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索·创新·超越──读《中国小说学通论》胡荣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长河中,小说艺术不仅孕育出众多彪炳于世的伟大的小说家和伟大的小说作品,而且积蕴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叙事传统和理论批评体系。这是一笔丰富的理论遗产,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近期由安徽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庄子》至人·神人·圣人异名同实论杨成孚《庄子·逍遥游》有一迄今尚有歧解的名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①因此,判定至人、神人、圣人是异名异实而有等级之别,抑或异名同实,这是研读《庄子》难以回避的焦点课题之一。但自魏晋以来对此鲜有以坚实的材...  相似文献   

3.
《庄子·寓言》篇论析了关于生死的理论,指出人的生命是阳气所致,人的体魄之不一,万物形状及性质之差异,都表明禀阳气而生之物是不会一样的。然而,为什么“不一样”,道理却是说不清的。庄子提倡人应当无为而顺应自然,应当以无不死之物的至公之理劝勉大家,这都是有根源可寻的,是可以说明其原因的。庄子还指出,人的意念可以充斥天地,应当像“真人”那样超脱死生,亦即超越于“命”。庄子对于“命”提出了怀疑,这方面的认识超乎儒家之上。  相似文献   

4.
诗意的沉思与哲学的诗化──庄周屈原比较论赵明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  相似文献   

5.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6.
超越·思辨·再铸辉煌──近年沪上党建电视片浅析天云新时期以来,上海的党建电视片应运而生,蓬勃兴盛,丰富多彩,难以用有限文字作全面评说,有幸参加几次作品研讨,有感而发,比较而言,上述三点倒是真情炽觉。马克思在《资本论》“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有些论者对庄子美学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绝圣弃智,否定艺术,否定人为,万物齐一,物我齐一,美丑不分。这是《庄子》一书的难解性和持论者的片面性造成的。刘纲纪先生曾指出:“庄子的美学同儒家以及其他各家的美学相比,带有很大的独特性。不仅是具体的美学观点不同,他的美学理论结构和表达方式和其他各家也不一样。”(《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本文仅就庄子的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特征作些讨论。综览《庄子》全书,从庄子的情感态度看,他的审美客体可分为世俗的和道家的两大类。对世俗的审美客体,庄子是不感兴趣的,但也没…  相似文献   

8.
陈丽英 《理论界》2006,(5):144-145
庄子的理想人格是他所塑造的“真人”形象,这些理想人格不但具有超越物欲、超越是非、超越生死以及超越物我的特点,有逍遥于太空的无限自由和审美特性,还有直觉式的悟道思维;另外,庄子理想人格那强烈的批判精神、充满美感的艺术精神、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理想的憧憬在今天依然是社会前进、丰富生命的灯塔。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庄子》一书具有丰富、多元的审美意蕴,其审美意蕴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界与社会中的功利性与实用性具体肯定而抽象否定;他以丑为美,审丑是为了审美;他推崇自然之美;但重视自然美、社会美和人性美的结合。创作主体、接受客体、文本及世界是《庄子》审美意蕴形成的主要原因。《庄子》审美意蕴的价值应一分为三:一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二是《庄子》文本呈现出来的审美意蕴价值;三是读者接受视野中审美意蕴价值。三者异质同构,分别从不同方面共同建构了内涵丰富、审美价值多维的《庄子》文本。《庄子》用文学的、艺术的形式探讨形而上的哲学和美学问题,阐释"人如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舒克斌 《船山学刊》2007,63(1):54-56
庄子超越现实虚构了一个自由自在、无为无不为的“道”作为自然本体,而人生、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道通合一”、与“道”同游的“逍遥游”境界。“道”成了庄子审美理想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主张一种自然纯朴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超越了一切事物美与丑的界限,追求一种顺应自然的"大美",即"备于天地之美",肯定了天地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审美尺度,都有其自身独有的审美价值.庄子的审美观追求"至美至乐"的境界,实际上是在追求一种自然、纯朴、和谐的人生,追求一种超越的精神,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人生的自由.庄子的自然纯朴的审美观,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静 《船山学刊》2004,(2):121-125
对《庄子·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辨”历来有着不同的解释,这分歧引申出对《庄子》的矛盾理解;这一矛盾可以置疑:《逍遥游》和《齐物论》是否体现出庄子思想体系的明显的悖论,还是庄子自身的思想并不存在一个体系;由这一悖论出发,可以阐发出截然不同的游世的人生哲学和超越的美学,审美超越的意义在于对束缚自我现实的否定和对自由境界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3.
走上超越之途──读《感性的超越》王汶成这本书所论及的问题相当广博,作者把他所论及这些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恩主义经典文论的阐释,二是对美学和文艺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三是对新时期具体文学发展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关注。毫无疑问,这个归纳使论文集...  相似文献   

