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反贫困政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此,各级政府在城市反贫困方面采取了综合性的行动。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和特点,总结了我国城市反贫困政策和行动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问题下一步可能的变化情况,并提出我国未来城市贫困的若干政策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问题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转型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随着现阶段具有转型期特征的城市贫困问题逐渐缓解以后,下一步的城市贫困问题将可能朝着更加长期化和稳固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针对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应着力加强和调整城市反贫困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姚尚建 《学术论坛》2022,(5):116-124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数字孪生通过实时映射助推了城市数字化转型,同时带来数字盲区识别的新任务。城市贫困治理建立在盲区识别之上,然而数字孪生技术在识别个体性贫困、区域性贫困以及技术性贫困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性边界。从宏观城市史出发,城市权利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城市贫困归根到底是权利的贫困,城市权利恰恰由于其非标准化而难以辨析。数字城市的贫困治理需要从技术与制度两个维度协同推进。不同个体、区域的城市贫困差异背后,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身份之间的权利“异构”,数字城市的贫困治理要立足这些差异,通过城市贫困问题的实时映射与政策模拟,为统一的社会保障的制度“集成”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城市贫困与反贫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也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都普遍存在贫困问题。在城市贫困与反贫困的过程中,福利制度是各国治理贫困问题的普遍手段,不过,各国在反贫困问题上又都有自己发展的道路和特色。美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比较成功的,它有效地避免了欧洲的“福利病”,又在保证经济运行效率前提下,较好的解决了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美国如何解决城市贫困,具体探讨调控机制在预防和缓解贫困问题及相关社会矛盾的多种方式和方法,对我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人口的群体认同与社会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汇江 《中州学刊》2003,(3):160-164
本文侧重从心理与文化的角度研究城市贫困问题。通过调查分析认为 ,由于城市贫困人口大多认同贫困群体 ,从而在心理上拉开了与非贫困群体的距离 ,出现了与社会分离的趋势 ,这不利于社会融合。城市贫困人口认同贫困群体会形成贫困群体文化 ,将更不利于他们的社会融合。因此 ,城市反贫困行动不仅要有助于城市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而且还要有助于他们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瑞林 《学术探索》2005,1(6):43-49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末,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合理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的内容之一。本文从贫困的定义和度量、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原因及特点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要强化政府创造就业的能力,关注陷入贫困风险高的群体,重视流动人口对城市贫困的影响,警惕贫困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社会难题。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贫困问题也日趋严重。该文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与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产生贫困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目前我国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在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也关系着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当前,农民工城市贫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经济贫困、权利贫困、精神贫困、文化教育贫困、能力贫困、社会资源贫困等等,各种贫困现象开始在城市农民工身上出现。导致贫困的发生主要有制度设计、资源分配、城市化建设、自身素质、文化与心理冲突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从区域协同、主体合作、治理模式创新、手段优化等方面来推动城市农民工贫困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风险社会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运作逻辑和社会形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城市贫困问题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贫困阶层的个体化趋势逐渐明显,贫困个体对制度环境的依赖程度更深。贫困阶层在开放政治格局中的弱势地位逐渐定型,权利诉求渠道受阻,面临着社会结构作用下的权利贫困。此外,由于风险与贫困的天然亲和性,现代化风险对贫困个体的威胁力增强。因此,认识和分析风险社会时代的城市贫困问题,应从城市贫困发生、演变的社会根源出发,尝试通过重建社会来开展城市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贫困社会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在经典社会学研究中,恩格斯和齐美尔开启了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研究的大门.沿着恩格斯和齐美尔的思路,学者们从人文生态学、社会地理学、新城市社会学和空间不平等社会学展开了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并进行了综合尝试,对当代西方城市贫困聚集区如内城区和贫民区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当代西方城市贫困社会空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对于研究我国目前的城市贫困空间聚集趋势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贫困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对城市贫困概念的界定是有争议的,但它也有一个相对稳定合理的内涵;城市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社会背景,也有个人方面的微观原因。文章对城市贫困产生的后果及治理城市贫困的对策问题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姚建平 《人文杂志》2005,(3):133-13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正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使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另一面,即亚贫困问题。亚贫困群体的消费生活方式与贫困群体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城市亚贫困的产生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密切相关,亚贫困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城市贫困监测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 《学术探索》2003,(1):79-82
城市贫困监测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基础 ,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其主要任务是定期测算城市贫困标准、进行贫困描述及监督并评价城市扶贫政策与措施。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应逐步确立包括组织制度、经费制度、运作制度和信息制度等在内的贫困监测的整体制度 ,是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监测工作乃至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世界各国城市贫困的一般状况和中国城市贫困的特点问 :贫困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人类向贫困开战的历史从古至今从未间断。社会发展至今 ,人们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 ,在经济制度转型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 ,城市中的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 ,成为世人瞩目的话题。关教授 ,您能就世界各国城市贫困的一般情况给我们作一个简要介绍吗 ?答 :好的。我们先谈发达国家的城市贫困。发达国家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较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工业化早期 ,由于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 ,导致了工人阶级的相对…  相似文献   

14.
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兰州学刊》2006,64(7):176-180,6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在去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贫困群体。这些新贫困群体有着与旧贫困不同的特征。文章描述了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现状特征,并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去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致贫并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机制,认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自雇贫穷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都是导致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表征和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汇江 《人文杂志》2004,(3):164-169
本文从贫困群体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文章认为 ,由于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缺乏就业机会 ,开始出现长期化和相对固定化的趋势 ,具有较强的贫困群体意识 ,他们正逐渐从主流社会中脱离出来 ,表现出了与社会分裂的趋势。因此 ,从有利于城市贫困群体社会融合的角度出发 ,城市反贫困应注重采取的措施是社会救助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要为城市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难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实施“准就业” ,以社区建设促进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6.
李晗 《理论界》2005,(5):95-9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体制转轨不断深入,东北地区的城市贫困问题愈益突出。这一背景决定了在讨论东北地区城市贫困成因时结构解释的主导地位。然而,东北地区城市贫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结构性与体制性因素之外,文化因素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城市贫困成因解释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与“文化”相结合的综合视角,对东北地区的城市贫困成因作综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制度的转型和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解决城市贫困问题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城市贫困的界定出发,进而探讨了城市扶贫政策的缺陷及走向。  相似文献   

18.
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城市贫困群体自身健康发展重要前提,是城市反贫困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推动和谐社会进程的强大动力。本文从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与社区的公共服务功能三方面,就如何对城市贫困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加以创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城市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莉莉 《兰州学刊》2000,(4):50-51,53
在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城市贫困。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里实行的是高就业、低收入、高福利的就业体制,再加上户籍制度将农村与城市截然分开,这时城市贫困几乎不存在。改革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制度创新、工资制度改革等不断深化,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又滞后于我国市场化改革,不能充分发挥其安全网的作用,再加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贫困人口不断增多,城市贫困问题日益凸现。据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城市贫困户标准,1996年城市贫困线为1671元,我国城市绝对贫困人…  相似文献   

20.
杨洋  马骁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25-128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目前的一些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贫困的一个来源,有关流动人口与城市贫困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绝对贫困的视角。成都应答推动抽样所获取的流动人口的数据表明,流动人口与城镇人口在收入、资产、住房与社会保障方面有较大差距,这是一种相对的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