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主导作用的一种经济运行形态、经济调节模式和经济制度安排.由市场配置资源能够实现最优配置,即"帕雷托最优",因为市场经济较之计划经济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日本共产党对未来日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探索的结果 ,其实质是借用资本主义的全部成果和价值 ,“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民主改革”和满足国民需要的一种“混合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两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这"两个经济制度"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用,而且涵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搞社会主义的"不够格",不应仅从生产力不发达角度去理解,还应从生产关系不完善方面去理解."两个经济制度"中两个"主体"地位的不确定、难以界说.正是"不够格"在经济制度方面的表现.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完善"两个经济制度",使我国搞社会主义逐步从"不够格"到"够格".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浙江模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浙江模式"是一种内生的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模式."浙江模式"是在包括自然禀赋和历史禀赋在内的一组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区域中民间和政府互动及选择的结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浙江模式"的启动和演进的内在机理,展望了"浙江模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国与美国在政治思想、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地理资源、开拓背景、制宪演进和关键领袖的历史作用等八方面进行比较,对其萌芽和生长的根源进行探悉,以助加强我们对当代我国民主宪政的理解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尽管流派纷呈,观点各异,但都提供了一种理解马克思的实践的解释学的方法论指针,其方法论启示对于超越原教旨主义的"回到马克思"之理解模式和后马克思主义的"走出马克思"之理解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从实践哲学到"实践的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界多将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但是这种理解容易造成对"实践"概念理解的无意识,使实践概念本身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实践的"形而上学.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是对以往以"解释世界"为特征的"理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和"颠倒",但"颠倒"的形而上学仍然是形而上学.我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应该理解为"实践的解释学",它是实践哲学的深化和发展,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对实践概念本身的反思和批判,它着重分析实践的可理解的"前结构"和对"实践的理解",这与马克思对实践概念和实践的理解的强调是一致的.同实践哲学相比,实践的解释学使实践概念摆脱了总体性的"理论"形态,呈现了开放的、历史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是"与"应该"之间--兼与程仲棠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程仲棠先生对"是"与"应该"之间关系的理解,从历史-文化的视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休谟对"是"与"应该"关系的理解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他的理解作为一种批判意识,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代性方案知识学建构的内在困难.从历史-文化的视野看,不同时代的"是"与"应该"之间的通约模式都是当时历史-文化实情的反映,是那个时代所达到的文明水平的历史表征.因此,对"是"与"应该"关系的哲学理解其实是一种历史-文化批判.程先生的方案一方面忽视了自然事实的社会历史内涵,另一方面,他仍然想建立一套关于"是"与"应该"关系的普遍的逻辑-哲学纲领.  相似文献   

9.
像"准妈妈"这类"准:+N"的语义模式是当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一种词汇现象.这种词汇模式表述的基本语义是"程度上还不完全是N,但可以当作N来看待".这种模式要求它的陈述对象处在"未N而必N"的语叉状态下,表达一种"对N的预期并先行在整个模式中提及N"的语义特点.凡是处在这种语义状态下并且具有这种语义特点的"N",都可以成为这种词汇模式的作用对象.此外,这种模式中的"N",必须具有由"非"到"是"发展变化的可行性和趋势,必须对于说话人、听话人或话题主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并且有"先行提及"的必要.研究这种模式的语义特点,总结其使用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词汇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当如何理解"局部改革的陷阱",当前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应当从国家能力角度来理解其本意.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正是单纯的政府治理改革使前苏联、东欧的局部改革走向了死胡同.而从政府治理改革走向国家治理模式重构,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在经济转型新阶段,如何协调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构建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是中国能否建立起支撑一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生产社会化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之所以有必要建立,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已经社会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体模式的构造和选择也取决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高低。因此,进一步加深对生产社会化问题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解释模式与社会历史理论、史学范式、史学理论等概念意义相近又不完全相同;既紧密联系又有细微差别.所谓"历史解释模式"是指最一般的对历史的理解范式和解释框架,主要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从哲学视角看,历史解释模式总体上可分为"宏观历史解释模式"、"微观历史解释模式"和文化哲学的历史解释模式.所谓宏观历史解释模式是指从社会历史宏观领域着眼,注重历史的"大结构、大过程、大比较",从人类活动的宏观领域去把握和解释历史,一般围绕历史的性质、有无规律、决定因素-动力系统、进步路线图等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3.
近代美学理论在引进西方美学理论时,对作为范畴的"美"的概念的翻译,力求选择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相对应的名称,以适应我们业已习惯了的对与"美"相关的理念和实际生活中的美的事物的理解.从词的本义说,西方美学把美学意义上的"美"称为Beauty,也就是美丽,其包含的意义是比较丰富的.而把Beauty翻译成狭义的"优美",就显得削足适履了.因此,把作为范畴的"美"理解为作为形态的"优美",从而使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局限到了"优美"这一种形态上,与此同时,又把同样作为"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壮美"理解为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等值的概念,这是需要加以辨正的.  相似文献   

