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诗人之诗"与"学人之诗"是中国古典诗学后期的重要命题,辨体与破体的争论是此命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学人之诗"、"诗人之诗"的命题关系到"风"与"雅"两大诗学传统,涉及到中国封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与人格追求.自宋代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长期浸润于经学环境中的古代士人的"经学中心"意识导致形成"学人之诗"、"诗人之诗"争相为高的局面.从中国先秦以后诗歌的发展来看,各个时期对"风"、"雅"传统的承续情况不同.唐诗基本指向具有"风人之致"的"诗人之诗",而宋诗则基本指向具有"雅人深致"的"学人之诗".近代同光体诗人,在反思前代诗学的基础上,肯定"诗人之诗"的创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学人之诗"产生的历史必然.他们试图使"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调和诗歌的"吟咏情性"与"明志见道"功能,为近代诗歌发展寻找新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君子"大约出现于西周初年,起初并非指称伦理意义上的"有德之人",而更多地在政治学意义上被人使用,它的初始含义是"君之子",后引申为"贵族男子"和"统治者".作为"有德之人"的"道德君子"的出现乃是经历了一个由"位"至"德"转化的漫长历史过程.孔子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人物,他以"德"诠释君子,以"小人"反衬"君子",为人们标举了做人典范.  相似文献   

3.
柳君 《家庭科技》2009,(3):20-20
性生活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给予"或"接受",男女双方都有责任和义务成为"闺房"中的主角.那么,如何达到性生活的美满与和谐呢?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诗人"的文化认同与诗歌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代际称谓,"第三代诗人"以叛逆的姿态颠覆了朦胧诗人的诗坛主体地位,实现了诗歌观念从精英到平民的位移,同时,也把自己绑赴"刑场",宣告了诗人之死.比起诗歌观念的叛逆来说,诗人之死的震动性和影响力更大、更持久.它几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命名.  相似文献   

5.
从“互文”看诗性文本之间的转换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理论认为,诗性文本生成的原因是强力诗人在前辈诗人压力下爱恨交织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勃发.他们因自己的迟到而感到"焦虑",对前代作品与同时代作品产生一种"颠覆"欲.文本间的转换与位移,主要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两种.所谓历时的,就是对前辈诗人或前代文本的转换和位移.所谓共时的互文则是同时代的不同文本的转换或同一作者不同的文本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南宋中后期诗坛是否存在"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否是文学史意义上的所谓"诗派",是江湖诗人群体研究的一个基础的问题.揆诸史实,南宋中后期诗坛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江湖诗派".明确地以江湖为"诗派"且对后世造成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的,是四库馆臣,但即就四库馆臣的立论而言,也是缺乏依据的.南宋江湖诗人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和纽带的诗人群体,而首先是一个社会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诗歌创作的现象,而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在写作中,怎样展开联想?笔者认为,联想的方法主要有七: 对比联想.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和这一事物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对比联想既能反映事物的共性,又能反映事物独特的个性,与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对比、反衬等手法有密切关系.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的正是对比联想,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现实.  相似文献   

8.
历代称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近代或称之为"诗里的印象派",这一提法有欠妥当.印象派画家注重忠实传写大自然的光与影的变化,而王诗在描摹物象的同时,更主要的赋予其无限空间、无限灵动.这得益于诗人巧妙的"隐身"、得益于中国画的"留白"技巧、道家"心斋"的体道方式,它们共同启发了王维的双重视点,摆脱了一般山水诗人在体物实践方面的束缚,获得了写作的最大自由.  相似文献   

9.
明嘉靖浙江道监察御史陈表,素有"铁面御史"之称,因"忠直见忤",自楚归滇,陈表不仅因为官高品、为民谋利而名垂青史,更作为一位清雅、高远的诗人而为后人所景仰。其诗体写田园风采,可与陶潜诗一比;同时其诗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耿介绝俗,首开玉溪文化先河,为明代云南文学崛起、特色形成平添劲力。  相似文献   

