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文学的根本特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凡是文学作品,就都具有艺术形象;但这并非说所有的艺术形象都如恩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是典型”。而只有那些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某些本质方面,并成功地运用典型化方法创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而又具有共性的形象,才堪称之为艺术典型。这里,所谓共性,就是一定的社会性和倾向性;个性则是一定的社会性和倾向性的集中鲜明的具体表现。恩格斯说:“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致敏·考茨基》)恩格斯的这段关于  相似文献   

2.
“艺术形象”辨林兴宅人们往往把具象艺术的“象”与“艺术形象”的概念混同起来,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具象艺术的所谓“象”是一种视觉图象,它只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单元。而“艺术形象”的概念指的应是经过审美转换的“意中之象”,它是艺术作品在欣赏者心中展现的完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说,以形而上的艺术哲学智慧,揭示了艺术形象及境界的审美创造的基本规律。艺术形象或意境,既具有鲜明生动的表象特征,又表现了一种虚幻的超象的特性;既是个别具体的“一”,又具有离异———合一的他性;既是作为艺术构成的“一”部分,又是艺术生成的和谐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4.
1.音乐艺术的隐含性。 音乐艺术的表现功能与其它艺术的表现功能截然不同。造型艺术的原料用的是看得见的颜色和摸得着的实物,而成品是一个存在形象的实体。而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是由不含确切意象的音响构成,它显示出事物的某种倾向和瞬间的基本状态,能被人们的听觉所感知,产生听觉形象,以听觉由通感的作用产生综合的(包括视觉)艺术形象,并唤起人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乐既然是一种表现艺术,那么音乐反映现实的曲折性,必然决定了它自身内容方面的隐含性。黑格尔认为:“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按照它最深刻的主体性和观念性的灵魂进行自我运动的性质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艺术的根本特征是“美”。以“丑”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实际上是“艺术”的异化,不足以撼动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美依据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呈现为“艺术题材的美”与“艺术创造的美”。“艺术题材的美”参与了艺术作品美的构成,但由于艺术媒介不同,产生的审美效果不同,故造型艺术反映丑的题材受到更多的限制,作为观念艺术的文学在反映丑的题材时可以有更大的范围。真正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决定艺术作品所以美的关键是“艺术创造的美”。这种美表现为三种形态:一是艺术形象的逼真美,二是艺术形象的主观美,三是艺术媒介的形式美。艺术创造的美使美的艺术在反映现实题材时获得了不受美丑严格束缚的广阔空间,艺术作品既可以因美丽地描写了美的现实题材而美上加美,也可以因美丽地描绘了丑陋的题材而化丑为美、丑中有美。  相似文献   

6.
我国艺术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新理论,即“意象艺术”论。认为中国传统美术是“意象艺术”,其思维方式为“意象思维”,其造型原则是“意象造型”,中国来的美术也是“意象艺术”。本文认为: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都不是对客观对象原封不动的、机械的、纯客观的再现和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反映和实际的加工、改造及创造。在这种艺术反映、创造的过程中,审美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美术可以采用“意象造型”原则,但不能说“意象造型”就是表达中国人物画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特征的概念,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及在艺术形象物化过程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因素,在这许多因素中,意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本文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在艺术创造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家创作时总是以其浓厚强烈的情感色彩观物、择物、体物,产生艺术联想,进行艺术构思,创造艺术形象。“一切真正优秀的作品都是血写的书,心灵的书,深邃而真挚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书。”①所以,创作主体的情感状态对作品的美学追求有很大影响。一、情感对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马克思说:“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②别林斯基说:“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③这些话都指出了情感的动力作用。情感对文学作品生成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起创作冲动、强化审美知觉、鼓动想象…  相似文献   

