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学精神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和谐视野下,从营造和谐文化氛围、注重教育教学创新、弘扬科学民主精神和培养知名专家学者这四个方面培育大学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师德集中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师生关系与师德建设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然而,现代大学教育中师生关系的疏远与隔膜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师生关系的"职业性"和世俗化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直接影响到了师德建设。所以,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师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本文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从教师素养、民主平等、道德规范、大学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师德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民主是和谐大学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和谐大学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谐大学的建设进程。和谐大学的建设能增进民主建设进程,巩固民主建设成果。当前,高校的民主建设不同程度上尚存在与和谐大学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如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尚跟不上和谐大学建设的需要,教职工的民主意识不浓,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学生参与民主决策的机会少,总体上处于被管制的地位等。用民主建设来推进和谐大学建设是我们的理想选择,需尽力做到:提高认识,增强民主参与;健全民主沟通机制;健全包括教职工质询机制和罢免机制在内的民主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为新时期大学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为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大学内部民主和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加强和谐大学建设,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扩大民主建设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构建的内涵、必要性与必然性,提出了扩大民主建设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构建的对策:(1)调动积极性,拓宽渠道,扩大民主建设;(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程序,扩大民主监督;(3)坚持党委领导,有序扩大民主,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构建。  相似文献   

6.
和谐大学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离不开民主,民主治校是大学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和谐大学的重要特征.民主治校的目的是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公开、公平、程序化、规范化;照顾同盟者的政治利益,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加强对高校权力的监督,反对和防止腐败.推进民主治校,要健全党内民主,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要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做好提案工作;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中的作用;要崇尚学术自由,推行学术民主.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郑树棠主编)为例,把中国古典诗词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尝试"中西合璧"教学,以期从古典诗词这一新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作一点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韩国的"汉语热"不断升温,汉语教学规模不断扩大,这标志着我国对韩汉语教育事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以济州汉拿大学汉语教学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从当代韩国及济州汉拿大学汉语教育的现状入手,对汉拿大学在师资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中韩合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对我国的对韩汉语教...  相似文献   

9.
作为基础英语的大学英语前后经历过三次大规模教学改革,作为专业英语的大学英语正在经历不少知名高校的教学实践,它的效用和转型问题饱受外语教育界的批判和论争。大学英语的各种危机论和消亡论,不断催生所谓"后大学英语时代"。大学英语教育的转型问题,存在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艺术的两个层面,牵涉到政策、市场、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多个方面,最终归结到大学英语教师身份从"启蒙"到"协同"的视域转向,从"认知"到"思维"的范式转型,以及从批判到创新的观念重构。  相似文献   

10.
从高校行政化的本质入手,提出了高校去行政化的真实内涵。并从大学的本质和教授治校的角度,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要从大学校长的遴选、推进校董事会的管理体制以及改革高校的"管办评"制度、建立大学质量的社会评估体系入手,理顺高校教授治学与行政管理的关系,达到高校行政管理与教授治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构建“和谐人格”,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基础。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应定位于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并建立一个课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主导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学习主导型教学模式”是为改革邓小平理论教学而建构的,是不同于传统的“教师教学主导型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由学生的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序衔接且有机结合而构成,以学生学习主导全部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模式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习能力相吻合,并以对“两课”,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特殊教学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有力支撑,符合教学实际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立场、实践地位和理论研究视角的不同,人们对政治有不同的理解,古希腊时代,政治就是参加城邦的活动。近代,政治是一种权力活动。奥克肖特认为,政治是一种"暗示"。他们所理解的政治实践的含义都有所偏颇。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内含政治价值与政治理性的统一。这对于我们建设民主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使社会生活民主化、有序化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新的孝道包括:赡养之责、敬重之心、关心理解之情,发展“孝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是理顺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有效途径,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孝文化需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益的新型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注重“孝”道德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由“公共协商”达至“社会和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当代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气象。对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现时期如何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化解由于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程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进先进文化的发展,作者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新的突破,提出了"合作教学法"。本文就"合作教学"的具体运作、理论依据和实践效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精神的最后养成与西南联大留学生们营造的校园氛围密切相关:大后方的腐败现实与教授们在极端贫困状况下抗战救国的牺牲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促使闻一多勇敢地直面现实,猛烈地抨击腐败;在大学独立原则的影响下,西南联大成为民主堡垒,教授们的主体意识受干扰较少,闻一多在心理上有一个比较安全可靠的后方,从而无所顾忌地参加民主活动;在西南联大精神理念影响下,教授们个性张扬的传统使闻一多民主意识二发而不可收喷发,壮怀激烈,视死如归。  相似文献   

18.
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实现从独白式教学向对话式教学转变。对话式教学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共同研究和教学相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功进行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有助于改善师生间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朝着更加平等、民主、和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教育活动中“罗森塔尔效应”的认识,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要点,再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成功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