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人印家象     
有人说,散文是走路,诗歌则是跳舞。 而我认为,散文是连续的思想,诗歌是跳动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中国新诗的生产和传播生态发生了变革,“数码诗人”应运而生。“数码诗人”是中国新诗新媒体传播的主导者,他们遵从数字媒介的技术法则和游戏规则,实践“自己动手”的美学,由此生成多路径、交互性、复合式的超文本诗歌。在给予读者自主性的同时,“数码诗人”让渡了建构经典文本的权利。数码诗歌的游戏倾向可能构成消解诗性的力量,超媒体的表现形式靠拢了大众的趣味,交互式的嬉戏也逗引了局外人猎奇的目光,但诗歌本身的处境并未改变。对于浸淫于大众文化中的网络受众来说,诗歌的智性挑战足以令他们敬而远之,因此,数码诗歌难免沦为诗人圈子内部的“游戏”。新诗的“数字化生存”由此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尴尬困局。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人们对新诗的现状越来越不满,我作为一个关心新诗发展的读者,一个多年的诗歌爱好者,也想发表一点意见。五四运动后,白话诗兴起,逐渐成为我国诗歌的主流。毛泽东同志也说过,诗歌要“以新诗为主体”。然而今天的现实是,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追溯新诗发展的百年历程,观察边缘境遇中的当代诗歌.从检视诗人自身在诗学探索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寻求中国当代诗学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王充闾诗词创作源于他诗意化的人生,因此其作品均为生活化诗歌。无论从其诗作的生成过程,还是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来看,王充闾都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老,是迥异于当代中国诗坛上创造语言神话的先锋诗人的传统型诗人.  相似文献   

6.
一点感言     
肖进,从大学二年级到我主持的工作室学习,经过研究生阶段,到今天,博士班将毕业,十年过去了。她是我的学生当中,学习目标最明确,发展最稳定,始终处于最自觉状态的一位。她在艺术中追求的,也是引起她兴趣的焦点,全围绕着普通的中国人这个主题;人的生存状态和当今社会人的心理、情感的轨迹。如此自始至终围绕着这个主题,坚持不懈去做解读的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坚实、平静地追索同一个问题,做出不同阶段、不同角度、不同语言方式的不倦解读,而且,我相信她还会一路走下去,对于她自己岂不是如同一部编年史和自传了吗?这将是中国美术史令人感到兴味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发起人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庞德为中国新诗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诗歌创作又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与左翼诗人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而且一直延续到40年代的中国新诗派。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韩国的古典诗歌都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代之而起的是新诗的繁荣和发展.本文力图从中、韩诗歌的末路状况入手,分析中韩新诗产生的必然性,同时通过中韩新诗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的分析,指出中韩新诗在内容、主题、语言形式、诗论等方面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诗创作中各种问题的积压,以及新诗创作本身所面临的整体性困境,新诗理论研究界的回应之声日益自觉与迫切.近年,西南大学吕进先生连续发起举办三届华文诗学名家论坛,对新诗创作所暴露的各种弊端及时予以理论上的清算与探讨,其理论建构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0.
意象派诗歌是英语诗歌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但是只是对格律体英语诗歌作了并不极端的文体改良。由于意象派诗歌运动发生时先于中国的新诗革命,并在二十年代持续发展,对此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意象派诗歌不仅促进了汉语诗歌的非格律化,特别是新诗革命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改革者出于政治及文化革命的需要,有意识地夸大了意象派诗歌对格律诗体的革命性,也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诗的过度口语化和诗体形式的过度散文化,对诗的排列的重视和意象的运用都使新诗更有诗性。  相似文献   

11.
程光炜是1990年代以来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新诗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建构起以时间为经、以重点群体与现象为纬的"现代性"述史模式;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诗歌实际,做深刻的思想阐发;坚持本体立场,形成了带有诗性的研究风格。他的新诗研究在思想和方法上为后来者提供了无限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汉语拼音方案》是标记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一套记音符号,是我国法定的拼音方案。汉语拼音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汉语拼音的使用上、拼写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该用汉语拼音的地方不用汉语拼音;没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人名拼写不规范;违背按词连写的规则等。  相似文献   

13.
14.
长期以来歌诗被简单地当作诗歌,歌诗研究往往局限于纯文本研究,与之相关的配乐、配舞、表演者、观赏者、表演方式,以及受这些要素影响所形成的歌诗文本在语言艺术方面的诸多特点,被人为地忽略了。《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一书,从全新的视角出发,采用新的方法和思路,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不仅结论新颖稳妥,拓展了歌诗的研究领域,对于其它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有其独特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诗歌影响最普遍、最直接者是"以理为诗"。两宋理学家的诗歌作品,或借诗阐述义理,或吟咏情性,都强调以理为诗,从而构成了宋代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理学诗。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股独特的唯理主义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16.
论新诗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历程重新进行总体性的审视,指出诗在中国往往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兆,超负荷地拥有和承担艺术以外的职能。1979年兴起的新诗潮和以后出现的后新诗潮,其基本情绪是沉郁、感伤,体现了古老的群体意识和陌生的个体意识的最佳结合,艺术形式产生变化,但诗质却没有或甚少变化。新诗潮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先导,其价值在于以自身的完成为革命诗歌运动画了一个句号,又以自身的试探为第二次诗意革命画了一个冒号。新诗潮对生命内在世界的发现,不但为后新思潮提供一片崭新的大陆,而且也使中国新诗在冲决“民族性”的羁束之后进入世界现代诗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诗艺术论>流派视角的新艺术解读,提出新诗本体的核心诗学命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外诗歌传统整合的意象艺术美选择;新诗传统整合的听觉艺术诗美本体价值取向;纯诗是新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新诗艺术论>流派视角的新艺术解读,提出新诗本体的核心诗学命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中外诗歌传统整合的意象艺术美选择;新诗传统整合的听觉艺术诗美本体价值取向;纯诗是新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文学批评不可能与价值判断相分离,其目的并非充当终审法官,而是通过发掘文学现实中值得珍视的价值,启迪更好的文学未来。当前的新诗批评,在价值判断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集中体现于四个问题:回避进行明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与社会文化和大众的分离;价值判断的标准不明晰;对诗歌本体文学价值的忽视。但诗歌评论中的价值判断必不可少,当代诗歌批评家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方式,沉默法、点将法、阐释法、挑刺法是其中的典型,它们各具特色又各有其局限。在诗歌批评中充分发挥价值判断的作用,应重视其四种基本属性:建构性、关系性、理据性、历史性。当代诗歌界的很多论争,皆由价值判断的冲突而起。正确认识价值判断的含义及可能,积极发挥价值判断的建设性作用,必将对营造健康的新诗发展氛围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新边塞诗的创作者多为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66)迁居新疆的外乡人,以垦荒劳动为核心的在地体验塑造了他们的地方认同,这也就是新边塞诗在地性的发生。20世纪80年代初,进军主流诗坛的压力迫使诗人发掘边地的“中心感”,于在地性和全国性之间求取平衡。同时,他们对新疆的在地认同中潜藏着对故乡的怀想,在诗歌中表现为故乡—异乡的复调。新边塞诗在地性所内含的双重矛盾,映现了新中国一代进疆知识分子主体性建构的精神履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