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赛珍珠把美国看做她的“母国”.把中国视为她的“父国”。中国对赛珍珠的介绍其实早在1930年就开始了。回顾这70多年的介绍和研究赛珍珠的历史,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生在美国却长在中国的美国作家已经回到了她的“父国”。  相似文献   

2.
面对拥有雄厚资金和著名品牌的美国“雅虎”已加入中文网页竞争的事实,以及其他著名背景网站的存在和引人注目,“找到啦”的优长在于把融到的资本之重全部搁到了中国北京,还有一个也许是无意也许是颇有创举的是,它把总经理的责任放在了一个女人身上。于红岩是“找到啦”的关键创始人之一,她为把“找到啦”(http://www.zhaodaola.com)建成中国最领先的因特网公司之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作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白领都渴望走出喧嚣的大都市,到乡间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生活,借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在美国,白领们都热衷于当“业余农民”。就连布什总统都有自己的私人农场,并以自产蔬菜水果招待各国政要为荣。海归女孩吴楠从中受到启示,她在上海创办了全国首家“小农庄主俱乐部”,不仅让申城白领过上了“瓜田李下”的时尚地主生活,她自己也收割了大把财富。  相似文献   

4.
论薇拉·凯瑟及其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 1873-1947)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作家,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曾称她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凯瑟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从文学、美学的角度,还是从深入了解美国的这一段特殊时期的历史中多元化文化的形成,以及由此涉及到的物质世界开拓过程中对精神领域的影响、冲击和呈现的裂变方面,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的.凯瑟去世以后,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西方评论界的重视,许多评论家把她与亨利·詹姆斯、海明威、福克纳等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相提并论,甚至把她推崇为"美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一名女作家".凯瑟的小说主题思想深刻,生活气息浓厚,题材广泛,归纳起来可分四类:描写美国中西部边疆地区开拓者现实生活的小说、反映艺术家生活的小说、追忆童年生活的小说和取材于大草原的传说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栾翔 《21世纪》2010,(5):20-21
英国《卫报》将她列入全球“最具时尚感”领导入前十,美国《时代》周刊称她是“21世纪的贝隆夫人”,《福布斯》杂志“全球百名最强有力的女性”排名中,她位居第十三  相似文献   

6.
黑多  李亚雄 《华人时刊》2009,(10):78-79
补办房卡 在美国的宾馆旅店,最怕的是你把房卡掉了。酒店只认房卡,不像中国的服务员“人情味”很重,只要她在你房间的附近,只要你和气地向他说明,只要你振振有词,她都会“善良”地用她那把万用房卡帮你打开房间的大门。美国则不然,哪怕服务员就在你房间里打扫,她也会拒绝你进入。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务卿赖斯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她参观白宫,当参观结束父亲问她有何感想时,赖斯信心十足地说:“将来我要争取在白宫工作……”目标确定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赖斯终于如愿以偿。由于政绩突出,最近民意测验表明,近期美国国内民众要求她2008年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面对这种情况,赖斯头脑非常冷静,她毅然地说:“NO。”赖斯说:“我深知自己擅长什么、想做什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来,她在美国北费城的黑人区里致力于普及艺术和改造社区的工作,并创办了闻名全美的“怡乐村”。她如今成就斐然,声誉卓著,费城市长称她为费城的“市宝”,“怡乐村”获得了美国著名的“布如纳杰出都市奖”。她的名字虽然还不是世界性的,但她创办的“怡乐村”却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个偶然机会,我听到一位美国女孩拼读汉语词组“Lu-jie-ge—di”。询问之下方知她误把“世界各地”读成了“Lu—jie—ge—di。”我帮她纠了音,可过了一会儿她又把“世”念成了“Lu”。於是我问她为什么老把“世”念成“mu”,她的回答让我好笑,却也让我深思。她说她一看到“世”字,就联想到英语字母L与U的组合。她的话不禁让我恍然大悟:中国人学英语不也时时受到汉语根深蒂固的干扰么?误将“红茶”说成“red tea”,误把“She ate her words”译成“她食言了”的英语学习者何止万千? 深思之余,我想到了写一篇从纯汉语角度论英语短长的文章,以正话反说的方式“笑谈英语怪异”,相信它会对广大英语初学者克服母语干拢有所裨益。 本文原系英语讲座稿,曾在宁德师专英语系、宁德职专等系校作过宣讲。现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改写成文,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0.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的困惑。她拒绝把黑人当成美国社会的“问题” ,拒绝把黑人描写成种族歧视制度下产生的畸形儿。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魂的腐蚀 ,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然而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高潮过去以后 ,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黑人“抗议文学”成为当时黑人文学的主流 ,赫斯顿及其作品被湮没在美国文学的尘埃里无人问津。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兴起 ,以及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唤醒 ,赫斯顿才在一片荒冢中被重新发现。实际上 ,赖特式的“抗议”与赫斯顿式的“赞美”只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胡天赋 《南都学坛》2002,22(6):85-87
勃莱特·阿什利是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 70多年来 ,人们对她的评价不断变化。我国文学界由于受贝克、威尔逊等“魔女”、“坏女人”说的影响 ,也将她评价为“不正经的或有害的女人”、“独立破坏型的女人”、“魔女” ,还有的把她评价为“软化男人”的女人。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批评的开展 ,国外对勃莱特有了新的评价 ,这也引起了我国学者的注意 ,其实 ,从勃莱特产生的社会文化语境看 ,她是一战后美国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和巴黎影响的产物 ,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能的迷惘者 ,是一个多种因素杂糅的复杂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王瀛 《北京纪事》2015,(9):86-89
人们说她在经营青春事业、星梦工程;为他人作嫁衣裳,她托起一个个普通歌手成长为歌星的艺术梦,她是时尚美妈,她启蒙开悟,为歌手把脉,把追梦人的歌声“点靓”,学生们称她为“贺妈”“靓妈”。善良豪爽、助人不倦的贺冰新老师,深得人们崇拜爱戴。贺冰新老师是著名艺术家、教育家、海归博士;朱迅、刘亦菲、李玉刚等很多歌星、春晚大腕儿都曾是她的学生;她是《星光大道》等热播节目评委,《花儿朵朵》《通俗歌手大赛》等栏目演唱指导教师。学生很快就会成为她的死党、铁杆儿粉丝,她的“冰丝闺蜜”队伍浩荡,从4岁到80岁,堪称“中国闺蜜之最”;她有着30岁的身姿、20岁的心态,15岁的美好,她是”50后青春美少女”,她说,心中有爱,可以把青春唱回来!  相似文献   

