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它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可以看出哈姆雷特进行了分析,认为哈姆雷特具有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代情结与中国人的无意识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俄底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涵盖了弗氏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最重要的几个工作假设。然而,俄底浦斯情结是普适的还是文化的?作者通过研究认为,俄底浦斯憎结不能有效地解释中国人的无意识领域及人格结构化过程,代情结才是中国人无意识结构中的核心情结。  相似文献   

3.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上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长久以来,它盘踞着精神分析哲学话语的霸权地位,因而掩盖了其不为人知的兄弟概念“俄瑞斯忒斯情结”。“俄瑞斯忒斯情结”取自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俄瑞斯忒斯三部曲》,以其中为父报仇、杀死母亲的俄瑞斯忒斯为原型。它一方面是对俄狄浦斯情结的理论反思和超越,另一方面也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对立话语”,象征着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精神分析领域从“象征的父亲”到“具体的母亲”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母情结"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儿子与情人》一书中,主人公保罗对其母亲挚热的感情,完全符合弗洛伊德心理学中的"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讨论保罗对母亲的这种畸形之爱及其诱发的各种因素,包括引论、正文以及结论共四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对保罗的恋母情结做了阐述和说明,第三部分则从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方面对其"恋母情结"作了唯物的客观的分析和论证.从而说明保罗恋母情结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而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西洋歌剧《图兰朵》中所展示的两性互动模式让中国人感到陌生而不自在 ,而魏明伦对歌剧剧情作了若干修改 ,再创的川剧《中国公主杜兰朵》却获得了中国观众的好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两剧的主要人物关系进行比较 ,认为 ,正是因为中国人内心的无意识欲望和西方人有所差异 ,才使中国人更喜欢杜兰朵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孙少平和孙兰香兄妹各自爱情的比较分析,指出在爱情的背后寄寓着作家对“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凸显了作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情结和对现实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7.
俄狄浦斯情结使母亲成为儿子的情人 ,儿子在感情上完全依恋母亲 ,他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全身心地爱一个他所爱的女人 ,不能使两性关系达到精神和肉体自然、和谐的结合 ,而只能在不同的女人身上得到爱的全部内容 :情爱和性爱。他与另一个女人之间 ,总站立着他的母亲。青年人要正确对待俄狄蒲斯情结。否则 ,势必给自己酿造苦酒 ,导演其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慈悲》展示了在蓄奴制的摧残和压迫下,各色人种奴隶封闭自我、自卑压抑的精神世界。小说着重描述了叙述者佛罗伦丝的精神世界,通过对佛罗伦丝自卑情结原因精神世界探索蓄奴制下奴隶们自卑心理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重要作品。其中有两大主题: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后者是主要的主题。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俄荻蒲斯情结。”保罗由于生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还有母亲的不正常的爱导致他产生恋母的变态心理  相似文献   

10.
茅盾的处女作《蚀》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分析,揭示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灵魂深处苦闷与放纵、折磨与抗争的矛盾,剖析其心理活动的深层次的原动力因素,从人性的视角对《蚀》进行一种全新的诠释,进而佐证茅盾在中国文学由传统走向现代历史进程中,将中西异质文化批判继承并有机融通,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坏女孩的恶作剧》是以男主人公里卡多和女主人公坏女孩若即若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的,小说从他们小时候在利马相遇写起,直到在马德里的老年时期,其间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的游戏。虽然两人是相爱的,可他们的爱情却是与众不同、支离破碎的。本文试图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并指出爱情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他们各自“暗恐”心理作用的结果,同时指出,这种“暗恐”心理也是略萨本人“暗恐”心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9,(5):48-53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无私的爱,古今文人墨客创作了数不清的作品来歌颂母亲。但是,研读张爱玲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作为女性,却把母亲写得非常不堪,她塑造的母亲形象大部分都冷漠、自私、拜金、变态,尤其是《小团圆》中塑造的母亲形象,更是独立特行,解构了人们对传统母女关系的书写,把至纯至亲的母女关系写得疏离、冰冷、无情,可以说是母不慈子不孝。《小团圆》带有很大的自传色彩,里边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中都可以找到对应关系,主人公盛九莉复杂的母女关系就是张爱玲复杂母女关系的写照,盛九莉对母亲角色的认知和称呼的悖谬,使她对母亲产生距离感,因生母、后母、过继的大伯母都不能尽到母亲职责,母爱缺失使她的童年蒙上了不幸阴影,产生了恨母情结。张爱玲看世界的眼睛是她母亲赋予她的,是童年生活给她打上的烙印,母亲的新潮、拜金、浪漫、滥情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在《小团圆》中把九莉的母亲蕊秋塑造成一个自私、不负责任、奢靡、风流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母亲形象的认知,把九莉塑造成一个冷酷绝情的女儿形象,特别是最后母亲临死九莉也没有去看她一眼,实际上也是张爱玲对自己的鞭笞。这种悖谬的母女关系书写,让人唏嘘,反映了童年经历及母爱缺失对作家性格及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悲剧审美角度分析了《玉梨魂》和《伤逝》的悲剧主题、悲剧形象和悲剧意识,并认为《玉梨魂》是传统爱情理想的挽歌,《伤逝》则传达了觉醒者爱情理想的幻灭的精神困境。这两部作品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追求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思想要求,《伤逝》较《玉梨魂》更富有悲剧意蕴和现代性。  相似文献   

14.
《紫颜色》是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借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对其进行文本细读,旨在探寻主人公西丽叙事中隐藏的童年无意识记忆,挖掘历史记忆中的沉默话语.在与爱欲的斗争中,西丽的自我不断成长,情感得以升华,从而回归完整的自我.  相似文献   

15.
《水泥花园》从杰克的视角讲述了一个震撼心灵的反伦理故事。麦克尤恩笔下的杰克生活在一个被社会遗弃的小宇宙中,他希冀构建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小宇宙,却只能面对梦想幻灭的尴尬窘境。本文对杰克的心路历程进行弗洛伊德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其文学成就在当代世界文坛正发出异常夺目的光彩。其代表作《爱娃》自发表之日起便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但迄今为止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小说中黑人女性母爱的分析却很少。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解读小说中黑人女性特殊的具有颠覆性的母爱,揭示其根源性及其灰色表面之下的母性光辉。  相似文献   

17.
《蝇王》是英国当代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被称为现代寓言。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分析,提供了新的诠释角度。揭示了小说“人性恶”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小说《续金瓶梅》不是对《金瓶梅》的简单续写,全书有三条线索:一是宋金两兵交战;二是吴月娘母子的坎坷遭遇;三是《金瓶梅》中转世人物的生活经历。其中,作者创作的真正用意表现在第一条线索,它展示了作者浓厚的政治情绪和对现实的关怀,体现了作者的遗民情结。  相似文献   

19.
虽然《利西达斯》表面上是一首悼念亡友的挽诗,但它的深层意义却跟弥尔顿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诗人之所以采用田园诗的形式,是因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田园诗里有一整套的特殊意象和话语系统可以被他用来探索其诗学理论和理想。所以弥尔顿一语双关,通过这首诗既寄托他对于剑桥同窗夭折的哀思,又可以借助诗中利西达斯和俄耳甫斯这两个人物形象来传达他的诗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原型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方法在对《尘埃落定》的解读上也显现着新意。文本细读发现,傻子的预兆功能和疯癫表现与藏族苯教中的巫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傻子还有仇父恋母细节表现,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倾向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