10.
韩酉山 《江淮论坛》2004,(4):96-103
吕本中的"活法",论者每以为是江西"句法"的延伸或补充.本文认为,吕氏的"活法",是针对江西诗派一些诗人自设的桎梏而提出来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它与"悟入"一起,构成吕氏完整的诗论体系;它对于在江西诗派已形成的僵化教条束缚下的诗坛,是一次思想的解放,受到在创作道路上苦苦探索的诗人们的广泛认同,对推进南宋前期诗风的转变,起着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工科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不大的问题,以某普通高校的材料类专业教学过程为例,本研究立足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同于传统教学顺序先从教材讲解晶体和原子模型然后再进行相图的学习,而是由老师直接带学生在实验室开始二元合金的冷却曲线试验。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制作金相样品并进行冷却。在他们学习理论之前,实践经历先让学生学会观察二元合金相变过程中的转化现象、数据测量、验证和收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提前懂得了理论学习对促进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性,而不是预先灌输给他们固化的知识。因此,当求知欲作为课堂上的激励能量介入时,认知过程可以被高度激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认为,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认识需要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经验不足,要犯错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要犯错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借鉴失败教训,可以少犯错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工作中可以少犯错误;结合实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少犯错误.毛泽东晚年的严重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思想理论.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沉痛教训,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由”的“祖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走向自由王国的大道,所以我们“自信”.  相似文献   

13.
王禹丹  吴辉 《理论界》2014,(8):9-12
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建立在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扬弃基础上,因而理清两者的思想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并廓清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性维度及其基本视域。而目前国内在对费尔巴哈思想的研究中,对其所涉及的利己主义思想的分析较少。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费尔巴哈利己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复活和认可。这个现象表明重申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态度及理论依据的内在合理性顺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批判性视域研究不是全盘否定,马克思的批判性阐释将有助于重新厘定费尔巴哈理论的思想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是指检察人员在类似于法庭一样的特定场所,向法律监督相对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宣告法律监督的工作结果、结论。作为一项新生的公开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规定不一的情况,为此,需要从适用范围、宣告主体和地点选择进行规范。适用范围上应当是具有终结性决定,对其公开不会影响和妨碍执法的文书;宣告的主体应当是作出决定的办案负责人;参加人员应当包括与案件有关的利害关系人、人民监督员和普通民众;地点应当选择类似于人民法院法庭的专门用于公开宣告的场所,可以取名为"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室"。同时,为了更好发挥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的作用,应该从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增加媒体的参与和宣告后的答疑程序等方面进行配套机制的完善,以期构建我国特色的法律监督公开宣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乔琦 《学术月刊》2012,(4):103-107
赵毅衡认为,正是符号使世界有了意义,人时时刻刻在观察到的现象中找出意义,也就是把世界和经验符号化,而对于意识,我们也只能通过符号才能了解。唐小林认为,建立主体符号学是当务之急,它的建构有"符号的主体学"和"主体的符号学"两个维度,分别考察人在符号表意中的作用并运用符号学原理阐释作为符号动物的人,这是完成符号学奠基性事业的关键性环节。乔琦指出,晦涩问题纠缠于百年新诗发展过程,从符号学角度考察,读者能力、社会语境元语言与文本自携元语言的冲突,形成了常见而较低层次的晦涩;同一层次元语言冲突形成的阐释漩涡带来的意义晦涩,才是更高层次也是真正诗学意义上的晦涩。  相似文献   

16.
马凤华 《北方论丛》2001,1(1):85-90
本从美学、化学、语言学的综合视角,结合现代统计学方法对诗骚中的声音、色彩作穷尽性考查,发现了一个被历代研究忽视的事实:《诗经》中富于声音描写,楚辞重于色彩描写。从而勾画出一条学中审美感觉发展的轨迹。得出了与李泽厚的先色后声的审美产生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人们在思想上相互沟通、情感上相互传达的过程。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语调或句式进行表述,很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引起不同反应。言语本身就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而言,是一种引发性要素,因而具有一定力度和锋芒。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交际过程里,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或要求能被对方愉快地接受,或为了使听话一方既理解自己的话语又不会陷入尴尬境地,往往采用缓和话语锋芒的策略。本文探讨的就是这种缓锋现象,除对缓锋模式进行分类外,还对其语篇功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孙爱真 《学术探索》2014,(10):85-89
西南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现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多民族文化特征独具特色.近年来,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各民族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观、生态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西南地区已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然而要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建设协同推进,制度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形成新的路径依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制度环境(宏观制度体系)、制度实施(微观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学历文凭本是一个人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经历的证明。但近年来,大量的假文凭充斥市场,几近泛滥,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本文揭示了文凭造假现象的现状和成因,提出建立健全规范的人事档案工作以治理文凭造假,维护文凭信用,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纪行》中,香便文的文明教养较为精致,这让他能欣赏大自然的原始苍莽,却难于理解原始苍莽之中生活方式的粗犷,在精细的眼镜下,粗犷也会变成粗俗。这是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化的遮蔽。香便文的道德感来自他的善良与优越,他的善良使得一切不公正都让他不安;他的优越却让他无法反省自身的视野,尤其是文化视野。在这一视野下,他只能看到汉人对黎人的压迫与剥削,却看不见西洋民族对非西洋民族的侵略与掠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