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许善斌 《社区》2009,(23):9-9
关于买卖婚姻的记载,最早见于《礼记·曲记》中的“非受币不高不亲”。在中国古代。这种买卖婚姻其实是合理合法的。历代的旧制度都把收受聘财作为订婚的条件。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规定男方必须向岳父交纳未婚妻的买身费和聘礼。  相似文献   

2.
“五四”以来,孔子受到片面的否定,他的“诗教”观点,也被认为是违反阶级斗争的文艺观,长期受到“讨伐”,其实是不公平的。 根据《小戴礼记》的记载,孔子曾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论语》也记载过孔子的话:“《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可以怨”。司马迁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申这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有一种由表己身的代词“自”带动词构成的结构形式.“自”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通过动词产生影响,而这种行为的影响又反过来达于己身,即“其行之出乎己仍反乎己”.如:《史记·田儋传》:“诸侯皆反秦自立.”“自立”意为“自己立自己为王”.《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自反”,意为“自己反问自己”.我们不妨借用一个目前十分流行的术语,将这种结构命之曰“自V式反馈结构”(以下  相似文献   

4.
西周厉王在位年数的确定,关系到整个西周王年的研究。本文通过考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结合有关铜器铭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中厉王三十七年与共和始年重合的观点提出疑问,并就《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对厉王奔彘之年提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一、一个被遗忘了的亲属称谓“私”是古汉语中的一个早期亲属称谓。远古时代,姊妹们用它来相互称呼彼此的丈夫。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个亲属称谓已弃置不用,被人们遗忘了。这个曾经在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中流行过的亲属称谓,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过不少的记载。《尔雅·释亲》中,有“女子谓姊妹之夫为私”的记载。汉朝刘熙的《释名·释亲属》中,对此进一步解释说:“姊妹互相谓夫曰私,言于其夫兄弟之中,此人与己姊妹有恩私也。”在《诗经》的《卫风·硕人》一诗中,有“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后妃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后妃问题初探陈恩虎关键词:后妃,门阀等级制度,豪族,士族中国的后妃体制发韧于周。《礼记·曲礼》记载:“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礼记·昏义》说:“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人十一御妻.”迨至秦始...  相似文献   

7.
“茹毛饮血”已为人们经常用来说明原始人类的饮食状况。“茹毛饮血”作为一个词始见于《白虎通》,但它来源于《礼记·礼运》的“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内,饮其血,茹其毛。”这段记载并没有说明原始人类怎么个“茹毛”法。孔颖达在其《礼记疏》中说:“饮其血茹其毛者,虽食鸟兽之肉,若不能饱  相似文献   

8.
采诗与删诗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简称《三百篇》或《诗三百》。关于王官采诗的说法,始见于《礼记·王制篇》: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其次又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食货志》及《公羊传》何休注。《礼记·王制》篇可能是西汉文帝时的博士所作。班固、何休都是东汉时人。近代有不少学者认为,汉人的说法都是晚出的,真实性不可能很大。我认为不能说汉代学者的说法是杜撰的。其一,远在汉代之前的春秋时代的《左传》襄公十四年,有下面一段记载,显然是汉人诸说的根据: 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之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士  相似文献   

9.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记整理而成以寓历史褒贬,政治理想的著作。鲁国史记,是本国大事及诸侯赴告而书策的记事之作,留存后世则成历史记载,当时名称也叫《春秋》。但孔子根据鲁国《春秋》经过笔削润色以后,寄寓他对礼崩乐坏的的慨叹之情,乱臣贼子的诛讨之义与小康大同的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的《春秋》已从“史”上升为“经”,用我们现代新名词,可称之为“政治哲学著作”。关于孔子作《春秋》的记载,当首推《孟子》,这不仅最早,而且最可信、最可靠。(虽然历来有人疑议,但于其记载本身,始终推翻不了)《孟子·滕文公下》孟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人治思想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治主义者认为,“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荀子·君道》)由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重视人治,所以对于选拔人才和如何选拔人才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尽管人治主义也有共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局限性,但是它关于重视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思想,仍有其足资借鉴的意义,本文对此作一些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上文献记载了我国在二千七百年前就出现了舞蹈,技巧运动。东晋人对“燕戏”有解说,类似现在简单的技巧动作。东汉张衡也做过技巧动作的描述。《见列子》记载了兰子献技于宋元君的故事。《路史·前纪第九卷》记载了消肿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西周小舞中用于祭祀辟雍的《旄舞》。《淮南子》记载用于军事的《干戚舞》。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有春秋时期的舞蹈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兽舞。《体育词典》也对西周时期的小舞、大舞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礼记·学记》中的“大学之教”部分,各家在断句和注解方面都存在歧见。对于任何文献而言,其语言必定刻有其所处时代的烙印,对其作语言层面的分析不能离开其所处历史时期的语言面貌。据此,以《礼记》、《孟子》和《春秋繁露》为语料,结合《礼记·学记》的内容和篇章结构特点对该句作出重新标注,可使各家的对错得失得到一个较为公正的评判。  相似文献   

