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我国主动地开始调整经济结构以来,人们越来越多地谈到第三产业,可以说,第三产业的概念已被融进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 第三产业是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所做的一种产业划分,而“三次产业分类法”又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一经济成长论在其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对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方  相似文献   

2.
一、第三产业劳动性质的确定关于第三产业的理论,一度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第三产业则被断定为是不能创造价值的行业,对此,我们现在应当指出两点:首先,西方经济学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并给以高度重视,是有其科学性的,它反映了现代经济的客观事实;其  相似文献   

3.
谈中国的服务业开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 《理论界》2003,(3):110-110
至今,对于服务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但就服务的内涵或其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人们并没有太大分歧。什么是服务业?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正如工业和农业是生产各种工农业产品的经济组织或企业的集合一样。尽管对于产业级次的分类有克拉克大分类法、库兹涅茨分类法、澳新分类法、日本分类法、经合组织分类法、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以及中国本土的分类法等,但总起来看,不过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流行的观点是将服务业等同与第三产业,实际上服务业和第三产业这两个概念在划分…  相似文献   

4.
七月十五至二十日,我国首次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学术讨论会在辽宁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第三产业划分的标准,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三次产业的划分与人类需要的紧迫程度有关,第一产业为人类提供满足最基本需要的食品,第二产业满足其他更进一步的需要,第三产业满足人类物质需要以外的更高级的需要。第二种意见是,产业的划分是生产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的表现。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才依次在经济生活中出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梯度”是我国近年来在宏观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大范围生产布局决策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由“梯度推移理论”首先推出。该理论认为,我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和自然地理位置等条件,决定了在大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平面空间层次特征,并大体上可划分为东、中、西部的“三大经济地带”。地带之间客观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江苏省商业经济学会、和常州市商业经济学会于1985年5月7日至11日在常州市联会召开了全国服务经济理论讨论会。会上,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经济工作者及理论工作者代表共103位,就我国服务经济理论和服务业的发展、改革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关于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与会同志指出,认识服务业的重要性,首先应当明确服务业的范围。第三产业(有的称服务性产业)是广义的服务业,讲的是经济学研究的狭义的服务,即服务行业的服务劳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服务业是指劳动者依靠一定的工具和设备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行业。传  相似文献   

7.
1952~2001年,广东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国际相比较,广东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仍然滞后,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实证的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贡献;产业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和经济规模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东应当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发挥广东的工业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新兴凯恩斯动态经济学 (Neo_KeynesDynamicEconomics)的概念。新理论的主题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理论 ,它是现代经济学理论范式在当代的逻辑发展 ,其主旨是对当代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增长的性质及原因做出符合实际的现实解释 ,并在理论解释的基础上 ,对各国或各地区的宏观经济决策行为提供实践政策推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的现实发展和高速增长为这种新的增长理论提供了典型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三产业经济学》是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研究所李江帆副教授的一项研究成果。它以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地探讨了被我国学术界长期忽视的第三产业领域的经济理论问题,构筑起了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该书的理论贡献是把非实物产品及其运动纳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并由此建立起关于非实物产品及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第三产业经济学体系。首先,书中关于非实物产品及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某些经济学家以创不创造价值为由,把第三产业硬往资产阶级那里推,说“第三产业”理论违背了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划分,所以是“资产阶级理论”。因此,第三产业的价值及其来源是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必须以斟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应该说,“第三产业”既不“姓资”,也不为任何一个阶级所独占,而是不带阶级性的中性产业,为全人类所必须,是产生第一、二产业的“母亲”产业。离开流通领域就没有产品生产过程的开始,也不能使商品价值实现的思想正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一大贡献,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公理。然而,因为老祖宗没有用过“第三产业”概念,没有说过第三产业能创造商品价值,就永远把第三  相似文献   

11.
有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紧密结合当代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经济学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争论的几个焦点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见解。这些问题是:(1)一般生产劳动的概念必须扩大,但不能任意扩大;(2)扩大一般生产劳动概念应掌握的几条原则界限;(3)关于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的划分;(4)关于社会生产劳动的概念及划分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5)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文章最后,还就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计量问题,表述了个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杨培芳认为,在长期的产业实践中,西方形成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类产业的划分方法,在经济学领域又把网络产业纳入公共管理(MPA)经济理论体系。我国直到1985年,才正式采用西方流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把电信和信息服务业列入第三产业。但是在经济理论上仍然借用一般工业理论方法。实际上网络产业与工业制造业是不同的两类产业,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10个不同的经济特征: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这是西方国家为了分析社会产业结构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它全把部社会产业划分为初级产业,次级产业和服务行业三大类。习惯上把初级产业称为第一产业或第一次产业,把次级穴业称为第二产业或第二次产业,把服务行业称为第三产业或第三次产业。“第三产业”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本世纪三十年代。1935年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阿伦·格·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以后随着这一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个术语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加以使用。第三产业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哪些又是第一、第二产业,虽然各个学派和各个国家的说法不尽相同,但基本方面是共同的。第一产业一般是指接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采掘业等部门,它的特点是促进生物本身的繁殖。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业、电力、煤气和建筑业等,它的特点是对产品的加工制造。第三产业主要指前两种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服务行业、商业与贸易、金触与保险、旅游和娱乐,教育与医疗卫生、包储与运输、个人和家庭服务、信息与通讯、咨询与技术服务、政府公务等,它的特点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产业经济理论新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艳辉 《学术研究》2005,(10):34-39
生态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的交叉融合,为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生态因子、种群密度、食物链等概念的应用,对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有关问题进行了重新阐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产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乃文  伦蕊 《学术研究》2004,(9):143-145
广东经济增长已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其未来经济走势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是广东乃至全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2 0 0 4年 3月 13日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点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广东未来经济走势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高水平专题座谈会。座谈会由暨南大学  相似文献   

16.
1978年以来广东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沿海省份 ,2 0 0 0年提前实现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超越第一、二产业的目标 ,实现劳动力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型向“三、一、二”型的历史性转变。本文通过对这一突破的实证分析 ,探讨造成广东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增长的各种动因 ,指出在全国大力发展服务业以解决就业压力的形势下 ,广东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这一突破对全省与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法测算了2001-2010年陕西省11市(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榆林和延安的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对陕西经济增长有较大贡献,咸阳、渭南、安康和汉中则不够明显。从产业结构看,陕西省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其竞争力处于优势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杨凌示范区第一产业的区位优势明显;榆林和延安的第二产业区位优势明显,对陕西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较大;西安、榆林等城市具备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优势。最后,本文提出了陕西省大部分市(区)仍应遵循"二、三、一"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林杰  夏鸿雁 《河北学刊》2006,26(6):194-197
本文基于2005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利用产业区位熵评价方法,对河北省第三产业中不同产业的发展强度予以探讨,揭示出其主要优势和劣势产业,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关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问题,我国经济理论界一直认为是技术进步。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6期发表的《技术进步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等文章和山西社会科学院唐昌黎研究员在《当代经济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的《论第三产业的界定和发展动因》等文章中,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产权及产权制度与产业经济发展等的研究,认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只有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才会不但能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机制,而且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从而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使用,以便达到第三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采用第三产业概念的问题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第三产业”这个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澳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其标志为1953年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他把经济发展过程同生产部门变化联系起来考察,认为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农业畜牧业为主;第二阶段以工业生产大规模扩大为标志;第三阶段则以各种服务业大量吸收劳动力和资本为特征。因此他把各阶段中具有特征意义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