街巷,它像一位阅尽历史的老人,时时在追昔抚今。东直门修建于元代,最初被称作崇仁门。在老北京的城门中,东直门专门走运木材沙石。元、明、清三代,各种建筑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然后再由东直门进京,因此当  相似文献   

5.
历代避讳特点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现象。避讳特指封建王朝的臣民对当代君主、历代君主为本朝所尊者.以及所尊重的人不得直称其名的社会现象。避讳起原于周、行于秦汉,盛于唐宋.驰于元,复又严于明清,废于民国。避讳为中国古代文献的内容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研究避讳的历史规律对于古籍整理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陵瞭望》2010,(7):40-4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匆匆走过.历史仅记住了他们。在史书撰写时。多少官员粉墨登场。史官仅把他们列入了循吏传。那是因为他们足以彪炳史册.留香千古。《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一书。正是记载了诸多凝固在历史中、雕刻在史册上.传诵在百姓口头的巍峨形象。  相似文献   

7.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他少年得志,不免有些飘飘然。曾书一联贴于门上,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正当他洋洋得意时,被路经此地的某翁难住,顿时满面通红,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人类的尘存息息相关,信息的存在可谓人类存在之前提,其存在方式的不断改变,传输速度的加快,信息传播手段及其软件不断更新.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变着人类社会的面貌,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人的观念的更新、信息意识的增强,必将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新的文明.一、信息造就了人类社会作为“信息”在宇宙中是永恒存在的.因为宇宙无休止的变化.产生0无穷的信息.代们现代人还在不断的探发0宁位的奥秘.宇宙的形成与权变,地球的生成以及以地球为我作的生物的只交,人类的起源及技发展的历史等等.可测天尽的洞想.我…  相似文献   

9.
靖峰 《老友》2012,(3):50-52
一望无际的鄱阳湖烟波浩渺,气势磅礴,风光如画,景色宜人。以鄱阳湖为依托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河流众多,溪水蜿蜒,农田纵横,芦苇片片,湖光山色,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融山水之灵气于一方,汇自然与人文为一体。游客在这里可畅游美丽湖泊.尽享水之激情,漫游湖上草原,观赏候鸟奇观,品尝特色湖鲜;在纯净的空气、适宜的气候中滋养身心,远离都市尘嚣.获得全方位湖泊之旅的休闲体验。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警示我们:或许放弃不是错。  相似文献   

11.
“敢为人先、崇文务实、通济和谐”的佛山人情神.既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佛山人精神滥觞于佛山历史人文传统.是改革开放丰富和发展着的佛山人素质、价值观念、道德行为、精神气质等因素的综合反映,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五四小说文体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代是文体自觉的时代。“杂异”是五四小说文体独特的审美形态。这种小说文体的建构,蕴含着颇为典型的文化精神和试验意义,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学、文体发展的内在要求。五四“杂异”体小说。为传统小说的现代化,为中国小说的世界化,所尽的那一份历史责任,是功不可没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历史公案的鸿门宴,其始其终都与一个人物挂上了号,这个人就是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对他一笔带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相似文献   

14.
吴苑苑 《社区》2014,(20):8-9
念朱淑真的词,是要陪她流泪的,一首《减字木兰花·春怨》: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昏黄灯盏.烛影摇红,待月西厢的意境,于她却是幽独愁苦。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里记载:淑真钱塘人,幼警慧,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  相似文献   

15.
李建民 《社区》2011,(20):56-57
国学者亨特曾说过——我们居住的地球可以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普通的地理世界,另一个是书籍世界。的确,“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好书在手,自有风雨星光涌来.万千世界尽揽于胸。  相似文献   

16.
吴韬 《金陵瞭望》2006,(19):8-10
2006年9月28日.在“欢乐中国行——魅力南京”大型综艺晚会欢快的气氛中.2006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落下了帷幕.本届名城会以市长人城仪式为开幕式掀起高潮.以《欢乐中国行·魅力南京》唱响闭幕式;以市长论坛纵论城市和谐发展突出主题、以首届文化产业交易会加大文化招商力度、以狂欢节尽现南京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两个方面.就历史是如何发展为世界历史这一过程而言,横向发展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在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中,人口流动、战争、商业贸易、宗教等因素起了更为直接的推动作用,四者相互影响、交互作用,一起椎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新少年》2002,(Z2)
葫芦岛市少工委围绕体验教育的思想,在全市少年儿童中大力开展了“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要使少年儿童在新世纪能行,就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新世纪也能行”。因此,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共同策划了新世纪首届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这次“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共有三项主体内容:一  相似文献   

19.
匈奴人刘渊、刘聪父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两位皇帝,同时又是对后世文学有相当影响的人物。但是,今人的诸多著作于他们的生年却尽付阙如,这不能不算是一个遗憾。又《魏书·韩麒麟传》所载《赠李彪诗》,冯惟讷、丁福保、逯钦立等都认为是由晋入魏的韩延之所作,这也是一个不小的错误。本文运用大量而翔实的材料,经过科学考证,对刘氏父子生年和《赠李彪诗》的作者其人皆有定说。其结论,殆有拾遗补阙之功。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长恨歌》中"孤灯挑尽"的艺术意象,蕴含着无尽的人生况味和历史沧桑,在广大读者心中唤起了生动的艺术联想和深厚的情感共鸣。艺术意象与历史事实不可等量齐观,唐代宫禁中曾有以灯照明的习俗,但"孤灯挑尽"的细节描绘和意象构成,主要还是出于一种超脱而跳宕的想象力,以起到强化诗篇情绪、烘托艺术氛围的审美作用。白居易所同情和叹惋的,并非仅是存在于具体历史生活中的特定人物,而是人生命运的变幻无常,以及连帝王也无从逃避的悲剧命运。正是在这一富于人性意义的精神主题引导下,诗篇以其描绘的细腻、刻画的逼真、结构的宏大、情韵的婉转,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