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少年足球是国家足球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对一个国家足球的发展起着根本的影响,其培养模式是影响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关键性环节。我国足球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与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薄弱有着较大关系,本文主要以我国青少年足球培养模式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等研究方法,借鉴足球发达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推进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保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一代 ,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目前 ,我国应整合社会力量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 ,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制 ,使青少年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 ,塑造青少年现代人格和创新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然而经济高速发展形势下却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系列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青少年道德腐化情况严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基础上,研究了国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经验教训,通过这些研究探索了一些加强和完善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公益性等特征,是我国今后引导并倡导发展,目的在大范围开展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社会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广泛吸引青少年积极参加日常体育活动,激发展现才能,发展个性,提高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重点、发展基础、发展策略和路径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青少年的犯罪心理动机,通过比较发现国外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大多是精神情感空虚,以寻求刺激和追求时髦为目的;而我国青少年犯罪心理动机大多出于对生理性和社会性这些低层次的需要缺乏理性控制。我国青少年犯罪动机之所以有别于西方,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只要我们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的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可实现降低犯罪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世界足球强国校园足球的组织管理、培训架构、竞赛体系、经费支持和人才培养等进行解析,结合生态学体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自然、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走向,探讨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生态环境改革和建设路径。宏观上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生态发展初期没有明确的改革指向,致使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很不均衡;中观上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践改革缺乏科学的内外部生态环境支撑;微观上青少年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得不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国家层面新“体教融合”的校园足球改革应明确青少年校园足球长远发展规划,积极培养青少年校园足球人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战略的人才库,是构建符合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常态理念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青少年消费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都在发生着转变。本文从深层次揭示了我国城市青少年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详尽地分析了影响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问题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自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了新的特点和上升趋势,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青少年犯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从童年走向独立的人生道路的转折期。在这一关键时期,青少年正在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立志向,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完善我国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组织建设、法规建设和资金支持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我国应该借鉴世界上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刑事罪犯数量的灰色预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为此以1997一2010年人民法院审理的青少年犯罪刑事案件数据为依据,并利用GM(1,1)模型和GM(1,1)残差模型对我国青少年罪犯数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拟合、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GM(1,1)残差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说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数量还在增加。由此提出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力量来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的现代化进程已有百年历史,法学翻译对于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法学翻译对于中国现代法学具有建构与生成的意义,从法言法语到制度理念,均建立在法学翻译的基础之上;其次,法学翻译的发展轨迹,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法学的演进过程,从取法西洋、学习日本,转至模仿苏俄,进而重新面向世界,法学翻译的曲折变迁也印证着现代法学的艰难命运;第三,法学翻译对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构亦有重大影响,作为后发赶超型国家,译介移植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也应有反思的态度和超越的决心.对近代以来中国法学翻译史的梳理和总结,一方面旨在较为全面概括地展示百年法学翻译的成果和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观察到法学翻译与现代法学之间的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社会中,人们对法律的遵守主要表现为对法律化了的伦理道德的遵守,而没有形成真正的法律观念。中国传统法律的近代化和现代化道路已经走了一百多年,当代中国人法律观念依然淡薄。本文以传统社会到当代社会的国人法律意识为视角,分析国人为何缺少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华法系是法律史学科中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论题,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然而,囿于纯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局限,该研究难有突破.本文用比较法理论,置中华法系于世界法律格局中,并相对应于西方两大法系进行思考,对中华法系及其形成进行论述,提出了具有一定新意的见解中华法系是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一系列封建国家法律制度的统称.中华法系的形成是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超出中国的范围而成为东亚、东南亚国家法律传统和法律系列的过程,其中,几乎没有武力征服或任何殖民扩张的因素,它与中国法文化优势的形成相一致,是唐律传播并影响开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良法的内容是良法研究从而是法治研究的重要问题 ,但是我国学者对此重视不够。良好的法律应该是体现了良好的法律观念的法律 ,是承载着良好法律价值的法律 ,是展示着良好法律结构的法律 ,是包含着良好法律内容的法律 ,是凝结为良好的法律形式的法律。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法系到东亚法——东亚的法律传统与变革及其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学术界有关东亚法的整体认识,大致有新中华法系、东亚普通法和东亚法系这样几种代表性论说。以法系理论为视点,我们观察到东亚共同的法律传统在近代开始发生变革,中华法系在西法东进中趋于解体。如果以构成法系的要件为标准来衡量现今的东亚地区法,可以确认现在还没有法系意义上的东亚法,包括东亚普通法、东亚法系和新中华法系都是不存在的。但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现今东亚地区法确实由于历史传统和近代继受的原因,加上地区共体化的推动,形成了某些类同与趋同的现象,这也许预示着未来东亚法的某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经济法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诞生之日起便突破了传统经济法危机对策法的定位,形成了一系列的赶超型的法律制度.反思中国经济法,特殊的时期与特定的原因给予其改革先锋与代位法的历史使命,却在市场的不断完善中日益呼唤其赶超型法律的崭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民间法法学品格的形成史就是法学思维观由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的法学史。在关涉生活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多元的实效达致路径等方面,中国传统民间法有着国家法不具备的文化特质。在现代社会的秩序建构方面,传统民间法有着三个现实功能:其一,在秩序的生成方面,民间法是产生秩序的规则本身;其二,在秩序的维系方面,民间法不断影响着主体的行为模式;其三,在秩序的保障方面,民间法以传统伦理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历史使命。现代法治秩序的建构离不开对于中国传统民间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诉讼上抵销的性质研究,在我国大陆一直没有得到较多的重视,特别是在从诉讼上抵销性质的角度,来探讨民法上抵销的形成权性质和民法上抵销制度行使方式方面,更显得不足。文章正是从诉讼上抵销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二重性的关系上,探讨了诉讼上抵销的民法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对确认少数民族公民价值、法律地位、权利本位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及行政诉讼法对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提供了法律基础。实践表明近年中国少数民族行政诉权保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当前仍陷实践困境,必须寻求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