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众鸟高飞尽②,孤云独去闲③。相看两不厌④,只有敬亭山。①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市北,山上有敬亭,为南北朝时代诗人谢月兆赋诗的地方。②尽:没有了。③闲:偷闲,安闲。④相看:你看我,我看你,指诗人和山。厌:厌烦、厌弃。这首小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秋天。这时,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达10年之久。长期漂泊,使他看透了人情冷暖;怀才不遇,让他对现实失望复失望。既然滚滚红尘中再找不到一块可以安放心灵的净土,诗人只能超脱凡俗去和大自然对话。诗中所表现的,正是这种清高冷傲、孤独寂寞的心绪。题目中一个“独”字,点出了…  相似文献   

2.
山崇拜是蒙古民族的原始自然崇拜之一,它与蒙古民族的生活环境、经济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科尔沁山崇拜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蒙古民族的山崇拜文化传统,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蒙古民族"以山为中心"的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狩猎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生殖崇拜文化传统;蒙古民族独目巨人山神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乡村文化空间的发展面临着功能转型与空间结构优化的双重压力.以泰安市传统村落山西街村为例,提出乡村文化空间的概念,并依据景观生态学中"缀块-廊道-基底模式"将文化空间结构概括为文化节点、文化轴线、文化域面三种形态,探索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以及空间优化,山西街村的文化空间在发展中存在弱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所处地学山是高淳教育的发源地,办学历史悠久。县志载:"学山,县东一里,儒学在焉,先为朝元观,后建学因名"。学山古称魁山,其北有竹林树丛,南有泮池荷花,两侧小溪潺潺,山水相映,景色宜人,乃建庙兴学之宝地。明弘治五年,应天府丞冀绮率知县刘杰于此治学宫,魁山始称学山。其旨有二:一则,借山有学谓本名。学与山借名,以招游人,称名胜于天下,幸托圣人学道。二则,设学于山谓学名。山有学,学传人,人学道。学山而至於山,汇入地灵人杰之境。根植历史,文化塑魂。学校在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学山"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点,致力于学山文化品牌的打造,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山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黄石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特色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石是湖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加强特色工业文化建设,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一要对其独具特色的“五山”文化进行重新梳理与认识,二要建设具有与“五山”文化元素相关的特色建筑、景点,三要构建全方位的弘扬“五山”文化的宣传网络。  相似文献   

6.
“纸山文化”是温州泽雅地区独特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文章通过浙江温州泽雅镇横蛘村宗族的个案研究,挖掘纸山文化的内涵,解读纸山文化传承与变迁,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长沙市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为例,研究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对于打造长沙成为“世界媒体之都”的作用,主要探讨 如何更有效地建设长沙市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媒体的作用,推进文化产业繁荣与互联网融合发展、 探讨二者融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为建设长沙市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提出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8.
山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曲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意象之一,象征着国家、爱情之永恒,疆域、离人之阻隔;同时还是寄托诗人隐逸情怀的一种载体。由于山文化意象的某些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是缺省的,这为其准确翻译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启示下,译者以文化作为翻译的目标和单位,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传承山文化意象内涵,向译语读者展现其别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观。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仁者乐山”是山资源的开发,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的呵护;古代山岳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无意识的和非功利的,是诸多文化名人的活动而引起山岳知名度的增重和升值。山东山岳文化不仅具备山、海、日的综合特征,还鲜明地反映着齐鲁文化的基本特征,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浓厚的伦理道德精神,体现着儒家思想的种种价值观。泰山是全国,更是山东山岳文化独一无二的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10.
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经过七十四年的拼搏与发展,把学校文化凝聚成一个字——"山",努力营造以"山"为核心的文化理念、文化环境和文化行为,让每一个生命都像山一样挺拔。学校用"山文化"感染校园,凝聚人心,塑造人格,培养人才。"人争卓越,事争一流"的"山的精神"是三小全体教职工的工作准则,"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是三小学子的行动方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相似文献   