13.
智商与贫困     
美国社会科学家、“下层阶级”的发明者默里(C.Murray)说;“请想象一下下层社会中的一个妇女,她没有丈夫,但有两个孩子。当她到酒吧去喝杯啤酒时,她就把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我们必须说,有孩子而不在感情上、智力上和经济上对此负责,这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9,(12):60-61
其实,人人都有“第六感觉”,即心灵感应。做母亲的“第六感觉”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无法了解和解释的。尤其是当她的子女发生危险时,她的这种感觉是最强烈,而且有时竞能把心中的呼唤用一种神秘的人体波发射到子女的身边,为他们指点求生之路。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批评家威勒克认为:“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是二十世纪所产生的最有影响的理论”。美学史家吉尔伯特也认为:“克罗齐把艺术从歪曲它的杂质中解放出来,把艺术规定为抒情的直觉”,使美学“成为一门集中的、象胡桃核一样凝练的科  相似文献   

16.
给里根打工的中国姑娘刘麦楚芬,加拿大国际管理学院董事长,出生于广东,后随父母移居香港,在美国加州获得硕士学位,曾经在加州卫生部和人力资源发展部任职。谈起在美国加州留学的日子,她说,那是生活最艰苦的时期:别人出去吃一顿饭就是10美元,而她一周的生活费才5美元。她总是在周五晚上才去超市,因为那时候很多东西都是买一送一的。一只鸡是1美元,她把买回来的鸡分成7块放进冰箱,一天吃一块,然后写信告诉家人在美国一切都好,每天都吃鸡!“香港人觉得可以吃到鸡的生活就不错啊!不然家人是肯定不同意的。”回首青年时代的苦涩,刘麦楚芬却大笑了…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被人们称作是一个怪人、一个怪杰,“一位现代写作中分裂修辞学的著名大师。”更有一些人把她誉为开创美国现代风格的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和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代宗师”。在侨居巴黎近半个世纪的日子里,她勤奋笔耕,著作甚丰。她创作的有绘画、小说、儿童文学、诗歌、歌剧,此外还撰写了论文、讲稿、艺术批评、自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2007年在美国怀俄明大学的调查为基础,重点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研究表明,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人、中国社会及中国政府的刻板印象越来越负面.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效应,美国大学生对中国人的印象具有“光环幻想”的特点.美国国家意识形态和民众的个人主义的结合,导致美国学生把中国政府推断为“妖魔”.研究同时表明,以往关于美国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推断存在逻辑缺陷,美国商业媒体在对中国政府的刻板印象上实际发挥了“去妖魔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她3岁从影,22岁息影,19年里拍摄42部电影,60年来魅力不减:她被前总统布什称为具有外交“极大天分”,曾代表美国出使多个国家。最令人难忘的是她又出现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盛典上……  相似文献   

20.
陈怀 《社区》2005,(22):61-61
郑大妈担任社区主任已经20多年了,平时工作不辞劳苦,凡事亲力亲为,多年来的社区工作一直井井有条。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近来郑大妈不断出现失眠、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并伴有烦躁不安,为此她非常苦恼。到医院一看,医生说她处于“亚健康”状态,这让郑大妈听得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是“亚健康”?人体“第三状态”——亚健康根据专家的说法,人的健康状态分为健康人、病人和亚健康三种。通常人们又把健康称为“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人体的“第二状态”,而把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就是“亚健康”。“亚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