13.
李海流 《社区》2012,(24):44-44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做成的汤羹。我查过字典,字典里不发这个音,但在鲁南地区都读作这个音。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写到有音乐的场面时,往往是哀声居多,而且在欢快的场面,也要奏哀怨的调子,这常常引起一些读者的疑问。本文想对此问题谈一些意见。我国古代从先秦起,统治阶级就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成统治与教育人民的手段,即所谓乐教。他们认为音乐的职能,是使人“欣喜欢爱”(《礼记·乐记》),而可以起到“善  相似文献   

15.
周灭商后,鉴于殷遗民做乱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侯国的使命实质是武装殖民。被封的周族人武装进入所封的土地构筑城堡,统治被征服的异族人或曰“庶人”。这样就形成了西周时期的“国”、“野”之分。居住在“国”中的为统治阶级,即周人。居住在城市之外“野”中的为被统治的异族人。这些被统治的人民有着自己的社会组织,即农村公社,这种组织脱胎于原始氏族公社,并与土地紧密相联。周王裂土分封,将这种公社连同土地一起封给诸侯,周代文献称这种公社为邑或书社。周时有“十室之邑”、“百室之邑”不等。古籍中记载诸侯动辄以书社数百封于某人,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又《吕氏春秋·高义》篇:“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可见书社的组织不会太大。《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贞索隐;“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则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左传》哀公十五年杜预注:“二十五家为社,籍书而致之。”可知一个书社为二十五家,西周时如《诗·良耜》:“其比如栉,以开百室。”郑笺:“百家者,一族也。”“百室出必共洫  相似文献   

16.
《王制》是今本《礼记》中的重要篇目。综合该篇的文本内容与汉代史事,可证明《礼记·王制》文本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最终写定于西汉初期。而从其对西汉中后期礼制变革的影响来看《,礼记·王制》更是反映出一种颇具西汉时代特征的创制性构想,具有明显的“为汉制法”色彩,这尤为突出地表现在西汉时期宗庙制度的沿革变迁之中。  相似文献   

17.
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学术界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文治武功有过很高评价,而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几乎是每论必及的。它不仅被称为促进中国经济、文化的伟大措施,甚至被认为是向儒家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其实“车同轨,书同文”的提法早已见于《礼记·中庸》,该篇记录了相传为孔子所说的话:“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秦始皇不过是沿用了这一口号。而  相似文献   

18.
在浩繁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不乏以右为尊(尚右)的记载,例如: ①《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注云:“右学,太学也,在西郊。” [案]:据《礼记·王制》:“养庶老于虞痒。”可见“国老”指贵族,“庶老”指平民出身的贤才,“虞痒”则是周代的小学。“右学”指太学,仍以“右”为尊。 ②《史记·平津侯传》:“守成尚文,遭遇右武。”  相似文献   

19.
四岳考     
在我国古史传说的尧、舜、禹时代,有所谓“四岳官”。《尚书》、《左传》、《国语》、《史记》、《竹书纪年》等典籍中,都有所记载。据《尚书·尧典》说:“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看来,四岳可以直接替代尧的职务。尧、舜遇到大事也首先征询四岳的意见,然后做出决定。四岳地位之重要,可想而知。但是,四岳究竟是什么样的职务呢?历来却众说纷纭,向无定论。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四岳即“四方诸侯之长”。解放前出版的《辞源》、《辞海》等书就是采用了这种意见。最近出版的《辞海》又解释为“事实上是四方部  相似文献   

20.
今本《仪礼·丧服》篇包含“经”文、“记”文与“传”文三部分内容 ,其“传”文据说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本篇每条“传”文之首均冠有“传曰”二字 ,而有些“传”文中间又有“传曰”二字。这些“传”中之“传”被称为“旧传”。有学者认为《丧服传》所引“旧传”当是《礼记》之文。此说尚容商榷 ,这些“旧传”当是比《礼记》与《丧服传》更早的解经之作 ,《丧服传》的撰作也当在《礼记》成书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