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季     
<正> 李季(公元1922·8·16—1980·3·8),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曾用笔名:里计、李寄。出生于唐河县祁仪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念了半年初中,即于1938年奔赴陕北参加革命,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1939年7月至1942年9月,在太行山敌后根据地任八路军总部某连指导员、联络参谋。1942年冬至1947年间,从太行山转到陕北三边担任小学教师和县区行政干部及地方石印小报编辑。他的代表作著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对夫妇,养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因儿子得病请毕莫念经驱鬼时,毕莫不注意放了个屁,这家正在推磨的两个姑娘为此而忍不住笑出了声,毕莫恼羞成怒,起了报复的恶念。他神秘地对那对夫妇说,你们的儿子之所以得病,是因为你们的两个女儿占了他的命位。要使儿子平安,就必须弄掉两个女儿。夫妇信以为真,为了留住儿子传宗接代,把两个女儿诱弃于深山密林之中。  相似文献   

3.
肖三师: 来信读到了。在遥远而荒漠的戈壁滩上,读到你的信,这比去年冬天在北京你的住所谈话时还更亲切些。小为我们深深被你对我们的关怀所感动。 你们一家都回来了,可惜我们不能在北京欢迎你们;但无论如何,今后会比过去好了,至少通信更方便些。能经常和你通信,经常得到你的亲切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这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今年暑假,我们在宜宾地区搜集了一万余首新旧民歌。继后,又对其中一部份优秀作品进行了加工整理。下面谈谈我们在这一工作中的体会。一、关于搜集工作Ⅰ.既要全面搜集,又必须厚今薄古。所谓全面搜集,就是既要搜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及各个革命历史阶段的民  相似文献   

5.
民间文学作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它在人民中间口头流传,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无形的作品,故有人把它比喻为“风”,象风一样流传一阵之后就消失了。要使得这宗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文化财富长期保存和不断流传,就必须用文字加以记录和整理写定,使其从口头的“无形”转化为书面的定型作品。即搜集整理工作。搜集整理是完成民间文学作品从口头转化为书面的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工作阶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网上文献的特点,结合具体实践探讨了网络文献资源的搜集途径和加工整序方法,并提出了开发网上文献资源开展信息服务的几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这篇引言里,我只想谈谈丁卡民间故事的三个主要特征: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原始与现代的联系,以及讲故事的情景。然后,我将分析一下丁卡民间故事与丁卡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想象与现实在民间故事中,丁卡人设想出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完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  相似文献   

8.
9.
1942年春,20岁刚出头的李季风尘仆仆地踏上通往三边的小路。这位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农民家庭、17岁就参加革命的青年,一踏上三边的土地,就被眼前的新天地吸引了:浩瀚无垠的沙漠,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盘旋天空的苍鹰,奔跑如飞的野兔,还有唱着山歌的牧羊人和光着屁股的顽童等等。这一切在李季的眼里。  相似文献   

10.
<正>广阳镇民间故事是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广泛流行传播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的总称。广阳镇民间故事内容庞杂,有神话传说、地方风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及笑话等,其中以本土传说、  相似文献   

11.
12.
<正> 在数十年的创作中,自觉地同民间诗歌结缘,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具有民族作风和气派的新诗形式,并获得卓越成就,这在新诗史上是很少有人能同李季相媲美的。李季说过,我“总是不自量力地,接连不断地给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作为自己探索、尝试和追求的目标”。他以这种无畏的探索精神,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拾级而登,留下了串串坚实的脚印。本文将侧重在新诗形式方面,对李季的探索道路及其意义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杨友 《社区》2011,(17):9-9
有一年,康熙皇帝扮作一位药材商人,带着两名侍从来到京东一带微服私访。这天,三人来到直隶永平府北部山区的一个村庄,这里群山环抱,林木葱茏,周围山岭、坡坳的山岩红如丹朱,远看姆彤云缭绕,近看似烈焰腾腾,景色十分绮丽。康熙和两名侍从走进村庄后,便问村民这个村庄叫什么名字。村民们说,因村庄四周山坡上到处是朱红色的山石,  相似文献   

14.
江苏民间故事概论朱恒夫江苏的民间故事极为丰富,在前几年所进行的民间故事集成工作中,共搜集到故事六千多万字,它们虽然是人民的口头文学,对历史、现实的描述往往运用了夸张、变形等处理方法,但其内核仍然是对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尤其是人民自己所流露的文化心理,更...  相似文献   

15.
缅甸与我国边境傣族地区的居民在历史及现实中有过长期杂居或跨境而居的情况.其中缅甸的掸族与傣族皆属同族.本文在对缅甸民间故事与我国傣族民间故事的分析中,发现两地民间故事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文学母题,尤以智慧母题、傻儿母题、善良母题、狡诈母题为代表.两地民间故事文学母题的相似性,不仅说明缅甸与我国傣族文化传统价值的共通性,而且表明缅甸民间故事与我国傣族民间故事审美倾向的一致性.这就是辩证美、幻想美、循环往复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8,(4):60-60
  相似文献   

17.
羌族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对我国的贡献是巨大的。公元前四世纪秦献公时,一部分羌人迁向西南,其中在岷江上游定居下来的古代羌人,即是今天羌族的祖先。羌族人民曾用“堪耐寒苦”的双手,开拓了“九石一土”、“土地刚卤”的土地,~[1]他们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人民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他特有的优美的文化和艺术。在维吾尔人民的这宗文化遗产中,民间故事占着一个特别的地位。维吾尔民间故事同维吾尔人民的古代神话传说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通过艺术形象鲜明地反映了维吾尔人有史以来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看法和对未来生活的愿望。它创造的正、反面形象是现实社会各个阶层、集团的典型代表。维吾尔民间故事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力搜集与发掘民间文学宝藏,在民间文学工作者中对于如何看待“搜集整理”问题,产生了一些认识分歧。有的同志对于某些作品经过幅度较大的整理加工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做超出了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范围。有的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民间文学本来就具有集体性特点,加工整理者既然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参与有关作品的集体性创作,在发挥集体智慧中贡献自己的一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梳理《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民间故事的成型过程,对四则故事进行文学性考察。围绕人文主题分析和研究人物、特殊物象和情节构建的神奇色彩,探讨人物背后的价值观,四大民间故事表现出对封建势力中神权、王权、父权和人权的打破,对人性中自由爱情的树立,类大团圆结局,进一步表现出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大民间故事的流传也影响着当代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是中华美德的延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自由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