14.
从翻译的基本特征来看,翻译是一个具有拓扑性质的动态变形过程,而源语和译语文本则是多维的拓扑空间,因此翻译追求的不是理想化的、纷繁复杂的"对等",而是"拓扑等价",即拓扑空间在经过弹性变形后基本特征依然不变的性质.通过"拓扑等价"和"对等",尤其是"功能对等"的比较分析显示,"对等"只是一种理想,并不适合翻译实践.本文认为"拓扑等价"观念更有利于译者对翻译性质和过程的理解,并在本质上和翻译实际完全契合,因此以它采取代"对等"是较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代表先进文化"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种提法,在理论和实践的许多方面都存在大的区别.相比之下,说"代表先进文化",就势必在表述和理解上都或多或少的带有静态的和封闭的特点,因此极易抹煞文化本身内在的怀疑批判特质以及由这特质引领和生发的理论创新精神.而说"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从根本上意味着对任何一种理论此时此地或彼时彼地的相对性及局限性的清醒认识,意味着对理论的强调提倡不背离文化本身的怀疑批判特质.同时,也意味着是以不断推进的实践为基础,意味着更符合认识的自身特点和认识深化的具体过程.这一提法,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已达到了一个真正科学的认知水平,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容了更多的理性成分;表明我们党在经过了八十多年的曲折发展后通过深刻总结经验教训而终于拥有的理论上的自信、自省和成熟.  相似文献   

16.
袁可嘉区分了"政治感伤性"与"政治性",矛头所指是政治的感伤性而非政治性,并认为政治的感伤性是一种观念的感伤.袁可嘉对感伤性的反思既具有世界文学的背景,也处在现代中国"感伤批判"的线索中,但他最终实现了某种逻辑的反转.这一切都和他对民主诗歌、 民主批评和民主文化的理解密不可分,同时也体现出一个自由主义的文学知识分子的存在方式,即只有心智和文化上的"自由",才能摆脱属于政治观念的"感伤".  相似文献   

17.
治国之要,唯在用人.新中国选贤任能模式作为一个"模式有机体",在领导力量、价值取向、运转方式上与"专制"和"民主"体制下形成的官员选任模式相比,展现出明显的模式优越性.新中国选贤任能模式通过政治守正提升模式有机体"免疫力",通过文化创新提升模式有机体"精气",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强壮模式有机体"骨骼",为超越"专制官员选任模式"和"西方民主官员选任模式",提供了政治保障、文化支撑和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成海鹰 《学术论坛》2008,31(1):10-13
弗洛姆生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感受使他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智慧深刻揭示人的生存处境.他提出人道主义伦理学,旨在建立健全的社会和健全的人格.他看到人的孤独处境.希望藉爱拯救人类.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不同,他认为爱不仅是情感,爱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更好地理解爱的艺术,他提出"爱四要素说",即关心、尊重、责任、认识.这四种要素浓厚的伦理学色彩,构成了弗洛姆理论中的爱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反对一切现成的、概念化的思维模式.这就为重新解读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提供了新契机和新方法.与胡塞尔一样,马克思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对康德式"认识如何可能"的一种回应,只不过它是以一种隐而不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梳理哈耶克、伯林、哈贝马斯等人对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种种"诘难",展现理解这一概念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境遇,进而依据马克思的思想文本,辩驳和澄清这一概念的真实内涵,同时批判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传统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