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承认原始汉藏语构词类型中存在单音节→双音节和双音节→单音节两种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不能武断地认为原始汉藏语的构词类型是以双音节单纯词为主的。文章从3个方面对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进行了探讨。第一,汉藏语中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由单音节词按一定的模式演变而来,证明了单音节词的原生性;第二,汉字作为文字具有固定的单音节的读音,不能任意地读为双音节词;第三,必须区分词中的语法成分和非语法成分,不能把带有语法化成分的双音节词看成单纯词。  相似文献   

2.
文章考察了作品中71组同素反序词的异同及其发展,并概括出4个方面的特点:一、意义关系以同义为主;二、内部结构以并列为主;三、同素反序关系具有临时性、过渡性;四、AB不同义的同素反序词生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担”是邵东方言的一个特色词。从共时平面考察邵东方言词“担[tan33]”的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构拟、分析其语法化轨迹和语法化机制,可以丰富实词语法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冯胜利对汉语韵律词的划分,从语言的声学角度上对不同结构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韵律词在自然语流中的时长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音节韵律词中感叹词时长最大,单音节+轻声构成的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次之,并列使用的四个单音节韵律词中首字时长最大,尾字其次;在双音节韵律词中首字的时长均高于尾字,在五种双音节韵律词中总时长以感叹语最长,复合式次之;在三音节韵律词中,首音节最长,尾音节次之,中字最短。对比单、双、三音节韵律词总时长,发现韵律词的总时长与音节的个数关系不大,而与语义紧密度和情感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5.
三音节词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有一定数量,识别和判定现代汉语三音节词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判定现代汉语三音节词不能以词典是否收录和是否标注词性为依据,而是要以实际使用的情况和人们的词感为依据,坚持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和语感综合考察,以语用和语感为主的定性标准。具体操作上可采用语音形式识别法、语素数量识别法、语素性质识别法、语法特点识别法、语义特点识别法、语用对比识别法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中日对比的角度出发,对汉语的“随着”一词从语义和语法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语义扩展机制。“随着”主要表现跟随义、任凭义、依据义、方式义、同时义、条件义六个义项。跟随义是原型义,具有服从性、同时性、动作性三个基本语义特征,其他义项由原型义扩展而来,每个语义项都具备了原型义的一个或两个语义特征。在语义扩展的过程中,动词性削弱,介词性逐渐加强,出现了新的义项——关联性。相对于中文“随着”的六个义项,日语则要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这六个义项。分析表明,中文“随着”的语义有较大的笼统性和模糊性,相对而言,日语的表述则有根据具体事物和不同语境细化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外语的吸收以及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促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原因。双音节化在汉语史上的作用是重大的。它不但节制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削弱了同音词的消极作用,使词在表义上语义明确、词性分明,而且它还使汉语的词和语素逐渐分离,使合成词成为词汇的主体,为汉语创造新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个表时间的副词"再来",义为"以后".本文对这个方言 词的来源进行考察,认为它有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并对它没有进入通语的主要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语法研究中存在三个平面,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在不同平面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句子成分。主语是句法平面的成分,它与语义平面的施事和语用平面的主题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法学界在主语上的分歧主要是混淆了语法的三个平面。确定主语要立足于句法平面。在句法平面上,主语的特征有两个:在形式上,表现为位置在谓语前;在意义上,表现为与谓语具有被陈述和陈述关系。根据这两个特征,本文分析了语法学界有分歧的几种主语。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中双音节动词性组合带处所宾语的情况,对这种结构内部动词性组合的结构类型、位移性语义特征,以及处所宾语的构成和语义类别等进行了分类考察,并通过语言运用实例的考察,发现双音节动词性组合带处所宾语多用于书面语且特别是报刊标题,这是语用对句法结构运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系统思维理论,分别从"节省"和"协同作用"等两个方面,对中国楹联中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从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两个类型进行了形、音、义的例析,得出的结论是:楹联艺术中系统思维方式的普遍存在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它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互相联系的不同层级,各层级都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片段,切分出不同的单位来。这些单位是音、音位、音节、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等。它们的内部结构除音素、音位、语素外,都是可以再分析、有层次的单位。音素,音位、音节是语音层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是语义层单位,也是语法层单位,一般称之为五级语法单位。  相似文献   

13.
以往词语搭配研究多从语法角度进行,对搭配词的语义特点关注不够。基于对"开合类"单音动词与受事名词搭配的考察,提出多层面分析动名词搭配中名词语义特点的方法。该方法主张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考察动名词搭配时,应先自下而上概括名词的语义类,再从语义类、词、义位三个层面分析其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景颇语语法结构的相互关系以及亲属 语言的相互比较中分析研究景颇语动词的语法特 点。重点放在共时特征上,对历时特征也做些可能的 探索。 一 首先分析一下景颇语动词的基本特点,包括它 们的结构形式、语法意义、语法形式等。我们力图从 整个语法系统,动词与其它词类的关系,以及音与义 的关系中考察动词的特点。 1.景颇语动词词根大多是单音节的,最基本的 动词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词是单音节的。这就是说,单 音节性是景颇语动词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  相似文献   

15.
类词组合是现代俄语语法研究中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类词组合的特点、语法特征和句中功能进行了浅析,并着重描述了组合在形态、语义、语音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对类词组合与词组和成语的异同作了适当对比。文中所选的例词、例句对正确理解使用类词组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同素反序同义词是指双音节合成词中两个词素倒序之后,仍然成词,而且这成对的两个词的词义相同相近,即构成AB式和BA式的同义关系的词。例如:士兵、兵士,式样、样式,敏锐、锐敏,直率、率直,讲演、演讲,抒发、发抒,总共、共总,刚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异体词的形成虽有文字、语音、语义、语法、修辞及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总是表现为异体词内部形、音、义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井对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由此出发,对异体词的规范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五四以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中的词语为例,分析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化主要的三种途径:单音节词扩充为双音节词,三音节或多音节调压缩为双音节调,调组凝固为双音节词。并从词汇规范和修辞运用两方面对音节选择提出要求,分析汉语构调音节规范中出现的问题,指出规范是发展的,规范讲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汉语叠音词语义平衡性原则 ,尝试探讨汉语双音节象声词生成叠音词的规律。双音节象声词对不同叠音式的选择 ,首先取决于双音节“AB”的语音结构 ,特别是两个音节韵母间的关系 ;其次取决于叠音词的语义平衡性原则。“B”起加重声音作用 ,无叠音式 ;“B”起延音作用 ,则有“ABB”叠音式 ;“B”为“A”的变体 ,则有“AAB”叠音式。此规律也适用于由四个不同的音节所构成的象声词。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词类超常活用有以下几种情形:名词超常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形容词超常活用为名词、动词或副词;数词先活用为形容词,再超常活用为动词;从主谓复合名词中析出动词,但其义与欲表达之义完全不同;从专有名词析出姓和从外来普通双音节单纯词析出音节组合,活用为专用称呼语;主要表现如下:复杂的概念化,改变形式和概念结构,不合语法,语义艰涩难懂,逻辑结构层次级差超过一;超常成因复杂,超常典型性级差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