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与政治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学既不会与政治完全重合在一起,否则文学就丧失了自身的艺术特性:也不会与政治完全隔离,否则文学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从学理上加以阐释争论述,必须由专门的学科--文学政治学来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世界文学谱系中,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被公认是马克思的文学-政治学引证最多、也最为喜爱的一位文学家.马克思论威廉·莎士比亚贯穿了其政治哲学思想发展的全部过程,对于我们历史地追溯马克思文学-政治学的形成和奠定,以及客观地评价马克思文学-政治学的美学地位,都有着重要的史料和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重新树立马克思文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样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局限性极为明显,但其理论指向也非常鲜明.对于人本身,即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呼唤、确证和伸张是这一思想形态的根本性蕴涵;同时,它也内在地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从学理上说,正是这种双重理论指向的存在,才使得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提出以及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广泛论争成为了一种瞩目的文艺现象和思想文化现象.在当前所谓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学科危机的语境中,深入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和强调文学的自主性显然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将社会保障置于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政治系统分析框架中,以政治系统理论解析社会保障的起因、发展及演变过程。运用政治学的理论论证社会保障的建立不仅是由于“社会正义”和“经济效率”的需要,还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政治产品”。  相似文献   

5.
文学本质阐释固守认识论思维模式,无论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对文学实践的指导,都面临着难以将问题向纵深处进一步推进的尴尬.从实践存在论视域观照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则文艺审美活动既非对现实的单纯模仿,也非抽象的语符功能显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基础重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将文学从服膺于政治的“从属论”或去政治化的“审美自治论”中解放出来,而且也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本体论的人文关怀向度出发,赋予文学以必然与应然的政治审美想象和超越维度.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政治学转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5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在中国”活动由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在长春成功主办。这是一项将学者的专业学术工作与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公共庆典性哲学活动。会议主题为“哲学与公共政策问题:中国经验与反思”,下设四个分论题:1)公共政策与公共福利。2)公共领域与政治学视域。3)社会发展理论。4)文化政治。来自北京学术界的几位知名学者和吉林大学文科院系的部分教师就上述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这些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学术的一个最新发展动向,即学术研究正在超出传统的学科界限而走向综合,其文本形态呈现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文本”,其研究方法则表现为所谓“中层理论”的独特方法。本刊将分两期刊发与会学者的一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以来,文学评奖成为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也独特地“介入”到了当代文学评价活动之中。虽然文学奖的影响、级别乃至评奖的意图和效果差异较大,但“介入”的途径、方式、特质、意义及其局限却有着相当的通约性,要辩证地对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经济政治学: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政治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是经济的政治学,它既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政治问题,也研究政治现象中的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政治学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它倡导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政治观。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较,经济政治学是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是在政治学领域确立经济理性和经济价值的变革,也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质不同于性质,它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最高性质。文学本质问题与学科体系互相关联。文艺学可以划分为元文艺学、一般文艺学和各别文艺学三个层次。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并非一般文艺学,而是各别文艺学层次上的一种理论,它是从社会角度观察文学的结果,是文学社会学或文学政治学,它所阐明的是文艺的社会政治属性而非文学本质,文学本质问题则是一般文艺学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文艺学关于文学本质的结论与意识形态论文艺学关于文学社会政治属性的结论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0.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思维,形成了一种融结构、行为与功能分析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新框架.在它看来,政治不过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互动生成的一种公共生活:以政治主体、政治权力、政治利益与政治环境等为要素,在政治组织、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政治结构下,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相互作用,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当代政治实践的新事实,也可以超越传统政治学的视线,初步揭示社会政治中个体与整体互动的规律.关系框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努力,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发展力图在研究中将结构、过程和结果相综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的话政治学是一个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或政治实践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 ,它涉及国家(政府)、权力、政策、统治、管理一类的主题。