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德米 《学术界》2001,(4):92-96
政治学的学科批判是主张一种科学的政治研究,剔除人文性思维的政治关怀.学科批判是推动政治学发展的一个动力.政治学是解决专门性问题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发展政治学研究在学界的兴起,作为政治发展的一种具体类型,民族政治发展问题也逐渐进入到学人研究的视野,初步形成一系列学术成果.种种迹象表明,民族政治发展研究既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又有其直观的现实需要,更有其广泛的研究领域.鉴于此,建构具有严谨理论结构及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发展政治学学科体系,是推动民族政治发展研究走向深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阙天舒 《晋阳学刊》2011,(6):141-142
2011年6月11日至12日,"比较政治学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内第二届以比较政治学为主题举办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国内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学者围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逻辑与方法、比较政治学研究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学的研究,必须首先改变现代以"西方中心主义"为特征的思路,回到中国传统自身原有的思维体系中去.只有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文本作"整体性解读",才能真实了解中国传统政治学自足性的体系特征,进而进行"创造性诠释".  相似文献   

5.
旅游政治:国外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政治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虽然旅游政治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以旅游学与政治学为母学科,同时吸纳二者的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从权力的视角解读政治,将政治学的宏阔视野纳入旅游研究,大大拓宽了政治学与旅游学的研究范围,丰富了旅游研究的内容,为旅游研究提供了众多崭新的视角。展开旅游政治研究,对拓展我国政治学研究范围,推动中国政治学与旅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洁 《江汉论坛》2006,43(3):16-20
自1990以来,学者们不断引进概率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国政治和政治学理论问题,目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实证数据和研究经验。本文对这些概率抽样调查的内容、抽样设计和数据采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发现中国政治学概率抽样调查具有研究主题范围狭窄、缺乏独立性、调查技术尚不成熟、研究成果规范性不足以及缺乏数据共享平台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媛 《学术界》2012,(12):87-94,285
从2010年开始,中国比较政治学界共召开了四届"比较政治学论坛"。这四届论坛都展现着学者的世界眼光,贯穿着学者们对比较政治学的科学态度,体现出了比较政治学学者们的本土关怀。在中国比较政治学研究中,学科话语和方法论话语成为一种重要强化机制,关注国外经验成为一种主要路径。但对中国经验的反思性探索依然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质不同于性质,它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最高性质。文学本质问题与学科体系互相关联。文艺学可以划分为元文艺学、一般文艺学和各别文艺学三个层次。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并非一般文艺学,而是各别文艺学层次上的一种理论,它是从社会角度观察文学的结果,是文学社会学或文学政治学,它所阐明的是文艺的社会政治属性而非文学本质,文学本质问题则是一般文艺学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文艺学关于文学本质的结论与意识形态论文艺学关于文学社会政治属性的结论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9.
民意(公众意见)是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不同学科都有各自的学科研究兴趣、目标以及不同的研究方式。在传统政治学研究中,对民意的关注和研究是一个重要传统,其中民意被视为民主理论的起点和基石。现代政治学中的民意研究已由政治学的传统研究主题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在被作为规范研究主题的同时获得了经验研究的重要特征。其中,民意的多元化界定及民意的分布等构成了最为核心的问题领域。在今天可以被概括为"民意至上"的民粹主义社会氛围中,民意的力量以及民意对政府及其决策的影响都达到了最高点,民意应被置于政治学的学科透镜下得到更为全面和客观的检视,在治理理性的观照下实现其政治与社会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家族学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文学研究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其中"文学家族学"研究的出现非常值得注意和期待."文学家族学"之成立,是基于文学与家族之间所存在的特定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联系.它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地域及文化风会对家族的影响,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家族成员文学创作、对一时一地乃至更广阔时空文学发展的作用与规律.它因文学与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相交叉而派生,是文学研究力求吸纳不同知识体的思想资源以深化本体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琪  刘伟 《文史哲》2022,(2):154-164+168
准确把握中国治理现实、真正超越西方主流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将历史维度根植于政治学研究之中,建立历史传统与当下情境的有效关联。政治学中的历史究竟意味着什么?历史在中国政治学研究中是如何呈现的?由中西比较视野观察可知,历史制度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历史政治学的西学理论源泉;作为本土化的政治学研究路径,历史政治学在为中国政治学研究赋予历史感的同时,也拓展了主流政治学的考察范围。只有在理论自觉、平等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历史传统的认识,才能实现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政治学以治道落实在政治实践中,体现为礼、乐、政、刑四大基本范畴.礼是政治制度的基本规范;乐是政治实践的理想途径;政是制度的主体机制;刑是治道的辅助工具.四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学的完整结构.  相似文献   

13.
马艳朝 《东岳论丛》2011,32(8):60-64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具有一种非常明显的整体取向:也即将政治学研究看成是探寻政治规律的活动。这种取向无疑是对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的一种模仿。在这一整体取向之下,当代中国的政治学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也因此而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研究活动本身的认识上造成了严重的危机。对这一整体性取向进行反思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提升自己的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14.
学科命名的方式与意义--关于"跨区域华文文学"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先生提出用“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取代通行的“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的概念,但我认为“跨区域华文文学”的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应该不限于“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领域,它应该是中国文学(含中国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和跨区域华人文学(中国以外地区的华人-华裔文学)的总称。就学科而言,“跨区域华文文学”应包含“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比较文学及世界文学”两个二级学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产物 ,是对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深化与发展。它拓展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丰富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政治社会学与政治学和社会学既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又在研究对象、学科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周航 《理论界》2008,(12):136-137
打工文学的定义与研究素来存有争议。本文将对打工文学研究“始作俑者”杨宏海先生的研究进行“研究”,对其“定义”进行鉴定与质疑。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谱系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被公认是马克思的文学-政治学引证最多、也最为喜爱的一位文学家.马克思论威廉·莎士比亚贯穿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全部过程,对于我们历史地追溯马克思文学-政治学的形成和奠定,以及客观地评价马克思文学-政治学的美学地位,都有着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重新树立马克思文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宋瑞芝 《北方论丛》2021,(2):31-38,134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成熟的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话语体系,其中包含丰富的关于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的思想、理论与论述。到目前为止,马克思主义几乎仍然是唯一能与西方社会主流话语体系抗衡与交锋的元理论性质的话语体系。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源自西方,是在与时代以及前人的对话和交锋基础上建构进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也是很容易与西方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进而相互借鉴和学习的理论话语体系。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才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政治学学科及其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的这种核心地位与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12,(12):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的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运用比较方法研究世界各国和中国的政治发展及城市化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和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共同主办、上海市政治学会协办"比较政治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学理论已经探讨得比较充分,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在国内学界尚未得以深入的阐释和批判性的研究。约翰·弗娄和托尼·本尼特用后结构主义方法全面颠覆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论,文章梳理出他们建构的一套后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即话语建构论、文学体制论、文学话语论和阅读型构理论。后马克思主义文论打破了本质主义的审美观和文本观,实现了文学理论的"向外转"和"政治化"。它将历史唯物主义简化为一元论的"文化唯物主义"或"话语唯物主义",凸显出文化、话语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建构功能,启示我们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宏观社会框架中拓展文学研究的微观层面,但又可能堕入一种新型的"话语唯心主义"。它回避了文学的内部研究,具有反美学倾向。它还是反人文主义的,失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对人类的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