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较少、忽视了家庭的关怀是空巢老人产生精神慰藉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家庭非经济养老风险及其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口老龄化深化和老年空巢化加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个人口结构巨变的背景下,本文着重讨论了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在非经济养老方面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指出了“老年空巢综合症”的客观实在性和空巢心理危机的七种感受和病症。通过分析,从“社区精神赡养”和“老年精神自养”相互结合的视角上建设性地探讨了规避和消解老年人口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在非经济方面养老风险的治理对策。指出了作为长远之计,完善生育政策对于预防“独子女老龄化”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10):82-85
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老年人群体一个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结构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土地养老功能和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减弱,全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力不断上升。本文以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的困境为切入点,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健全和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你看"可以充当提醒标记.它可独用表提醒,也可用来凸显因果关系和提醒状态、行为,其语用价值是提醒,一般地说,删去它在句法、语义上不会产生影响,但提醒的作用会随之消失.如果提醒的内容在说话人说出"你看"时是可以"看"到的,那么"看"可以重叠,"你"可以省略,反之则不可以.  相似文献   

5.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从而造成大量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具有少子老龄化、身体多病且精神空虚化、收入水平低且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困境。为此,加强孝德文化教育,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并加大农民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为家庭养老创造人力条件;鼓励"空巢"老人将土地使用权返还村集体,由村集体对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将土地收益进行分红;建立健全农村社区养老新模式;加大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力度等,是应对这一困境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形似"是六朝文学领域一个醒目的命题,但后人对它的意义和价值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形似"代表着六朝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思考,这种思考不仅体现在山水诗中,亦体现在山水画的创作与理论中.将山水画与山水诗相关理论对比研究发现:六朝士人一方面把"神韵"作为山水审美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却要借助形象描摹来完成神韵的传达.这种"形"与"神"的关系最终发展为中国古代"形神兼备"的观念,而存在于六朝画风与文风中的"形似"则是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小布什政府凭借美国超强的综合国力大行"霸道",在世界造成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冲突,也难以应付全球问题,更不可能实现世界和谐。中国春秋时代的齐国曾在诸侯国中推行"仁政",成功地构建出一个相对和谐的"国际社会"。古今中外历史证明,"霸政"逆潮流而动必将失败,"仁政"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76岁的霍喜凤老人是沾化县富国街道花家村人,两儿一女都在外地打工。老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年轻难不叫难,老来难难死人。老来难啥,一难没有一个暖和窝,二难有病没钱花,三难没有一个解闷的伴。这样有了幸福院,即使儿女不在身边也无所谓。"话虽不多,却反映了一个朴实的道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草窝',幸福院让空巢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符合传统家庭养老习俗,又有社会养老的特征,更体现了居民间互助帮扶与慰藉,这是目前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比  相似文献   

10.
"清"复义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清"是一个具有多层面丰富义蕴的核心审美概念,本文对"清"的概念的多重义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辨析,澄清了目前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揭示出"清"概念复义性问题在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 人由生而少而壮而老至死,为人的生命周期。由夫妻的结合组成家庭开始直到夫妻双方都死亡而告终的整个家庭生活过程叫家庭生命周期。这个家庭中又孕育着新的家庭,或者说再生产着新家庭。家庭制度的存在和发展正是无数单个家庭的无数生命周期不断更新的结果。我们把夫妻双方结婚成家到夫妻双方死亡为止的家庭过程称为家庭生命周期,这与逻辑是一致的,与历史也是一致的。家庭的起点是婚姻,并且婚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所以我们以婚姻关系的始终作为家庭生命周期确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张士尊 《学术交流》2007,(10):174-177
从顺治初年到同治初年的200多年里,清朝对中朝边境地区实行严格的封禁政策,造成这一带人口稀少,土地荒芜,从而导致"韩民越垦"发生。在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韩民越垦"成了日本蚕食中国领土的借口。作为对策,清朝政府只好放弃长期奉行的封禁政策,实施"移民实边"。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媒体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空巢老人“孤独死”现象本质上是中国空巢养老问题的突出反映,更是空巢家庭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极端结果.随着中国社会的“少子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的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化发展,在“未富先老”“未备而老”的双重压力下,空巢老人“孤独死”个案将会持续增多.空巢老人“孤独死”拷问着社会道德良心,呼唤着家庭亲情伦理.日本社会高龄者“孤独死”问题是中国的一面镜子.中国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等责任主体必须未雨绸缪,进行养老资源和养老支持的充分准备,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日本的中国历史研究人员来说,"近世"与其说是一个通用的无需解释的时代划分术语,不如说是在使用时需要多加注意的概念.众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前后到60年代,围绕唐宋变革的性质,"京都学派"和"历史学研究会派"(以下简称"历研学派")之间发生过争论.  相似文献   

