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法的概念、本质和定位: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英美法系国家并没有社会法的概念。大陆法系国家中,德国、法国和日本的社会法学说比较发达,但社会法包含的范围不尽一致。社会法的产生源于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社会法产生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一国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法既来自私法又超越私法,追求实质平等和社会正义。社会法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为目标,以保护公民生存的基本人权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社会法作为法律部门,而不是第三法域,既符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社会法学说,也符合我国立法理念和立法实践。我国对社会法概念和体系的构建既要借鉴域外经验,又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2.
社会法具有自身的规律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根基社会化、主体多元化、标准国际化和机制预防化。社会法是国家向社会回归的产物,社会制度越先进、社会文明越发展、法律的社会化特征越明显,社会法就越发达;社会法的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法的标准从内国走向国际;社会法的实现机制从以补救为主发展为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李乐平 《创新》2012,6(1):80-84,128
从社会法的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吸收社会法的基本理念,以社会利益本位为逻辑起点,以发展、规范各种社会组织为重点,将保障公民社会权的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社会法"概念探讨之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竺效 《浙江学刊》2004,9(1):38-43
社会法的概念是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和无法逾越的问题.我国大陆学者虽常有使用"社会法"一词者,但鲜有讨论它的概念的论著,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英、美、德、法、日各国立法或学说中所折射出的关于社会法概念的探讨,概括地认识社会法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法的中观归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体系和部门法之间存在一个中观层次,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观念的建立和政策性平衡的产生,中观结构要素中除了公法和私法之外又产生了社会法.公法、私法、社会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式、法律本位、法律价值等方面存在着区别.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调整对象,以政策性平衡为调整方式,以社会本位为法律本位,以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为法律价值.上述四个特征与社会法相一致,因此经济法在中观层次上归属于社会法.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社会法作为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的第三法域,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佳的保护。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法,向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和促进弱势群体享有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等各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7.
余少祥 《国外社会科学》2023,(5):210-224+247-248
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遇到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护产业工人等群体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和生活安全,使得社会法得以最终形成。其中,空想社会主义、国家责任理论、人权理论、新财产权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思想成为社会法形成的理论先导。在法律实践中,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成为法律发展的新趋势,使得第三法域的部门法——社会法应运而生。社会法源于民众的生存权保障,并为全体国民提供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独特的法律价值、法律目标和法律功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刚刚启动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的转型与国际金融危机碰撞后,危机前的民生问题在危机后更加严重,转型更加紧迫,更需要以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为中心的社会法作为阻隔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的防火墙发挥作用。为此,需要对社会法的若干问题重新思考,例如,对用工成本应当作广义理解,并对以不正当转嫁为特点用工成本负担结构做出调整;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不宜单项突进,而应当整体进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与农民的非农就业和社会保障同步联动。  相似文献   

9.
“事物的本性”是古罗马以来西方法哲学中一个莫衷一是的永久性话题,是那些试图缓和实然与应然相互对立的人们的口号。拉德布鲁赫通过对社会法、理念素材及其历史性的考察,认为“事物的本性”与自然法是对立的,而从“事物的本性”中产生的法与思想都必然地担负着哺育它的历史风土之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理论中,可谓学派林立,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学派,即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和法律社会学派(又称社会法学派)。其中以法律社会学对西方各国的立法思想和法律制度影响最大。它本身流派纵横,成为现代资产阶级法学理论的鼎足之一。西方法律社会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学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学流派也相应形成不同的派别。主要有:以社会学鼻祖孔德为代表的社会实证主义;以赫伯特·斯宾塞为代表的社会生物学;以塔尔德和弗罗伊德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派;以狄骥为代表的社会连带主义和以庞德为代表的社会实用主义等。这些派别的创始人都从自己的研究角度出  相似文献   

11.
理想与现实之间——论法学流派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各主要法学流派对法治的看法各不相同。自然法学从必要性的角度论述法治 ,讲的多是法治的优点 ,属于对法治的建构性论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较为注意法律的独立性、完善性、稳定性以及意义的固定性 ,主张从技术层面上支持法治。社会法学派既看到了法治的理想成分 ,也看到了法治在现实中的命运 ,对法治的研究属于解构性的。法律解释学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如果这一学科能吸收自然法学等流派的价值和原则 ,就能建立起理想与现实相统一的法治理论  相似文献   

