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指出,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上,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继党的十三大提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从而突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单一按劳分配模式以来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其过程图示即为;a,按劳分配→b,按劳分配主体十多种分配方式→c,按劳分配主体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决定的。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精辟的理论概括,既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实践的真实反映,又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政策上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视作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代名词而予以排斥。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而是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没有在理论上承认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3.
童筱明 《江淮论坛》2000,23(1):56-61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我们党确立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是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这一理论的提出 ,是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联系在一起的 :1992年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与此同时初步提出了新的分配指导思想。十四大报告的提法是 :“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它分配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分配理论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 ,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 ,马克思分配理论才能保持其实践价值。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一条新原则 ,也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辽宁老工业基地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应尽快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深化税制改革 ,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完善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发展,也是对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种突破、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就是: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论断,即首次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按生产要素分配”作了具体探讨,回答了其必要性及在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观点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突破。然而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 ,而且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怎样做出贡献 ?做出了什么贡献 ?贡献的大小如何计量 ?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只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量应是劳动者自身耗费和支出的力以及其推动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劳动生产力 ,即劳动力与其所借助的机械力和自然力的和。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到“劳动生产力决定价值” ,可以说明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可参与分配的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渡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现已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市场经济不仅仅指社会生产的运行机制,还包含着社会产品分配的一般规律。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产品分配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呢?本文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批驳了分配先于生产,并且决定生产的庸俗经济学观点。马克思在谈到分配时,首先区分了分配的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指生产要素的分配,即生产工具和劳动的分配。马克思认为,生产要素的分配是构成实际生产的因素,这种分配属于生产范畴,是  相似文献   

9.
十五大提出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分配理论。这对于丰富、充实、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必将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按劳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推进到传统体制的核心部分,即所有制问题。党的十五大要求经济体制改革有新突破,核心是所有制理论和所有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我们认为,1978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将要突破姓“公”姓“私”的禁区。本文就所有制改革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一)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在生产关系总体中;生产资料所有制问…  相似文献   

1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在新 《学术研究》2004,1(1):35-39
本文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理论诠释。文章说明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其贡献为前提的,探讨了各个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特别是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论述了市场调节是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略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现阶段必须遵循的个人收益的分配原则,它不仅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在分配领域改革中,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意义。一、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在收益分配原则上,必然要求以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贾国富 《社会科学》2001,3(9):23-27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按生产条件进行分配。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最初分散属于不同的要素最所有者 ,通过劳动过程各要素得到结合起来发生作用。按生产条件分配即是依据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如果某要素所有者拥有两种或多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分配方式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20年我国分配领域的改革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好由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共同参与与收益分配的分配方式转变。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分配方式,对于深比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作了完整的概括,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  相似文献   

15.
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依赖的各种经济资源即土地、资本、劳动、企业家才能、技术、信息、专利等。按生产要素分配 ,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 ,按投入及其所贡献的要素的多少进行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换言之 ,出租土地就应取得地租 ,提供劳动就应获得工资 ,投入资本就应取得利息 ,企业家付出的经营管理就应获取正常利润、技术、信息、专利等提供的所有者也应取得相应的报酬。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传统分配方式的重大突破 ,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苏林成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一、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必须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有新突破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交易和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生产要素在生产组合过程中呈现出不可分离性、作用非均衡性、部分可替代性、比例变动性等特点;因为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了生产和流通,所以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审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和基本分配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劳动已成为一种弱势要素而知识逐渐成为一种强势要素。因此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引起贫富差距拉大。为保持社会稳定,兼顾公平,必须实行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并采取相应措施抑制贫富过度分化。  相似文献   

18.
肖林 《江汉论坛》2004,(9):42-44
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和突破。本文沿着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产生、发展的轨迹展开分析,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科学社会主义者提出的按需分配和单一按劳分配原则是在手工业和农业占主导地位、机器大工业生产占主导地位等具体历史背景下,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前提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对未来社会的一种设想。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邓小平和他设计的中国改革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贡献。最后,本文探讨了多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分配是连接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没有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20.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私营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私营经济问题上又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认识,表现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突破了公有制才是唯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两种所有制的对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突破了只有按劳分配才是社会主义的唯一分配尺度;对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政治地位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