11.
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经过七十四年的拼搏与发展,把学校文化凝聚成一个字——"山",努力营造以"山"为核心的文化理念、文化环境和文化行为,让每一个生命都像山一样挺拔。学校用"山文化"感染校园,凝聚人心,塑造人格,培养人才。"人争卓越,事争一流"的"山的精神"是三小全体教职工的工作准则,"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是三小学子的行动方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相似文献   

12.
华山文化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课题。华山文化研究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西部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接点;古代华夏文明传播的文化通道;道教创始地与首发传播区域;佛教东传的重要地域等。华山文化研究包括本体研究、华山文化与中国文化研究和华山文化与世界山文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有着古老而丰富的自然崇拜文化,崇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蒙古族的崇山活动不仅适应游牧特色生活,还蓄养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客观上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本论文从"山"的蒙语表达意义开始分析其含义,根据游牧文化特点探讨山崇拜文化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有着古老而丰富的自然崇拜文化,崇山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蒙古族的崇山活动不仅适应游牧特色生活,还蓄养了特有的文化内涵,客观上也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本论文从“山”的蒙语表达意义开始分析其含义,根据游牧文化特点探讨山崇拜文化特色和内涵。  相似文献   

15.
尧舜时代的善卷,处在澧县城头山城市文明开始走向衰微的石家河文化时期.作为苗族部落首领的善卷,为实现由尚武向尚文的德治转化,选择枉山作为实现自己躬耕扬德理想的实践基地,开创了积极向上的德治隐逸文化、合乎实际的德育文化、"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使善德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6.
余飞  宫希成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2):124-12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言必称特色,经常导致有特色无市场、有文化无产业,且越是强调特色,就越难以走出本地市场,越无法有效开拓外部市场.能够被更大范围乃至世界所欢迎和喜爱的文化产品,必是超越区域文化资源或文化符号之特色的产品,其内容一定渗透了共通的人性主题,特别是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理想和普遍情感,其运作方式必然遵循共通的商业法则并充分应用现代科技表现手段.文化资源或文化符号的特色只有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变成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这其实就是一个借助共通性对文化特色进行打碎和重塑的过程.因此,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以共通的人性主题、共通的商业规则、共通的现代科技表现手段之共通性实现对特色的否定之否定,即经历一个由“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山是苏州地方文化的载体之一,苏州的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苏州因山而得名,春秋吴国的君臣,燕山留下痕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先秦时的文化,也有从山下发掘而得。宗教文化与山也结下不解之缘,不仅有汉代的道教与东晋高僧支道林的遗踪,而且还有“耿耿至性”、保持民族气节的弘储和尚。  相似文献   

19.
唐至清代,徽州紫阳山的人文景观分作道教和儒学两类,前者以紫阳观及其前身许真君祠为代表,后者以紫阳书院及其文化源头紫阳书堂为典型,二者并存山中。人文景观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紫阳山道教空间的萎缩和儒学空间的扩张。经过地方士人的长期塑造和清朝皇权的直接干预,儒学圣地取代道教仙山,成为紫阳山最主要的文化形象。徽州名山众多,紫阳山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为其具有的崇高文化形象。在徽州士人的塑造下,赞颂紫阳山之高的诗文不断涌现,紫阳山形象愈益高大,竟被视作徽州居中最高之山,形象与地位抬升至极点。这一塑造过程最终成功,根源在于"紫阳记忆"。"紫阳记忆"生成于朱熹游览紫阳山之时,历宋、元、明、清而日渐强化,在地点上由紫阳山扩散至徽州乃至全国。在紫阳山名声日隆之时,其儒学圣地的文化形象愈加突出,再加上"紫阳记忆"的作用,使紫阳山成为徽州的象征,"紫阳"一词也成为徽州的别称。  相似文献   

20.
丹霞山旅游文化精品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山的文化源流包括历史、民俗、宗教和艺术四个方面,其文化资源特质是由丘陵文化、农业文化和客家文化组成的,山、水、农、客、教构成了丹霞山地区最具特点的文化事象。从地域文化系统的角度对丹霞山旅游文化进行挖掘,对于制定丹霞山旅游文化精品化开发的战略思想和行动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