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农业人口在民族贫困地区总人口中占绝大多数,加强农民道德建设,应该成为民族贫困地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族贫困地区出现了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针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民族贫困地区农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 县级行政区域内各种工业形式的总和就构成了一定地区的县域工业。民族贫困地区的县域工业,是我国整个工业发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由于民族贫困地区县域工业在我国整个工业体系及在县域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过低,因此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措施来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县域工业,不但有助于促进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健康的发展,而且还对促进我国工业布局与发展的平衡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民族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结合现  相似文献   

3.
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着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阻力:对考试分数的片面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人才结构、社会舆论、德育工作、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扭曲。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推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捷径;学校端正教育思想,克服功利主义,寻找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民族贫困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及访谈法,揭示了现阶段广西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促进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族贫因地区的劳动者形象是指社会公众以及与民族贫困地区相关的部门与单位对民族贫困地区劳动者的各种活动所给予的整体评价与一般认定。在商品经济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民族贫困地区劳动者形象的作用越来越大。意识到这一点,并给予民族贫困地区的劳动者形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作一个准确的定位,则有利于民族贫困地区运用好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 劳动者形象包括劳动者深层形象与表层形象。深层形象主要是指劳动者信仰、价值观、敬业精神和社会影响等劳动者的本质形象;表层形象是劳动者的外在特征,是构成劳动者形象最外露、最直观的部分,如衣着、言谈举止等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国民族》2013,(7):74-74
河北省加大对省内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招生力度 为切实增加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今年河北省专门安排20所省属高校承担专项计划,面向省内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定向招生480人,其中包括青龙满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等和平泉县、隆化县、滦平县等民族县。(河北省民宗厅)  相似文献   

7.
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对过去在民族贫困地区执行的货币政策,有必要进行反思.特別是几年来国家几度调整银根政策的情况下,对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生活及币值的稳定等产生哪些效应,必须有所认识,以完善国家在民族贫困地区的货币政策,使其更符合民族山区实情,扶持其经济发展.因此,本人拟对河池地区近年来的货币流通状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它既是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又是生产方式变革的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一、民族贫困地区推进工业化的障碍首先,从主观思想上看,民族贫困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是由于长期的历史政治和经济地理条件等因素所形成的。贫困地区大多集中在西部,许多贫困地区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强贫困地区的开发,是东西经济均得发展,进一步落实民族政策,缩短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差距的有力措施。几年来,不少贫困地区在国家资金、技术、人力、物力的大力援助下,自身更新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积极投入市场竞争,依据本  相似文献   

10.
陈小明:一个苹果的故事生于香港、长于香港的陈小明女士1995年应聘作为香港乐施会昆明代表来到云南。在此期间,她跑遍了许多民族贫困地区,与云南省民委合作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助贫帮困项目,投入无偿资金2千多万元人民币,项目涉及农业发展、教育、水利、输电、民房重建等。从香港乐施会离任后,她继续留在云南,不断汲纳香港资金为民族贫困地区服务,她自己也多次解囊资助贫困民族学生上学。她说,我到过云南许多贫困地区,我厂解他们的贫困,也知道他们的需要,就想尽力;;帮助他们,但我自己的力量很有限。在香港,有许多机构和市民…  相似文献   

11.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至于顾城,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诗歌之于朱湘,是梦想的港湾,精神的支柱,希望的寄托。而顾城,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12.
周毓华  田廷广 《民族学刊》2013,4(4):54-61,117-119
"5.12"汶川地震后,龙溪乡部分羌族居民因地震中生存空间遭受巨大破坏而搬迁至邛崃市南宝山安置区,面对震前与震后迥异生存空间所引起的居民生活的改变,笔者试图以羌民社会生活中饮食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来解释饮食文化背后社会互动因子的改变,揭示羌族异地安置区身为"小传统"社会在现代化、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如何去适应社会改变,同时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Sparked by the recent reinvigoration of the long-running debate over the competing ideological merits of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by leading Western philosopher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rgument as to how these two adversarial projects might be reconciled. In a review of both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it is argued that neither paradigm is adequate in its own right, and that both contain potential dangers. However, both nation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entail important complementary aspects that are essential in bringing about a more stable and innocuous synthesis of the two projects.  相似文献   

15.
清代黔东南锦屏苗族林业契约的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清代,在边远的黔东南锦屏苗族、侗族地区,发育出了发达的人工林业,所产木材畅销长江中 下游各省。苗族人工林业中的财产关系主要依靠林业契约进行调整,而林业契约之所以能够良好 地发生作用,并不在于有国家法的保障,而在于林区苗民形成了一套本地的契约纠纷解决机制,寨 老等民间头人在契约纠纷解决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而苗族习惯法则是契约效力的后盾。  相似文献   

16.
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是保证国家生存和应有地位的重要条件.面对全球化、现代化的挑战,国家认同日渐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话语和重要的实践课题.边疆民族地区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前沿要地,同时,又处于国家认同的“边缘地带”.完善的社会保障是强化国家认同的基础性制度,是搭建个人对于国家归属与忠诚感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清前期北京旗人满文房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刊布十件满文房产契书的基础上 ,对清前期北京旗人房产交易的形式、内容、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 ,指出至迟到乾隆前期 ,八旗内部已经存在典、抵押、活卖、绝卖等多种不动产转让形式。本文还对满文契书中所蕴涵的有关北京旗人语言应用情况的信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诗人的朱湘和顾城,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独特的贡献。从憧憬自由、向往光明,到痛苦幻灭、颓丧自沉,朱湘走着一条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而从天真童趣的童话诗人走到灰色的死亡诗人,顾城的灵魂在光明里堕入了永远的黑暗。  相似文献   

19.
汉族移民与六朝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伟 《民族研究》2002,(3):94-103
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的研究方面,移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相关成果有所增多,然于六朝仍显薄弱。本文认为,六朝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来自岭北的大量汉族移民,充实了其经济开发的基本力量;与此同时,六朝政权又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因之,珠汪三角洲的经济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 举凡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和城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再度崛起,为广州港市的持久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这使得珠江三角洲不仅在当时岭南区域经济开发中首屈一指,而且正在逐步改变其落后于中原和江东的形象,走上与全国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汉文、回鹘文契约文书说明,在3-14世纪的吐鲁番地区长期存在着无人身自由、可以被随意买卖的女奴,她们的命运很悲惨。在普通的乡村家庭中主妇是有一定地位的,社会认可她们的债务继承权,她们甚至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