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一般     
黑格尔说过:“每个人都知道一般,但却不知道作为本质的一般。”①那么本质的一股或一般的本质是什么?它的地位与作用怎样?它的对立面又是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一、一般的本质一般,从字面或语义上看,是由一与般两个词组成的。单讲一,是指数量,因而是数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并不是抽象的.它必定是一个个的具体实在的东西,而这一个个的具体实在的东西如果用一个概念来表示,实际上也就是个别。般,单讲起来,是一样、同洋之意。将一与般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汇,它的意思就应该是一样或同样的个别,但与个别一样的个别…  相似文献   

2.
一、历史类比的一般性 历史类比的直接依据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规律作为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首先反映了事物现象的一般。但是,这个一般在客观现实中任何时候都不是对象或过程的某种超然。而总是与个别交融在一起。列宁写道:“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  相似文献   

3.
一、何谓基本原理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定义为:关于事物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结论。之所以强调“普遍”,是为了区别于“个别”结论、论断;之所以强调“科学”,是为了克服“句句是真理”的论调的重现;之所以强调“本质”、“规律”,是为了说明基本原理只能是理性认识。 展开来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分为一般基本原理和核心基本原理两个部分。一般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谈社会科学的“软”与“硬”柏昌明谈社会科学的“软”与“硬”,不能不从科学的区分谈起。大家知道,科学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分,又有硬科学和软科学之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不同的宏观研究对象和领域,──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研...  相似文献   

5.
我国哲学界的假象论认为:现象有真假之别,假象是从反面表现本质、与本质不一致的特殊现象。假象论源自对哲学史上某些学说和范畴的曲解。有人说,培根首先提出关于假象的学说——“四假相”说。其实,培根的idol应译为“幻象”、“偶象”、“假相”等。培根明言:幻象是在人心里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①。全增嘏归结中外学者的观点而认为四假相指的是“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认识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②可见,培根的假相非今之假象论所言之假象。“三环节”理论,有文曰:黑格尔“本质论”中的本质发展的三个环  相似文献   

6.
<正> 艺术有无自己的特殊对象?如果有,艺术的对象是什么?杜书瀛同志在他的《论艺术的对象》(《文史哲》1981年第6期)一文中提出:“艺术的对象是本质规律的生活现象”。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讨论的。杜文认为,人类社会生活分为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形态方面和一般的必然的本质规律方面。哲学的对象是生活现象的本质规律,“而艺术的面对人类社会生活,它的着眼点不是共性,不是一般的必然的本质规律,而是包含着、体现着共性的个性,是包含着、体现着一般必然本质规律的个别偶然现象形态——这正是艺术的对象。”但是,作者在后面又告诉人们:艺术的对象也可以是那  相似文献   

7.
<正> 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别同异、明是非”,“别同异”是“明是非”的基础,“明是非”是“别同异”的目的.本文的探讨就依照这个原则来进行.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如何去指导呢?这就要求采取一定的方式或方法.这方式或方法在孔丘、苏格拉底那里有如下共同方面:(1)意识回归到自身——主观自由的原则;(2)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导向抽象思维;(3)述而不作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8.
刘杰 《理论界》2023,(8):15-22
人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哲学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认识是一个逻辑演进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萌生、形成和完善三个时期。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人本前提、内涵、路径三个维度实现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全面超越,即“现实的人”取代“自然人”、“社会关系的总和”取代“类”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取代“宗教异化”,并指出人的本质思想的科学内涵,即人的本质在于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新时代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美的本质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拉图慨叹“美是难的”①。两千四百年后,托马斯·门罗绕了个大圈子、自作聪明地回答“美是许多不同的东西”②。看起来,“美”似乎真的如圣经里的“智者”──“第一个人未曾完全认识他,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更多了解他”③。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此。换个角度考虑,也许可以走出探索的误区。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美的本质”在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位置,其次必须认真分析“美的本质”难解之因,然后才能以此为据寻找到索解“美的本质”的可靠途径。一、“美的本质”在美学体系中的位置从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基本方式看,美学是属于精神──…  相似文献   

10.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可知:中国哲人的“意境说”与西方智者的“理念说”,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是不谋而合的。这种吻合从中西方文化两个角度,证明了美的本质是主客体之间的和诣、共鸣状态,是主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前期创造社作家艺术追求辩析魏建一、“自我表现”的深层涵义“自我表现”,是一个自身内涵和使用范围都非常宽泛的文艺范畴。从最宽处讲,它是对各种文艺创作活动本质的一种解说。再从次宽处来说,它又是相对于客观再现而言的别一种文艺形态。具体到前期创造社来说,除其...  相似文献   

