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扩大消费需求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但是通过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的分析,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及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显示,我国农村市场消费潜力仍有待挖掘,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农民群体的科学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还未养成.探索增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能力,满足农村市场消费多层需要,引导农民理性消费的有效路径,成为深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城市消费升级尚未形成,消费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更多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上,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依据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结合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影响农民消费的几种心理,揭示出了农村消费市场拓而不开的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激发国内消费需求,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然而,从西部贫困山区农村消费市场来看,需求仍显不足,市场开拓乏力激活西部贫困山区农村消费需求,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西部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把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作为1999年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由于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是世界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群体,因此,会议特别强调要千方百计地开拓农村市场。现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农村市场面临的新问...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农业和农村商业的主要贷款任务,为了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启动,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制订并下发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农户个人的贷款投入,在确保还款前提下适当放宽对固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户的贷款条件,同时减少和降低了有关费用。本文试就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农村消费方面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农村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一段时期以来,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战略方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  相似文献   

6.
增加收入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拓农村市场是近两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农村市场尤其是消费市场乏力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使开拓农村市场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大、难”问题。事实上,制约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症结是农民收入水平低。也就是说,较之流通领域的问题来说,收入是从整体上影响农村市场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更深的层次上探讨开拓农村市场,应从收入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和探讨农民增收途径出发。 农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特征。一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居民增收对扩大消费作用更强。相关分析表明,农民收入每增长1个…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造成国内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收入预期的不确定和举债支出的不习惯;目前还有相当一批人由于下岗而收入减少,影响了自己和周围的人的消费需求;人们对未来支出心中没数,只好存款,以备不测之需。文章提出扩大国内需求应采取如下的措施:要实行积极的政策;启动消费市场,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启动住宅消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等。此外,扩大内需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8.
启动农村居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是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动态研究了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支持效应,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步增强。本文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将对充分发挥金融在农村消费市场的作用,逐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的交换、信号、传导、实现和调整等功能还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无法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势在必行。一、农村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早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就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由于受传统经济模式影响,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形式仍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的小农经济意识还很强,换句话说,我国农民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市场,至多只能算是在市场经济的路口徘徊。其表现是:(1)农民没有真…  相似文献   

10.
开拓农村市场是我国目前启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就认识农村市场相对独立的市场地位、农村市场的市场潜力问题以及开拓农村市场的消费信贷问题作了分析,并澄清开拓农村市场的一些模糊认识,旨在正确客观地评价农村市场,真正了解农民需求,在认识上为开拓农村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开拓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如何开拓农村市场 ?本文提出 :“系统开发、市场培育、农民增收、农村增资和引导消费”五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 ,要保持经济平衡发展 ,主要依靠扩大内需 ,而扩大内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市场的开拓程度。但农村市场的开拓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如农民消费观念落后 ,产品不适应农村需求 ,收入预期不定 ,农民收入水平低且不平衡等。要开拓农村市场 ,需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农民的收入 ,减轻农民的负担 ,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消费市场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 ,农村消费环境差 ,各商家对农民消费需求重视不够 ,严重阻碍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增长。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根本是重视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做好售后服务、改变营销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开拓农村市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企业提供的产品结构和生产经营策略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薄弱 ,农村市场流通渠道不畅 ,农村城镇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制约着农民的消费。为此 ,应主要从开发和生产适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着手 ,倡导农民合理消费 ,扩大内需 ,使农村潜在需求得以释放 ,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消费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长期以来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但是农村消费仍然是启而不动。本文以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县城重点城镇的城镇化战略作为撬动农村这个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即以推进城镇化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升农民消费预期,而这三点是当前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难以启动的关键性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推进城镇化进程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村消费市场的主体,他们的消费需求对我国市场商品消费量的大小、商品的消费结构和商品生产经营的效益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外需不旺、内需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和探讨如何开拓农村市场进面拉动内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国内需求的增长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在当前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国内市场,特别是开拓广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并使之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开拓农村市场,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取得较大的成效。一、农民收入不足和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应大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快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  相似文献   

18.
市场需求约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开拓农村市场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制约农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的国内经济正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且屡启不旺的尴尬境地。在如房地产、汽车等新的经济热点尚未形成时,城市居民的消费已接近饱和。而反观占人口绝大多数的 9亿农民,其现阶段的消费水平整体偏低,有很大的开拓潜力。因此通过研究我国目前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存在的制约消费的问题来探讨解决对策,对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   自 1998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将开拓农村市场明确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如消费信贷等积极的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中的“三农”问题已经日渐突出,不管是理论界还是政府部门,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也越来越多。同时,我国已于去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包括农业在内的对外开放已是大势所趋。就全国的总体状况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部分。但同时,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收入偏低,农村消费市场是低水平的市场。据统计,我国农民的消费、包括乡村两级的消费,只占全社会的27.28%。也就是说,占70%的农村人口,只消费了不到30%的商品。如果长期维持这样一种局面,中国的内需将长期启而不动,“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