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宋子文不仅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和金融家 ,也是抗日时期一位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外交实践以从事美援外交为重点。文章重点评介其在 1931~ 194 5年中华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外交活动及对抗战的重要贡献。当然 ,由于时代与个人的局限 ,宋子文争取的美援不能不带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英美派”是国民党政权内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它缘起于清末民初国人的留学潮流.形成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外部环境。“英美派”政治上崇尚英美民主模式,经济上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外交上主张联合欧美、抵御日本。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的外交重心转向美国,“英关派”在争取美国援助中国抗日的外交活动中大显身手,成为国民政府美援外交的积极推行者,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美援与中国抗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曾得到美国的援助,对美援的看法,在1944年以前一般都是肯定的。在当时的《新华日报》和《东方杂志》上都经常有报导,颂扬美援对抗日的帮助。①在1944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是中国学界的一个奋斗目标。自从近代以来,面对来自西方列强的压力,中国学界就寻求建立独立的外交理论体系,并先后受到欧洲、苏联、美国等外交理论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外交理论界与欧美同行进行了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交流,外交理论研究在中国发展迅速,并形成了传统派、特色派和非传统等流派。然而,在开展国际外交理论交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本土化和学术自主性不强的问题,面对欧美丰富的外交理论成果,中国外交理论一直被笼罩在西方外交理论的阴影之中,在西方外交理论的框架中,中国外交研究长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在理论上无法解释中国外交的行为规律。随着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探寻外交理论的中国路径,将各方外交理论与中国外交实际结合起来,努力推进外交理论的本土化和自主化,是今后中国外交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国对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援助,台湾便是其中之一。国民党迁台初期,台湾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美援便是在这个时候到来的。从形式上看,美国对台经济援助是为了实现其经济的发展,是一种经济计划,美援也的确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而实际上,美国这种公然干涉中国内政问题的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的政治军事安全,维护其使命观、例外论、"反共主义"等美国民族主义价值观,攫取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6.
司徒雷登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美国驻华大使。任期内 ,以美援为手段和条件 ,极力敦促国民党政府进行美国式的民主改革。同时 ,多方阻挠共产党加入联合政府或在联合政府中占多数席位。其目的是干涉中国的内政。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 ,美国的干涉主义外交政策在中国遭到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7.
多边能源外交已成为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趋势,中国多边能源外交发展迟缓,亟待加强。新能源安全观是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的基本指导原则。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经历了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在双边能源外交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国多边能源外交途径多样,领域宽泛。但中国多边能源外交的不足也很明显,在后续发展中须坚持国家利益诉求与国际责任义务相协调,加强能源外交力度,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8.
宗书 《老友》2006,(12)
2006年,中国外交的又一个丰收年。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和实践渐入佳境,多边外交精彩纷呈,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回顾2006年的中国外交,亮点、成就可圈可点;打开中国外交新图景,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灿烂夺目的画卷。多边外交亮点频现今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当首推多边外交取得的丰硕成果。今年多边外交有三大峰会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建国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等方面,表现了相当的一致性。在这些方面,后一代领导集体与前一代领导集体之间有着承继关系。当然,后一代领导集体也有新的重大的发展。其实,这种一致性衬托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或者说,形成了当代中国外交的传统。文章基于对50多年来中国外交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外交的四个基本特征,这就是外交原则和政策的一贯性、外交目标的双重性、外交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外交对象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0.
慕永鹏 《中华魂》2013,(12):9-10
中国新一届政府履新以来,迅速采取一系列重大外交举措,在国际上掀起一股强劲的外交“新风”,折射出中国全方位的外交新战略,展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关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正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的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表明战时中关“特殊关系”已在事实上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吸纳外援、对外援助这个主题,大多是从国际形势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进行考察的,而本文试图从邓小平对外援助的外交理念及其获得的实效这个角度进行考察和阐明,以突破原有思维视角.在此,主要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国际援助外交思想中的积极主动的思想理念、他的现实的国家利益视角及其外交思想中的道义色彩.同时,本文用大量数据和事实来说明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是中国作为受援国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效.当然,中国作为援助国所倡导的援助原则及实施的力所能及的援助对于修好国际关系、开展多边外交的意义也不可小视.最后,提倡各援助国进行以发展援助为核心的对外援助,并建立相应的互利合作的国际秩序和国际制度以保障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对战时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国民政府和中共对"迪克西使团"来访的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迪克西使团"援助中共的合理建议虽然未被美国决策者采纳,但"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中共而言,它架起了中共与美国政府联系的桥梁,积累了初步的外交经验;对国民政府来说,它成为制约国民党当局在抗战结束前不敢发动内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战时期,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外交都是自私的,非正义的。中国作为中立国参战是被日美两国拉下水的。日美对中国的态度虽然不同,但实质上都在损害中国利益。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外交上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落后。而赴欧美会议的中国外交官不应承担外交失败的责任,相反,他们的外交斗争精神则应当适当肯定。并给以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已有六十多年历史,对外援助总额巨大、援助方式多样、援助对象广泛。在实施对外援助过程中,中国一直注重于人道主义和外交方面的考虑。应当适当调整援助政策,将对外援助与经济合作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的转变使得其他国家对于中国的对外援助存在过高期待,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援助义务。但从性质上而言,中国的对外援助是一种基于自愿、立足于平等的发展中国家闻的舍作型援助,援助并非中国的国际义务,提供对外援助以不妨碍中国自身发展为前提。实施对外援助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关系和经济合作,也有利于彰显大国地位、加强国际经济话语权,同时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8.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19.
雅尔塔会议背着中国政府和人民达成了关于中国问题的秘密交易, 而在会议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 美国当局既不告知中方上述协定的内容, 又屡压中方同苏方谈判。国民政府则急于了解雅尔塔会议对远东问题有何具体规定, 为此向美国盟友多方打听, 在获悉苏联对日参战的条件后, 蒋介石一方面直接向苏方交涉, 表明中国政府收复主权的立场 ;另一方面劝说美国居中调停, 以便于向苏联施加压力。但在美苏政府已在中国特别是远东地区就对日战争和战后合作问题达成一种妥协的情况下, 国民政府的种种外交努力只能是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两个大国,中美关系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分析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美外交思想,为我国新世纪的外交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