12.
一、关注人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鲜明特色关注人、研究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出发点和一贯主张。因为“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①。马克思研究人的问题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是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下次把生产力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也即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他说:工业“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②,又说:“发展人类的生产力。也就是发展人类天性的财富这种目的本身。”③其二是马克思又把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们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总是用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来揭示它的规定性。然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表述又不尽一致。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加以适当的区别,对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不无帮助。一、关于本质和特征的一般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究竟有无区别?从一般的意义上讲,事物的“本质”与“特征”是相互联系而又有所区别的两个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是事物之中相对稳定的一般性的东西。社会主义也正是由于具…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的问题,是青年马克思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在早期,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有许多规定,这些规定的具体内容不同,借以规定的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三个重要的命题:1、“人是人的最高本质”;2、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个命题到底哪一个代表了成熟的科学的观点,它们的关系如何?对此,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议并存在着观点分歧的。本文拟对上述三个命题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及其方法论特点作一分析和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揭示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方法所起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 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前的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经过费尔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演变过程。他的思想起点是黑格尔唯心主义。马克思学生时代,从黑格尔的历史观和《逻辑学》中,接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哲学的批判,是精神活动。他把现象世界看成是“自我意识”的外化,认为“感性的自然只是对象化了的、经验的、个别的自我意识。”还说“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它在本质上衡量个别存在,从理论上  相似文献   

16.
本质认识的元问题与宗教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教本质研究中,之所以出现理论层出不穷而认识未见实质性进展的尴尬境况,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许多深层次的、基础性的哲学问题,如“本质”的本质、“本质循环”、“本质认识如何可能”等,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探讨。文章在探讨本质认识的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一种新的宗教本质观,认为探索、揭示宗教的本质尽管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但出发点应是以有关语词、概念、本质本身为对象的“意义活动”,然后再进到找出所指、样本确认、搜集、扩展以及表层的属性、特征、功能作用的分析抽象,最后完成对本质的挖掘、概括、抽象以及对反例的同化或基于反例的修正、发展。基于此,文章指出宗教是以信仰为前提、以神圣的本体为基础、制度化了的生命关怀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青年学生及时准确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核心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时代高校着力讲好“形势与政策”课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目标,不仅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阐明“讲道理”本质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鲜明体现与重要作用;而且要立足讲深国内国际大局形势、讲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活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三个层面,坚持把握“审时度势与激浊扬清相统一、个体关切与舆论引导相统一、理论灌输与实践引领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推动“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实践旨归,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  相似文献   

18.
“图书”一词源于“河图”、“洛书”的传说。纵观古今文献,“图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又有古义今义之别。但就“图书”的本质而言,却只有一个,就是记录与传播信息。古代“图”有版图、图画、图章的含义,也有描绘之意。“书,箸也、从聿,者声。”意思是指凡用文字记载以帮助记忆的一切东西都可称之为书。古代图书的含  相似文献   

19.
夏卫国 《理论界》2008,(11):101-103
弗雷格利用一阶逻辑,指出“存在”为一个概念的性质。卡尔纳普认为,“本质”和“存在”不合逻辑句法,所以无意义,应该拒斥“存在”和“本质”这些形而上学词语。罗素通过摹状词理论,指出“存在”本质上是命题函项的一个谓词。蒯因从本体论承诺的角度指出,“存在”就是成为约束变项的值,从而在分析哲学中“请回”了“存在”。但是蒯因构造“爱好数学家的骑车人的悖论”,拒斥“本质”。克里普克在阐述其严格指示词理论时,提出了本质主义学说:一个或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历经一切可能世界的变化而保持不变。个体的“存在”先于“本质”,个体的起源成为了个体的本质。自然种类的本质是内部结构说,从而在分析哲学中“请回”了“本质”。逻辑与哲学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相似文献   

20.
折衷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折衷主义者主观任意地把事物或现象的一切联系和关系平列起来,等量齐观。他們在說明事物或现象时,总是企图把它們所有的个别特征和个別因素罗列起来,“东抽一点,西抽一点”;“又是这个,又是那个”;“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的这种做法表面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