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积极探索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实用型人才,全面提高受高职学生的素质,必须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职业性和适应性。高职旅游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制定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构建旅游实训教学体系,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探索“多证书”制度,彰显特色积极探索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SWOT分析,研究认为:上海发展体育旅游还存在体育旅游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市场化运作不强、对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不力等问题,来自国内其他省市的竞争和合作影响未来的发展。与此同时,上海拥有丰富的赛事资源,具备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和接待设施,区位和经济发展优势十分突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给上海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上海体育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培训篇     
沪上酝酿品酒师培训一种新型的职业——品酒师即将在上海出现。从“2005中国(上海)商务用酒高层论坛”上了解到,上海市有关行业协会已拟订了品酒师的培训计划。上海饮食业行业协会会长何义钊介绍说,在国外的高档酒店中,品酒师可以给顾客介绍酒的知识、质量、品酒的方法、酒与餐的配备方法等,帮助顾客挑选到最合适的酒。但是,上海的酒店中却很少  相似文献   

4.
下关,这个被冷落的有着“金陵北大门”之称的百年商埠恢复到过去的繁华盛景一直是下关人的心中之愿,而把沿江一公里岸线打造成富有文化特色、经济充满活力、旅游市场繁荣可与上海外滩相媲美的“南京外滩”,更一直是下关人的心中之梦。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德阳市不仅是我国重大装备产业基地,同时,德阳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水、森林资源突出,地貌多样、气候多变,旅游资源组合较好,还拥有古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三国文化的瑰宝“白马关”、绵竹年画等人文、民俗资源。但德阳的旅游收入近年却逐年下滑,鉴于成都旅游发展的经验,德阳旅游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乡村旅游、体闲养生优势还不突出,休闲旅游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民族村寨旅游者游记的质性分析,阐释传统的乡村作为旅游世界中典型乡愁旅游场的逻辑,借此理解人们为何乡愁旅游,并解析该乡愁旅游场要素构成。研究发现:乡愁旅游场由乡愁自我心理场和乡愁旅游环境场构成,而乡愁旅游环境场主要包括环境场气氛和乡愁触发物;环境场气氛属于环境场中“物”的符号意义指向,以肇兴侗寨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气氛主要表现为“淳朴”“生态”“宁静”“祥和”“神圣”“吉祥”“团结”“和睦”“友爱”“有归属感”以及“历史悠久”等特性;乡愁触发物则包括乡村性的景观和物件、具有历史感的生活场景与事件、唤起记忆的其他感官输入、传统的仪式以及本真性的社会互动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分别有多种表现形态。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开发海洋旅游文化资源具有特殊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的“海洋意识”,对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普世价值”。本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的目的,可以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等10大类旅游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9,(12):9-9
上海、苏州、常州、杭州、扬州、芜湖近年来。在长三角,南京东南西北方向的众多兄弟城市,在旅游文化名片打造方面一律是“猛料迭出”。一时间不仅积聚了超高的人气,带来了滚滚的财源.“名利双收”得让人眼馋不已.而且打造出了魅力口射的城市新名片。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先导产业和“窗口产业”三亚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可走“旅游兴市”的道路,要“旅游兴市”就应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开展旅游宣传、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永安市旅游品牌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安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却缺少一个能高度整合这些资源的旅游品牌,因此打造永安市的旅游品牌势在必行。本文旨在分析永安市的旅游品牌战略,并提出了“桃源中华”休闲度假村这一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山西介休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全域旅游的研究视角下,介休可划分为三大旅游文化区,即北部农商文化区、中部历史文化区和南部生态文化区。三大旅游文化区呈现出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出介休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介休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而形成了“乡土-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空间结构。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全域文化旅游的“介休模式”的构建,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理念是现代旅游策划中经常提到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平遥国际摄影节的分析,探讨“文化旅游”理念在会展旅游策划中的应用,看“平遥国际摄影节”如何实现会展与旅游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21~22日,由北京联合大学主办,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学刊》编辑部承办的“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旅游研究:前沿·理性·责任”,旨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聚合旅游产业的研究者、规划者、参与者,集中讨论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的前沿关注,分享旅游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商中国旅游及旅游研究的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本文在全面论述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旅游业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上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在已经处于“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潜在的旅游地,任何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旅游者”的旅游发展阶段,竞争的加剧使得旅游业由资源驱动、市场驱动进入到现在的形象驱动,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成成为具有旅游资源的城市发展旅游业、发展城市经济的关键因素,因此旅游城市形象的研究尤其是中小旅游城市形象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旅游城市形象研究的趋势、必要性,施秉县旅游城市现状、旅游城市形象现状分析,通过对施秉县旅游城市形象的定位——即“我是谁”的城市的自我定位和审视,提出施秉县旅游城市形象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体验经济时代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重“人工”轻“天然”,求“量”不求“质”,重“表象”不重“内涵”,重“人力”忽视“人才”,已无法满足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需求。因此,必须改变目前开发乡村旅游的方式,尽量保持乡村的本来风貌,注重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实施政府主导、人才兴业策略,促进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日南国》2009,(7):13-13
政府和旅游企业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两个主体,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起着组织、协调和引导的作用,扮演的是“搭台”的角色。旅游企业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扮演的是“唱戏”的角色,是主角。没有旅游企业的参与,区域旅游合作就仅仅是“口头”上的,没有太多实质的内容。旅游企业之间合作的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效果。两个主体,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国内来京旅游散客、国际来京旅游散客、北京当地居民三方面市场群体共1000多份样本,首次对北京散客市场的一日游需求进行实证研究,了解到散客群体对于“长城一十三陵”一日游的基本需求、获取一日游信息的渠道及其对信息的信任度、对一日游“黑车”的印象,前往长城旅游的方式和满意度,以及前往北京本地及周边其他著名旅游景区旅游的兴趣。有关结果对于根治长期困扰北京旅游形象的“长城—十三陵一日游”“黑车”问题,构建有效的散客旅游服务体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谈起“廉政教育”,你脑海中首先蹦出来的词语往往会是“上党课”、“开大会”,你不会直接把它和旅游联系在一起吧。4月26日,“金陵廉政文化特色旅游线”在南京新鲜出炉,反响热烈。打造一条廉政文化旅游专线,这在全国还是首次尝试。 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观景思廉,通过旅游传播廉政文化,无疑更能深入人心,拥有更为厚实的群众基础,也会让南京的廉政建设达到一个新高度。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探索性举措,廉政文化旅游线对于提升南京形象和推进南京旅游产业化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2023年初,贵州把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作为实现旅游产业化新突破、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战略选择和必然要求。以往谈到旅游目的地,学界能给予明确界定,即旅游目的地是向旅游者供给吸引物与相关设施的集中地,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价值和集聚功能。但是加上“世界级”这三个字后,就变成了一个颇有难度的新命题,什么样的旅游目的地是世界级的?如何才能建成世界级的?至今也无公认答案或评判标准。要回答好这个命题,既要有“与国际接轨”“中国特色”的顶层设计,也要有若干专业性的技术要求。我们以“贵州推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主题,邀请了在旅游理论界有影响力也活跃于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实践的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贵州推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如何破题。七位学者有共同观点,一是要理解好“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共性特征;二是要抓好“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三是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和做法要相容相济。这些讨论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希望借由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契机,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多维阐释与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