12.
社会宪法与社会法是一种共生的法现象,根源于国家与社会的融合、个人主义与团体主义并重、公法与私法趋同诸种因素的综合.社会宪法是传统政治宪法裂变出来的部门宪法之一种,社会法是独立于私法领域旨在保障社会安全的一系列法律部门的总称,二者各有自己的形式与规范内容.鉴于原则与规则规范属性之区异,社会宪法的实施主要依赖民主多数的立法机关制定社会立法,但在一定条件下可由司法实施.  相似文献   

13.
周贤日 《探求》2012,(1):46-55
工资问题成为当前困扰我国社会安全的重大问题,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工资问题,是我国社会法等法学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除了海事劳动债权外,其他类型的劳动债权均劣后于担保债权和留置权,无法获得优先救济。为了平衡各项权利,应改革我国《企业破产法》等法律,规定一定时间和数额的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和留置权,促进社会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4.
顾昕 《浙江学刊》2004,(6):64-70
在过去20多年间,大量新型社团涌现,众多官办社团也开始培育其自主性.在教育与学术、工商管理、文化娱乐和专业人士领域,社团的发展更加迅速.社团空间的监管体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法团主义特征,高度强调国家的控制,同时在社团的唯一性、代表性、垄断性等方面,施加严格限制.推进公民社会发展之道在于打破国家与社会零和博弈的陈腐观念,代之以国家与社会相互增权的新理念.国家发挥能促性角色,走向社会法团主义,推进民间组织在社会公益领域中发展,反过来可以有效增强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近代法学日本于明治维新初期,先引进英国法学,接着又引进法国法学。因而形成了英国法学派和法国法学派两个学派对立的局面。先是英国法学派占优势,到民法典制定之后,又以大陆法系为基础形成了日本近代法学体系。分述如下: (一)日本近代法学与英国法学的关系(1)英国法学的影响明治初期,日本研究德国法学,还是处于未成熟的阶段。当时日本法学界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明治  相似文献   

16.
李家祥 《社科纵横》2010,25(12):68-70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应当关注中国法学的具体问题。梳理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域有助于清晰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社会分析模式。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法社会学的研究范域可以是社会中的法,也可以是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还可以是社会中的法同法律社会互动关系并重的存在状态。在当下中国语境意义中,审视以上三种对法社会学研究范域的模式化认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实践研究路径的清晰化。  相似文献   

17.
法学研究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南朝鲜开始建立自己的法学研究体系,其主要的任务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摆脱自19世纪末以来日本法学思想和法学理论的绝对影响;二是培养本国的法学研究人才,建立自己的队伍。这是由当时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日本统治朝  相似文献   

18.
作为日本国比较法学的开创者,穗积陈重留下了优秀的先驱性业绩.与德国比较法学相比,穗积有关法律进化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当时日本法的状态与世界特别是欧洲法的发展阶段相比照,因此,在参酌对先进的欧洲的研究,从大局上指出法律进化方向这样的启蒙任务上,穗积法学有着很大的价值.但是,如若从东洋西洋在所不问、致力于法律事实的搜集,在此基础上分析探求法的进化法则这样一种伟大目标的实现而论,则不论是这样的魄力还是力量,穗积法学到底不及德国比较法学.毫无疑问,以当时日本国的研究水平来看,抱有这样的期待,根本都是不现实的.纵然是追随了德国比较法学,由于德国比较法学本身就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穗积的研究基本上也已经到了极限了.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学术报》1983年11月号报道,泰国的法学教育课从1897年开始设于朱拉隆功大学,1934年转到塔摩萨特大学,1972年,朱拉隆功大学重新恢复法学教育。塔摩萨特大学、朱拉隆功大学的法学系是泰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也谈"从契约到身份"--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代社会中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正转变为"从契约到身份"的运动.确定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这样一种"新身份",成为第三法域的显著特点.这种新身份的形成,导致新的法律调整原则、新型的权益观以及新型的法律调整模式等一整套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