15.
"学衡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产生的一个具有文化民族主义色彩的学术流派,有着自己丰富的人生论,涉及人生观与时代背景、人生观与科学、人生观与人生哲学的关系以及人生哲学的性质等问题.在人生观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上,"学衡派"学人认为在社会安定的时代中,会产生一元化的人生观;在社会动乱的时代中,会产生多样化的人生观.他们赞赏安定的社会和一元化的人生观,认为这样可以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安宁.在人生观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肯定了科学实证与人文领域的相互关联,主张把科学实证与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在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学衡派"学人认为人生哲学包含道德哲学,道德哲学是人生哲学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人生哲学的性质问题上."学衡派"学人把人生哲学归结为价值哲学.研究"学衡派"的人生论有助于深化对"学衡派"整体思想的把握,也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形态的人生理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研究策略,"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何种关系,在根本上决定于它被人们作了何种理解.只有合理理解"回到马克思",即坚持将解读马克思的文本、把握马克思的精神实质与我们当前的实践相结合,并在这种结合中实现一种"融合"创新,才能让"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呈现出一种"相得益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张红 《社会工作》2016,(1):84-90
论文结合西部农村的人文环境与区域性独特资源,阐述了现实中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服务存在中西、城乡与区域之间三大差异,分析指出三大差异实质上反映了空巢老人身处的社会环境迥异.在"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结构下,论文分析了当前西部农村养老服务呈现的失衡现状.基于此,论文尝试构建了"三社联动"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期回应西部农村养老需求,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的老龄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隐性交际关系看"围城内"的人际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学术交流》2007,(7):154-157
《围城》的作者充分利用了"隐性交际关系"的特点与功能,建构出方鸿渐夫妇在"围城内"家庭式交际场景中人际冲突积聚的过程,直至最终发展出爆发冲突的情节高潮。"围城内"时期的交际场景,是以传统的中国式家庭生活为背景的。从语用学角度说,这种文化背景使礼貌原则成为言语交际活动的最高调节原则。小说较集中地展现了人际冲突的场景,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语料。同时,语用学研究也为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心理与行为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第三代人权"(也称"团结权"或者"集体权")是70年代西欧政治和法律通用的一个概念.认为"第一代人权"出现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其特点是主张公民自由和个人政治权利;"第二代人权"出现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当时开始承认个人的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第三代人权"据说是出现在民族解放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时期,当时产生了集体权利的要求,它包括亚非拉等国的民族权利.那么,"第三代人权"的说法是否恰当呢?引用"第三代人权"这一术语首先在历史和法律上是站不  相似文献   

20.
赵丽涛 《创新》2013,(2):99-102
家庭精神文化是家庭价值观、家庭信念、家庭精神、传统习俗等的综合,是家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它对于维系家庭的存在与发展有重要作用。"80后"青年正面临或已经步入婚姻组建家庭的阶段,但"80后"家庭精神文化的建设存在困境,其原因是"80后"青年对家庭精神文化的期望值过高或认知失调。为此,"80后"青年应调整心态,合理确定他们在家庭精神文化建设上的期望值,承袭传统家庭的优秀精神文化,并汲取现代性家庭理念,通过共同参与、共同建设来建设良好的家庭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