8.
所谓艺术创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艺术家的创造,另外一方面是指欣赏者的欣赏再创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思维的整个进程始终伴随着有形的“象”,同时这个“象”又是随着思维活动一直在变化着的。可以将艺术创造中的思维进程表述为:表象→意象→意境→艺术形象(表象)→意象→意境→艺术形象的不断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9.
《艺概》艺术理论的核心是“寄言”说,而言以寄象、象以寄情、情以奇理的艺术本质论又是“寄言”说的精髓,该说有所不同于寄托比兴。其“以色相寄精神,的提法,逼近了文学艺术在表现方式上以艺术形象为基本特征的认识,“寓义于情”的提法则揭示了文学艺术在内容方面的特性是表现情理,是通过表现人的主观情志来反映客观事理,刘熙载对于艺术本质特征的揭示,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又部分地领先于当时世界美学理论研究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形象不是直接诉诸人的感觉的直观物化形象,而是通过语言间接地诉诸人的审美想象的心理形象,这使得文学形象超越了具体感觉方式的规定和限制,成为可以综合表现各种不同感觉信息、呈现多种感觉效果的全息性艺术形象.全息形象是文学形象区别于其他艺术形象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学形象独特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意义的典型体现.文学形象全息性概念的提出,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文学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意义,拓展文学形象创造的艺术空间具有积极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花儿”是通过口头创作,刻画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来表达人民群众的各种愿望和理想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由于它能真实而不虚夸地、通俗而不生涩地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性,源远流长,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朦胧美略论     
朦胧,是创造诗美的一种艺术手段。所谓“朦胧美”,是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在欣赏者心目中取得的“不似似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油画“色调”浅析田玉岭油画作品中的形式内容及艺术感染力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就色彩而论,它在视觉上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和情绪,其效果强烈与否,取决于富有院力的色调。“色调堤画面给人的总的用感觉,是从特定的色彩气氛和色彩变化中,...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 ,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象是意境构成的“细胞” ,若干个和谐统一的意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要创造诗歌的意境就必须处理好意、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著名艺术家在作品中都有对“丑”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如果我们对这些栩栩如生的“丑”的艺术形象进行粗略分析,就会发现“丑”的艺术形象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丑劣、丑恶、丑态、丑威、丑相。这五类“丑”的艺术形象,在审美活动中,都具有各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人的“角色”就是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由诗人主体精神形成的艺术“人”化形态,是诗意创造及传达的通道.诗人的“角色”是诗人个性的物化显现,对于诗的表现具有决定意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强化创作和阅读中的“角色”意识、理解诗的个性特征都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一篇辨析“艺术形象”概念的文章中曾经指出过:艺术形象在严格意义上并非再现性的知觉图象,而是艺术媒介材料结构的幻象,它不是纯粹客体性的对象物,而是在审美活动中转换生成的“意中之象”。从本体意义上说,艺术的存在只是一种媒介材料的结构,只有在具体的艺术欣赏活动中,它才转换生成为艺术形象。不管是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如此。因此,艺术形象的生成机制是什么,是我们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必须弄清的问题。中国古代文论用“观物以取象”、“立象以见意”、“境生于象外”来描述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和艺术鉴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任何优美的诗歌都具有“空筐结构”的性质。“空”是诗美的容积,“筐”是它的限度。所谓空筐结构,指的就是兼容诗歌里所固有的艺术形象、艺术气氛、艺术情趣以及供读者自由联想并参与艺术再创造的广阔的艺术世界。简言之,它是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二题     
邬建 《河南社会科学》2006,14(4):202-203
一、立象尽意任何绘画形式,都是通过以对“象”的刻画为媒介来表现自然,表现人对于自然事物的认识。所谓“象”,就是事物的外在形式表现。所谓“意”,就是我们对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以及主体的理性把握,即主体的思想、情感。作为艺术形象的象,是对应于物的,是客观形象经过人的主  相似文献   

20.
商业包装与广告设计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真可说变幻无穷,人们是难以概括出其究竟有多少种类.不断发展创新是解决主观和客观需要的根本办法,正像希腊谚语说的:“需要是发明之母”.在艺术创造中,只有善于自我突破者才会获得常胜.但是,视觉表现方法虽然是千变万化的,却有着一些基本规律可循.俗话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说无论怎样去表现总要遵守一定的宗旨,要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视觉心理去体现设计的内涵.从表意的角度来讲,如果视觉表现是用无声的语言“说话”用形象的“文字”作文,那么视觉表现设计与写文章便有着相通之处.因此,清末文学家刘熙载的写文“七戒”可以给我们相应的启示.写文“七戒”曰:“旨戒杂,局戒乱,气戒破,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视觉表现设计借鉴写文”七戒”年如下理解:旨戒杂.旨者,宗旨,目的.在包装与广告的视觉表现中要有鲜明的主题,一切形式成分均应围绕设计的目的与要表现的中心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但是,信息表现的目的应当是集中的,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具有明确而生动的主题效应.设计要把创造表现对象的典型个性作为主导,把塑造视觉形象个性作为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如果表达的信息内容不统一,追求过多的信息量,往往会使设计表现得杂乱无章,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