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人口压力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对人口压力进行界定、对传统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把人口与无形资源的状况纳入评价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用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成人识字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及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等项指标,构建了衡量人口压力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定量研究人口压力的方法、步骤,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压力进行了赋值与量化。  相似文献   

2.
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章阐述了人口现代化的涵义,从生育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人口结构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人口现代化的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3.
人口现代化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口现代化,必须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确定并建立一套可供参照的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对人口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把握,在确定数据样本及基本构建方法的基础上,以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化、人口素质现代化、人口结构现代化和逆人口现代化作为基本测度内容,以最能反映基本测度内容的指标群来构成考量人口现代化水平的通用指标体系。构建具有国际可比性或区域可比性、相对完善而更具指标体系特征和应用价值的人口现代化测度指标,为制定相应的人口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区域性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国内不同区域人口生活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构建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5.0对2005年中国31个地区16项反映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截面数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根据计算结果对中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4个区域31个地区城市人口生活质量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国内外评价人口发展的运动历程和变化趋势,以及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从人自身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和人口与资源环境三个大方面构建了我国人口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综合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体系3项、二级指标体系8项、三级指标体系22项、四级指标体系42项。并在常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组合评价分析法对我国2008年人口发展做了综合评价,有效地克服了客观评价法和主观评价法的不足之处,得出了较为可信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人口承载力概念、内涵、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纵观渊源,可归结为从容量、阈值、能力等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放式条件分析框架下的人口承载力已从简单意义上的"量"演变为复杂状况下"量"与"性"才能研究的目标对象。开放式条件作为现今必需的研究背景,结合环境和资源的相对稳定性、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大小的适应性,有必要建立衡量和评价人口承载力"质量"的指标系。通过围绕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资源、区域人口状况三系统讨论了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构建与量化。  相似文献   

7.
作者结合中国国情,探索与构建了人口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引入1997~2005年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对人口监测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全国31个省份人口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人口发展监测指标和区域人口发展综合水平存在的规律性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预期寿命、二三产业人口比等指标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而且人口发展综合水平总体上呈现东、中、西逐渐下降的状况,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地理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兵团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月兰 《西北人口》2008,29(4):69-71,76
区域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人口的规模、素质和结构都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文章选取兵团人口规模、职业构成、素质以及生活条件等指标构建了兵团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兵团人口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是兵团人口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发展具有不可持续性。对如何提高兵团人口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发展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人口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口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从人口自身发展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建立人口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熵值法、层次分析法集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编制全国及各地区的人口发展评价指数。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全国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为40.6%,较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东部沿海、东北地区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已建立的人口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及各地区人口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量化考察与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及各地区人口现代化内部各方面发展极不平衡,加快经济发展与人口(社会)结构的调整是加快中国人口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建立和完善管理与服务机制和体系。长春市绿园区针对流动人口管理“十佳” ,采取了分类管理、缺席管理、综合治理、社会化管理等四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芒 《人口学刊》2003,(2):32-36
安徽省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事业总体上比较落后,导致安徽省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针对安徽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实际状况,结合省情省力和"科教兴皖"战略,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包括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增大政府教育投入,并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巩固和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优化农村教育结构;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长寿现象与区域长寿标准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长寿现象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人口健康、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了有关区域长寿现象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探讨了制定区域长寿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依据,对现有的中国区域长寿标准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予以评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两大难点之一。要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来规范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本文结合实践,论述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指标体系设置原则,统计口径,以及管理质量考核评估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医疗保障:农村老年保障的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 ,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日趋增长。因农村合作医疗解体而造成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损严重影响了农村老年保障医疗服务需求的满足。政府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和完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 ,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Measures of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ve beendeveloped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to evaluate thequality of life of an increasing life expectancy.These measures are usually accounting for prevalencerates of either disability or physical dependence inperforming everyday activities. Although they allowfor a better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they arenot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a disabled person mightbe receiving adequate or inadequate assistance forthese activities. In a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where our health care system will have to deal moreand more with chronic disease instead of acutedisease,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a measure thatwill account for the adequacy of the assistanceprovided to the disabled elderly population. Usingdata from the 1986 Health and Activity LimitationSurvey, we are introducing a measure of healthy lifeexpectancy which will fill this gap. We present theconstruction of this measure of population health anddiscuss its usefulness in assessing policies at amacro level.  相似文献   

17.
罗丽艳 《南方人口》2003,18(3):17-22
本文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框架结构的分析导出了该学科应实现的两个目标:维持系统平衡和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围绕这两个目标讨论了该学科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应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建设成为灵敏的自组织系统,引入“生态人”新观念,以系统效益最大化为新的价值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Segregation and diversity measures i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ite MJ 《Population index》1986,52(2):198-221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paper are to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sures of population diversity and measures of segregation, to describe the salient properties of these indexes, and to demonstrate the empirical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Some measures not frequently used in population studies are considered, and empirical illustrations are give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one measure rather than another. In particular, the author stresses proportional reduction of error interpretations for an index and considers its ability to handle more than two groups. The primary geographic focus is o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troductory section of the paper treats conceptual issues in more detail. The second section reviews selected measures and recent critical viewpoints, while the third section tests their empirical performance. The conclusion makes some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selection of an index. A detailed bibliography foll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