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适度经济增长速度的含义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一方面,经济活动的特定水平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又是各种经济活动水平及其变化的界限。因此,所谓“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那些能够满足各种经济活动特定水平及其变动要求,并为之提供有利条件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适度经济增长速度不同于最优增长率。因为最优增长率是在一定条件下使经济达到的最大增长速度。由于经济活动本身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按最优增长率增长的经济经常处在“紧”运行之中。这种“紧张”吸其产生的“震动”会使整体经济效益下降。这种适度增长率也将在不同程度上与哈罗德—多玛、亚诺什·科尔内、米哈尔·卡莱斯基、阿·索洛等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运用HP滤波法、生产函数法和菲利普斯曲线法对1980年-2009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目前的潜在增长率为8%~10%,中值为9%。但是从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劳动成本冲击等诸多阶段性特征的影响,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会下降,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多地注重多维动态平衡: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性关键因素在于货币政策;要注重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要在创新与消费方面找到突破口;要重视增长速度与社会利益协调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增长的两种不同方式本文所说的经济增长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里净产品产出的增长,包括净产品数量的增长和产品质量的改善。当社会主要依靠增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数量投入,实现净产品产出增长时,我们把这种经济的增长的方式定义为粗放的方式;当社会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劳动的组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自然力实现净产品产出增长时,我们将其定义为集约的方式。经济的粗放增长方式和集约增长方式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过去40年里,一直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在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的变化、生产率提高、国际化的发展等各个领域,都比别人走得快。缩短别人走过的道路,就是所说的“压缩增长”。“压缩增长”之所以得以实现,固然是因为以民间经济为主导,但首先是因为有政府强有力的控制,全力以赴地执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在经济增长率方面,从第一个经济开发计划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抽象劳动”是永恒范畴还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争论不休,看法不一。我们认为,要求得对这个问题看法的一致或接近,有必要搞清楚特殊劳动和一般劳动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相互关系。在我们看来,从事产品生产的劳动客观上具有二重性,即特殊劳动和一般劳动的二重性。一方面,任何产品,都是在一定特别形式下进行的具有一定有用性质的劳动的产物,正是生产产品劳动的这种特殊性,把各种各样自然属性不同的产品区分  相似文献   

6.
转型社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与中国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 言   ( 1 )如果中国在今后 2 0年里保持 7%或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率的话 ,它需要克服经济、社会、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重要挑战。这些挑战多数是中国过去 30年成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 2 )低劳动成本 (与全球竞争者相比 )、大规模生产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以及出口、自然资源和国家资金的高效使用 ,都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占有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4% ,但却拥有全球最多的移动电话用户并将成为一个超级经济大国。到 2 0 2 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到时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马来西亚相似。关键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偏向性取决于技术进步收益率、要素稀缺性和要素相对生产率的增长率。通常技术进步偏向性使资本和技能型劳动生产率增长更快,资本和技能报酬更高并导致收入分配结构失衡。技术进步资本偏向性及其偏向程度加深,资本报酬更高且在收入分配过程中更具掠夺性,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并恶化劳动力市场地位。而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性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并出现技能溢价。若任凭市场经济自由发展,技术进步偏向性不断强化,技能型劳动需求增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和工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最终将阻碍一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水平值的计算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研究和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劳动者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本单位。基本单位的水平值是由技术值、功能值、效能值的发挥和相互作用所决定。依据这几个值进行计算,可确定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速度,进而判断发展原因。在企业生产中,管理值与基本单位发挥出的实际水平值成正比。科技知识的应用量与生产力水平值的增长率成正比,并决定了产品的产量、基本单位的数量和劳动时间按一定规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9.
一、国民收入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具有全新的涵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摆脱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这个特定的社会形式,从而使生产劳动和社会产品、国民收入范畴,具有了全新的涵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和生产过程的主体。这样,共同劳动创造的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就为劳动人民所共同占有和享受。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的不断增长的需要。马克思说,“假定不存在任何资本,而工人自己占有自己的剩余劳动,即他创造的价值超过他消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的集体积累,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货币形态的资金积累,另一部分是活劳动形态的劳动积累。劳动积累就是根据合理负担的原则,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摊负一定的劳动任务,直接投放于集体的生产性建设。实践证明,这种制度非常适宜在双层经营体制下,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状况。回顾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够连年获得丰收,出现超常规的增长速度。这除了冲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敌视人的本质。由于私有财产的两个分离即劳动和资本、土地的分离以及工资、资本利润、地租的分离,必然导致人与社会的分离,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者相对立,使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所奴役,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大他本身就越贫乏。人与社会的分离又带来了另一个恶果──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分离,在工人那里劳动仅仅是被看作谋生的手段;在资本家那里,盲目狂热地把自然界固有的使用价值,通过对他人劳动的占有转化为自己的私有…  相似文献   

