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统”说与董仲舒的历史变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高鑫 《齐鲁学刊》2002,(3):96-102
董仲舒的“三统”说是一个体大思精的历史交易学说体系,它内蕴了“三统”、“三道”、“四法”、“三等”等诸多学说。从表述形式而言,“三统”说是一种历史循环论;而从内蕴实质而言,“三统”说则是一种历史进化论,它突出表述的思想是“继乱世者其道变”,并以此说明汉承周、秦之弊而需更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从长时段来看,董仲舒的三统说是一种历史循环论,但具体到三代以来的每一统中,其学说又是历史退化论,而且他认为,循环、退化的历史变动中又有不变的道。董仲舒历史哲学中没有历史进化论,他所讲的王者制礼作乐,无法标示历史的进化。他认为,在历史的变动中,天的作用表现在为人间立道;授予或夺回某一姓对天下的统治权;以天人感应的方式调节人间君主的行为。人的力量则显示在法天遵道、影响甚至改变天上。从本质上讲,天是人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新王必建正朔。正月开始于寅月、丑月、子月,其阴阳之气的位次不同,日月行迹也不同,君王之法统当然也要有所区分。夏、商、周三代遵循天命而根据黑、自、赤三统分别以寅、丑、子为正。董仲舒把三统直接与夏、商、周三代历史与礼制相比配的最初目的只是为汉德从夏、取法《春秋》而重建薪王道统奠定理论基础,尽管最终并没有对武帝太初改制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通过一种循环论历史观、以经学权威的形式规劝乃至制约了那些为所欲为的集权者。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的天人理论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说而提出的。为深化其天人理论的内涵,顺应大一统的要求,董仲舒以《天人三策》迎合汉武帝的需要,又以“三统说”为新王立法。“法天”是董仲舒天人理论的重要支柱,“法天”的目的是通过鼓吹君权神授,以宗教神学强调君主的至高无上。  相似文献   

5.
汉代古史系统观念的形成历程说明:先秦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低造为代表的两种不同的整理古史的态度.如何调和二者之间的分歧,建立统一的古史观念,是汉代史学的重要课题.汉代历史理论有三统与五行等种种形式,最后以刘向、刘歆五行相生说使原有分歧达到了统一,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史系列.  相似文献   

6.
从异化视角分析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其概念随着时期和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本文主要论述了董仲舒的异化思想,从本体论、认识论、天人感应论、伦理道德、历史观等几方面作了分析。虽然董仲舒的异化理论对汉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有着长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有4个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在《春秋繁露》中被直接用作篇名的主体部分,它们是“天道”、“王道”、“阴阳”和“五行”。其中“天道”有3篇:《天道无仁》、《天道施》、《循天之道》;“王道”有2篇:《王道》、《王道通三);“阴阳”有5篇:《阳尊阴卑》、《阴阳位》、《阴阳终始》、《阴阳义》、《阴阳出入》;“五行”最多,共9篇:《五行对》、《五行之义》、《五行相生》、《五行相胜》、《五行顺逆》、《治水五行》、《治乱五行》、《五行变救》、《五行五事》。应该肯定,董仲舒有一套相当完整的五行观,它不仅在9篇专论中得  相似文献   

8.
五行说在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词语中也打上了深深的印记,这种‘部记”在现代词语中还留下痕迹。五行说对词语的影响,首先是演绎出了代称系列。所谓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古人认为.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就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所以他们用五行说去解释自然和社会的万事万物,拿五行去比附五方,拿五方去比附四季,又拿四季去比附五色,……形成一套思想体系,并因之而李乳了一系列代称。董仲舒在格秋繁露伍行之义篇中说:“木居左,金庸右,火居前,水居后,上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  相似文献   

9.
刘付靖 《河北学刊》2003,23(6):190-193
关于董仲舒的社会历史观问题,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是属于循环论,但是王永祥先生在他的<董仲舒评传>中却认为是属于"进化历史观".这种提法,显然是在拔高古人,笔者想就此问题与王永祥先生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0.
董仲舒德治思想的社会和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德治思想的产生,有其特殊历史语境,即汲取秦亡的历史教训,一反秦代严刑酷法,凸显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也有其一般历史原因,即农业文明及其基础上的宗法社会对于道德的格外依赖.人的血缘关系及其调节在国家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构成道德伦理及德治思想的发生学土壤.董仲舒从本体论前提、阴阳关系、人性论预设、五行说、自我中心化观念、道德预防作用等不同层面,多维度地揭橥出其德治思想的理由和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