14.
方向·特色·质量──为《社会科学研究》创刊15周年而作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周琳《社会科学研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创办、发展起来的,至今已走过15年的历程。《社会科学研究》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的庄子诠释,除了他对庄子文章字义的一般校正、释说之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庄子人生态度的诠释,认为他的“避己”式的逃避主义,本质上是那个时代士人的悲哀,是没有出路的无奈之举;二是对庄子之学与神仙之说相通的诠释,认为庄子确信有“神”的存在,从而体现出庄子的宗教崇拜和理想的寄托以及对凡俗的超越;三是对庄子文学的诠释,认为庄子是一个“情种”,情感的浓烈使他的哲学与文学相融莫辨,并开拓了文学的境界。所有这些表现了闻一多庄子诠释的特色和他思想的新锐。  相似文献   

16.
《庄子·内篇》寓言表现庄周哲学思想的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寓言的大量使用是<庄子>的重要特色,亦为庄周表现其哲学思想的重要手段,通常被研究者认为是庄周本人之作的<庄子·内篇>寓言以描述式、对话式、描述与对话结合式等三种方式表现了庄周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创作个性问题,实质上探讨的正是作为创造主体的作家人的本体,作家人审美创造的心理奥秘以及通过这种审美心理系统对人类社会的感知和表现;是探索和阐释文学的本质和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中西创作个性理论的特征创作个性作为文学研究中的理论问题是到现代才产生的,但其思想萌芽却可以上溯到古代。在中国,庄子提出“心斋”、“坐忘”的命题,可能是最早的比较详备的关于作家审美主体(心胸)的论述。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求审美观者从自己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超越自己的生理欲望,从而使精神获得解放,得到创造的自由和创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时间·存在·文学─—比较文学读书札记吕伟民(郑州大学中文系)《庄子·逍遥游》曰:“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彭祖,传说古之长寿者,活了八百岁。《圣经·旧约·创世纪》载:人祖亚当在世九百三十年,造方舟的挪亚在世九百五十年,犹太人最初的几...  相似文献   

19.
宗教·恋情·诗境──迪金森超越人格三部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恋情·诗境──迪金森超越人格三部曲李新华艾米莉·迪金森(EnilyElizabethDickinson,1830—1886)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三十年才被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奉为先驱;死后七十年,她的1775首诗篇与片断,以三卷诗集的形式问世...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美:庄子不说什么是美,却在相对性关系中描述了美。庄子承认了美具有共同性,却强调了审美的差异性,尽管这是人所共美的事实,且差异性远远大于共同性。庄子至少是认同残缺之美的,在庄子的笔下,几乎见不到群体艺术美的形象,反倒多为独绝式的美的形象。超越是一个过程,超越与宗教的情怀有关,因为宗教不仅给出了超越的向度,也给出了超越的力量。所以,超越必须对于苦难、生死的问题有一个出转。庄子的乐:天地之美是其固有的美,而人能够观得其美,必定引起心理上某种反应,那就是愉悦情感的发生。庄子的"乐",自然不仅是感官上的乐,主要是心之乐,也即精神上的快乐、愉悦与自由,但是,这样的乐不可能排除同时间感官上的反应,也就是说,是身心一体的乐,一个"游"字道出了庄子的隐秘。得道也就是得了"天地大美",从而无论是通达、还是穷困,都会乐,之所以乐,却不在通达与穷困上,而是在这之外的东西,通达与穷困不过是得道者借此以实现自乐的方便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