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炯 《成才与就业》2014,(13):58-59
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常发现很多求职者在面试前不知该如何做准备工作,而且越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越是对此茫然不知。面试实质上是求职者与面试官的一个沟通过程,沟通内容自然不可能天马行空,而应是有针对性和局限性的,因此面试前的“功课”也完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简历在求职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你进入面试的一块“敲门砖”,也是你给企业的“第一印象”,但是,我们身边的众多求职者大多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的简历已经根据很多范文进行了修改,可为什么投出去后总是石沉大海,得到的面试机会屈指可数?我们说,投递简历不仅是写完简历这么简单的一个步骤,它还包括简历制作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制作后的跟踪工作。  相似文献   

3.
面试奇遇     
祁郝 《北京纪事》2014,(3):75-76
找工作是“看”活的相声剧,我现在越来越有体会了,不信?马上给您讲个段子。这不,今儿接到一个“网络运营总监”的面试通知,说在某某路多少号大院,要求来的时候带着身份证。找到这个地址的时候,还真是一个壁垒森严的大院,传达室里要拿身份证换号填单子。传达室的大爷戴着眼镜,也不抬头,问:“干吗来了?”我就如实说:“去面试。”大爷厉声说:“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如今,随便在网上敲入“面试技巧”“面经”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查到几万个关于面试技巧的网页,让人眼花缭乱。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毕业生困惑:我投了那么多简历,为什么一点回音都没有?那个职位明明要求不高,为什么我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家事业单位的人事科科长,招收新人、组织面试是张倩日常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对于面试,如果应届毕业生能换个角度看,完全可以放松心态。”张倩说,招聘方和应聘方始终是一对矛盾,这毫无疑问,但这两者又何尝不是一种合作关系呢?试想有哪个人事不希望又快、又准地给单位找到合适的人选,又有哪个应聘者不希望尽快通过面试,获得工作机会呢?所以,作为应聘者千万不要觉得HR是站在你的对立面,如果站错了队伍,面试很可能就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小细节,胜算的“附加值” 某杂志社欲招聘一名校对员。 这个下午,总编面试了十几个应聘者,都觉得不太理想。一看时间不早了,总编礼节性地给了双美10分钟。末了,总编起身象征性地将双美送到门口。不想双美突然停住脚步,说:“总编,谢谢您的接待!不过我还想多说一句,我刚才发现您办公室的电线老化了,如果再换一个自动跳闸的保险装置,你工作起来也许会更安全些!”  相似文献   

7.
一项网上调查:94%的招聘经理承认,在做面试决定时,受偏见影响;6%认为不受影响。我认为此项调查,如果将“偏见”改为“直觉”,相信会有100%的招聘经理选择会受“直觉”影响。  相似文献   

8.
面试就是一场战斗,从接到面试通知开始,就意味肴这场战斗的号角已正式吹响。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充分的准备,方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0分钟的面试,准备30小时甚至300小时都不为过,面试之前的准备工作马虎不得。  相似文献   

9.
肖洁 《成才与就业》2014,(13):62-63
相信很多求职者在面试前都会思索同一个问题:我怎样才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于是部分求职者会搜集不同类型的面试题库,通过反复记忆来应对面试中的各类问题。可是作为阅人无数的HR们(人力资源工作者)又怎会轻易地被这些“统一”的答案蒙住双眼?那么让我们换位思考一下,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2008,(7):10-10
两个月前在进行新职务面试的时候,因为公司采取360度面试,我遇到了非常有趣的状况。一位可能会成为我下属的人在面试时对我说:我特地探听过你的事,也非常尊重你的经历,但是不管如何我拒绝成为你的属下,也请不要因为这样就不想来我们部门。一般人听到这种话会高兴的可能不多。他当时不知道,其实我是非常开心的。别人如何看我其实我不在乎,因为不同高度的人看同一个人本来就会有两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孙炯 《成才与就业》2014,(Z3):58-59
正在职业指导过程中,常发现很多求职者在面试前不知该如何做准备工作,而且越是缺乏工作经验的求职者,越是对此茫然不知。面试实质上是求职者与面试官的一个沟通过程,沟通内容自然不可能天马行空,而应是有针对性和局限性的,因此面试前的"功课"也完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学会分析捕捉信息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看看面试前的"功课"该如何来做。这是某招聘网上的一则广告(限于篇幅,只摘录岗位职责和要求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走进职业指导室寻求帮助的众多青年求职者中,笔者发现,愿意讨论职业兴趣与未来发展的人为数不少。尽管他们的经历不同,但提问和感慨是一致的——“你说我的兴趣是什么”“你认为我适合干什么工作”“如果能从事一份感兴趣的工作,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由于过分看重职业兴趣,很多年轻人在兴趣中迷失了方向,他们一旦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就会将责任归咎于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我过往的客户访谈经验和我所面试过的应聘人力资源职位的人中,常常有这样的问题会被谈到,“你是怎样看待HR(人力资源)工作的?”“你认为HR是做什么的?”多数时候我会听到,“HR是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是人员管理的关键……”这一类较为套路的说辞,在这些说辞背后我们应该思考的是:HR究竟在管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能为企业带来什么益处?  相似文献   

14.
穆之 《人生与伴侣》2006,(10):54-55
求职之重,重在面试。有人把面试比作战场,在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在目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大环境里,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面试时失败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成功。但有些失败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由于你的一时疏忽,才“大意失荆州”,令你走出考场后,兀自感叹:“唉!我曾那么接近成功。”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指导,部分高校已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指导提出了一些思考,“1+X”职业指导体系以职业指导课“1”为中心,“X”为课程以外的职业测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整合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丫丫 《21世纪》2009,(9):50-51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会向应聘者发问,而应聘者的回答将成为面试官考虑是否接受他的重要依据。对应聘者而言,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猫腻”至关重要。本文对面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整理,并给出相应的回答思路和参考答案。读者无需过分关注分析的细节,关键是要从这些分析中“悟”出面试的规律及回答问题的思维方式,达到“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7.
面试时,如果你发现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位”而是“一群”面试官时,你的表现会怎样?  相似文献   

18.
马力 《今日南国》2008,(21):19-19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留用6个。因此,第四轮总裁亲自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应聘者?”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闲看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来这儿有什么意义呢?”男子说:“我掌握了很多财富,因此,我本人即是财富。”大家又一次笑得很开心,觉得此人要么太狂妄,要么就是脑子有毛病。  相似文献   

19.
面试一开始求职者便“急吼吼”地直奔“薪水”这一主题,会引起主考官的不悦。反之,如果主考官在面试一开始就涉及薪资这一敏感问题也会使整个面试陷入僵局。因此,面试时双方如何谈及薪资大有技巧可言。  相似文献   

20.
我是小影,曾在今年4月就“过渡性工作如何找”的问题请《成才与就业》诊断过。贵刊没有“过渡”只有“进取”的理念,可谓振聋发聩。从那时起,我抛弃了“过渡”的念头。固守着那份上班路程上要花4个小时的邮购公司工作。其实我这个人很要强,一件事没做成功,就一直不甘心,会花更多工夫去做,直到成功。在邮购公司工作时,我报考过公务员考试,面试过程中,我发挥得不太好,自觉没什么希望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