12.
一、在业劳动竞争的必要性人类社会的实践反复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对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说,生产力的主观物质要素(人的要素)与客观物质要素(物的要素),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对象。亦是自然资源要纳入社会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一定量的劳动;同样,劳动力资源要得到开发和利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而且“生产资料的数量与规模,必须足以使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如果没有充分的生产资料……劳动就不能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曾经指出:商品经济是存在于“一个历史规定的发展时期”的一种由“历史规定的社会生产方式”。马克思的话包括两层含义:(1)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2)这种社会生产方式不是人们任意采取的,而是由历史规定的。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商品生产方式的“历史规定”,即它赖以存在的历史条件。一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是从社会的角度,即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的生产方式;而不是在“生产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这个意义上说的、社会内部具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方式。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前一种含义上的生产方式称为宏观生产方式,而把后一种含义上的生产方式称为微观生产方式。宏观生产方式说明的是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而微观生产方式说明的则是个别劳动的内部关系。商品生产方式意味着一种特定的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因而指的是一种宏观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数字资本时代的平台劳动过程研究,既要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观照数字劳动过程中资本“技术化”控制趋势以及“边缘化”剥削格局的演化进程,又不应忽视对数字劳动过程从“一般”到“特殊”的分析进路。充分辨识和把握数字资本时代劳动过程涌现出的丰富“技治”现象,不但可以深化对资本与技术联姻后生产关系的一般认知,而且有利于揭示其算法技术背景下隐藏的资本剥削与操控真相,尤其是平台劳动过程映射出“数字工厂”和“数字泰勒主义”的不谋而“合”,使数字平台经济被悄然植入“灵活性”等虚假性意识形态因素。同时,算法“被”进化出操控劳动过程的主体性,使人类沦为给这种“主体”提供学习与升级的工具性客体,成了“数字泰勒主义”不断寄生与布展的对象性存在,最终平台劳动者沦为算法系统进化完善所支配和操纵的“数字僵尸”。  相似文献   

15.
经济科学在现代条件下是不断扩大着的经济科学体系。按照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概念要求具有形成系统的特征。波波夫认为,社会劳动活动(即生产过程的劳动方面)是经济科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科学体系反映社会劳动活动的规律。而《经济科学体系》(1980年出版)一书却把经济学科分为一般经济学科、跨部门的专门经济学科和部门经济学科。这种分类法离开了公认的经济学科按主要职能  相似文献   

16.
“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分析“异化的劳动”时提出的。他说:“国民经济学不考察劳动者(即劳动)同他所生产的产品的直接关系,借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美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良好 ,突出表现为 :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以及生产率的显著增长。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信息技术 ,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检验了以下 4个命题 :1 美国经济的生产率已经加速增长了 ;2 生产率加速的驱动力源自信息技术的进步 ;3 由于生产率增长加快 ,美国经济一方面得以保证更高的增长率 ,另一方面又能够维持目前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4 相对先前经济增长较慢时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联储应该实行更宽松的政策。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我们是否已经处在“新经济”中了 ?经济学家何以对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考察了人类社会节约劳动时间的问题,揭示了各个社会形态普遍存在时间节约规律,指出这个规律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一、经济效益规律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经济效益的“效”是指效果,“益”是指利益,经济效益也就是指经济效果和利益。现在常用的经济效益定义为:“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同劳动成  相似文献   

19.
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社会资本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凤 《社会》2002,(11):14-18
社会资本概念概述资本 ,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资本的研究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而是拓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 ,并与这些领域相联系 ,相关学科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概念。其中最早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他早期的论述中 ,资本表现为三种类型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 :“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述的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姆斯·科尔曼。他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他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科尔曼 ,1999)。从科尔曼以后 ,对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有很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作为“生产社会”,不仅代表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意味着资本作为生产关系,再生产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性。但生产社会并不是一个自足体,由竞争规律的强制所导致的低收入和充分消费之间的悖论,使再生产遇到它的内在界限。为了克服这个界限,早期资本主义以帝国主义运动开启了对“外界”的内在化;在后工业社会中,又以构建“消费社会”来实现对“主体”的内在化,进而把整个经济过程都纳入资本内部。20世纪晚期以来,数字技术的应用使资本的内在化运动达到极致,资本主义进入“控制社会”阶段。在控制社会中,大数据技术不仅掌控了生产和消费的全部环节,并且以精神政治调节主体对资本的依从性,由此造成更严峻的生存异化。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资本对整个社会的吸纳既再生产了自身关系,也孕育了更深刻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