现代政治学者给政治学(Politics)或政治科学(politicalScience)下了大量的定义。常见的关于政治学的界定有国家研究、决策研究、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研究、权力研究、政府管理研究、理想生活研究等。几个有影响的定义是 :“国家这种特有的现象构成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因此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现象的科学”(伽纳 :《政治科学和政府》) ;“政治学涉及的是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研究”(兰尼 :《…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政治学以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关系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社会生活中相互交融的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中的政治现象和经济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并试图揭示其一般运行规律,为分析政治变革的内容及方式提供新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达到以变革促发展的目的。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体系、经济结构、经济功能、经济资源、经济权力、政治变革、政治结构、政治功能、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等。经济政治学研究的关键在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纽带,以政治体系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政治转向”之中,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这可以从“葛兰西主义”一词的流行得到证明.无论是法国的阿尔都塞学派还是英国的新左派以及后马克思主义思潮,都或高或低地举起了“葛兰西主义”的理论旗帜.尽管葛兰西的文化政治学并没有一个既成的完整体系,但还是可以在他有关文化问题的众多论述中找出一个明晰的文化政治逻辑,即强调文化对于社会变革的基础性作用.葛兰西的文化政治思想是以他的实践哲学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他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为基础的.鉴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历史现实,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从政治经济学转到了文化政治学,并由此而建构起了一种为当代各种新左派运动所采纳的文化政治理论范式.他所引领的“文化转向”集中代表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为作家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的表达,其创作过程表现出特有的意识形态倾向。"文学模仿说"和"文学表现论"预设文学作为一种神性职业的存在,体现出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其意识形态表现为一种神学观念。20世纪后,随着对文学的本质、功能等问题认识的加深,西方批评理论对文学的神学观念进行了批判。"文学生产论"将文学艺术活动看作一种生产实践形态,从文学与革命政治、意识形态等视角阐释文学构成,要求将文学作为生产的本性还给文学,实现文学对意识形态的生产。解构主义批评对支配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予以反叛。它们都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价值观念,动摇了文学意识形态的根基,体现出试图超越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一、十六大对创新发展政治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十六大报告有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对推动政治学理论研究创新和政治学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政治学科建设 ,提出了强烈的社会需求 ,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需求是理论发展的强大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今后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表明深化改革开放对政治学提出了强烈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学科所取得的成绩政治学学科的恢复是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需要赶快补课”。20年来政治学的成绩充分证明了这一指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还原研究的方法 ,返回到陈独秀“五四”时期理论建设原始形态中去 ,对其功利主义和审美论的文学观念进行理论探讨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陈独秀两种看起来自相矛盾的文学观念统一于“人的解放”的新见解。文章有意识地将陈独秀与“五四”一代人的理论倡导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 ,企盼借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陈独秀以至整个“五四”新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二律背反”现象 ,提供一个通解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中的文化批评出现是全球化的文化类型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 ,文化研究中相当重要的是以文化形态模式来研究文学 ,这是当代世界文学中一种有普遍性的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互为逾越、互相交流是新世纪文学发展的主流 ,而不是某些西方学者所谓的“文化冲突”与对立。西方文化的自我中心主义是阻碍文化逾越的障碍 ,这种观念影响了部分中国学者 ,形成对于东方文化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自卑 ,盲目附合所谓“原始思维”的谬论 ,或是相反 ,形成本土主义的自我中心 ,都是不可取的 ,以新辩证观念来研究世界文学间的文化关系 ,是当代中国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政治学视野考察政治文学的逻辑化演进,可以清楚的发现文学政治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政治化历史进程具有特殊的现代政治学意义.在当代主流意识面临消解与重构的时代,反思历史经验,厘清发展线索对如何改进当代文化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贬谪是中国古代一种很常见的政治现象,由此形成的贬谪文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特有的文学现象.自唐代起,众多贬谪士人的文学创作就已具有“画师眼光”“禅道境界”的追求,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诗情”“画意”的进一步交融,由是形成了贬谪文学中“地景书写”的博大与精深.贬谪文学中的“地景书写”是贬谪诗人以其独有的目光审视流寓之地的风物人情,客观上也是对某些特定景观所进行的一次审美观照,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地理再发现,意味着空间的再生产,通常都具有不同于本土作家的地域经验,表现出相当深厚的民间情结与地缘意识,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史价值,以及对某些地域性知识进行重建和表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