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清代,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流域及沿海、库页岛等广大地域内,居住着赫哲、费雅喀、鄂伦春、奇勒尔、库页(库野)、恰喀喇等少数民族。雍正十年以后,他们统归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为叙述简便起见,我们把他们生息繁衍的这一地区称为“三姓地方”,清政府对该地区编入户籍的各族,设姓长(喀喇达)、乡长(噶珊达)进行管理,并实行“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等大片领土被沙俄帝国侵占后,“贡貂与赏乌林制度”在这一地区仍延续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才结束。本文拟就清初到这一时期的三姓地方贸易活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杨主编的《明清东北亚水陆丝绸之路与虾夷锦研究》一书是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经多年刻苦钻研 ,终结硕果 ,该书已于 2 0 0 1年 9月 ,由辽海出版社出版 ,在东北史研究园地里又增添了一朵鲜花 ,可庆可贺。全书共十二章 ,附有珍贵的图片和交通路线示意图。另外还附有杨到日本北海道进行考察和讲学的专题论文。书中对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贸易的地点、贸易的内容以及贡貂赏乌林的盛况、虾夷锦文化现象等均有详细的论述。历史证明 ,东北亚丝绸之路 ,是中国黑龙江下游土著民族和日本北海道虾夷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共同繁荣之路 ,虾夷锦文…  相似文献   

3.
1996年 9月 2 4日 ,由著名的明清史专家山根幸夫教授推荐 ,应日本学术振兴会招聘东赴日本 ,旨在对《中国东北地区历史与文化———明清时代东北亚丝绸之路与虾夷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学术交流 ,历时 2个多月 ,先后于东京的筑波大学、东洋文库、青山学院、京都的京都大学、奈良的天理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 1 1月 2日 ,又飞抵札幌 ,对北海道开拓纪念馆、北海道大学、札幌星园高等学校进行学术交流。其后 ,对北海道开拓纪念馆、函馆市北方民族资料馆、函馆市立博物馆、北海道立北方民族博物馆、钏路市博物馆等珍藏的“虾夷锦”进行考察。在上述…  相似文献   

4.
费雅喀族是清代我国东北边疆地区基本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黑龙江河口湾沿岸和库页岛的北部。该族在地域上分为两大群体,即大陆群体(黑龙江群体)和库页群体,中国档案、文献中习惯上称作赫哲费雅喀和库页费雅喀。根据现代考古发现,这一民族在远古时代就活动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和黑龙江流域其它民族一样,他们对开发和保卫我国东北边疆地区作过积极贡献,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和库页岛的居民,有满族、赫哲族和费雅喀、库耶等部及部分鄂伦春人。从黑龙江下游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来看,一般分为两段: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伯力起,至阿济庄、奇集湖是一段,这里主要分布着与满族语言相同,但以使犬和从事渔业为其经济特点的赫哲人,也有部分定居从事农业的满族人;从奇集湖至黑龙江口、沿海及库页岛,又是一段,这里分布着费雅喀(吉列迷)、库耶及少数鄂伦春人。一、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的赫哲族与明清两朝的关系赫哲族在明代史书中叫“野人女真”,主要居住在伯力以下至奇集湖一段之间,另外在松花江下游至三姓,乌苏里江沿岸也有一部分。《明一统志》说:以可木(在乌苏里江  相似文献   

6.
中国赫哲族是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黑龙江边的街津口、八岔乡,乌苏里江边的四排乡和松花江边的敖其镇,人口约4200余人。阿伊努族(史称虾夷)是日本列岛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到今仍居住在北海道的千岛群岛、叶索群岛等处,人口约20000人口。 近几年来,笔者在对这两个不同国籍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研究中,惊奇地发现他们的文化有着许多共同点。本文拟从原始信仰文化的角度,对这两个民族的“飞由合”与“伊纳乌”的崇拜现象进行比较,揭示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东北边疆危机加剧,清政府加强了对黑龙江流域的考察。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派遣曹廷杰乔装私访,对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进行实地考察。在艰苦卓绝的考察中,曹廷杰不仅对当地的历史地理、自然资源、防务部署等进行了详细探查,还对黑龙江下游的黑斤人、尼夫赫人、鄂伦春人以及所谓的“二腰子”进行了历史人类学考察。通过曹廷杰一行的走访调查,采录了大量珍贵的人类学第一手资料,涉及当地部族的社会风俗、经济生产、政治生活、历史文化以及交流交往等诸多内容,取得了不菲的学术成就。虽然曹廷杰在黑龙江下游的历史人类学考察留有一定遗憾,但是其价值和意义深远,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8.
明代海西女真由于族部众多和分布地区广大,,其经济生活也因族部或地区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大体说来: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及沿海岛屿上的乞列迷、苦夷等族部,以渔猎经济生活为主;居住在精奇里江及其迤西的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部落(琐郎哈)之人,过着农业、狩猎、牧业和渔业的生活;居住在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的大部分中间地段(西北自雅克萨城一带迤东,下至黑龙江下游的乌扎拉或散鲁温止)以及乌苏里江流域、绥芬河流域的兀  相似文献   

9.
简论清代康熙时期的“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康熙时期(1662——1722年),为了加强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封建统治,抵抗沙皇俄国的武装侵略,对分布在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辽阔山河之间的满族(女真)、索伦(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雅拉人等,在沿袭清初设“乡长姓长”管辖,采取种种措施密切他们和清朝中央的关系的同时,还按照“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将他们之中的部分居民,编组为“新满洲”与“布特哈八旗”。这对于加强东北  相似文献   

10.
“笃信禅师”名号出自于《清实录》,记载的是甘肃卓尼著名藏传佛教高僧棍噶札拉参因调停藏尼冲突有功,清朝中央政府赐予其上师转世三世策墨林“笃信禅师”称号。但棍噶札拉参的个人传记中记录的是棍噶札拉参本人获“笃信禅师”称号。其中所涉两位历史人物:一位是驰骋疆场保卫祖国边疆的“将军喇嘛”一世喇嘛噶绕棍噶札拉参,一位是对西藏政教产生重要影响,维护了祖国统一、西藏地方稳定的摄政三世策墨林。“笃信禅师”名号归属问题,恰恰也反映出在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藏传佛教对中央政府的绝对拥护,藏传佛教高僧所拥有的爱国品质是藏传佛教爱国传统的具体表现。因此,本文将就此名号归属问题作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1.
邓金沙 《理论界》2014,(5):58-61
公共事务现代经济学理论中的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成为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中外各国空气污染治理实践也都以政府为主导展开。空气污染治理成为我国政府目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政府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在空气污染治理工作中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策执行能力和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并在区域生态治理、保障辖区空气质量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也面临缺乏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联动、缺乏有效政策制定工具和治理手段单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迟维维 《河北学刊》2003,23(6):141-145
所谓"第六代",是指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艺术上大胆地进行先锋探索和试验,并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电影语言来阐释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性关怀.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种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个世纪以来地下出土的古人类学资料表明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是人类起源、发展和现代智人形成的重要地区。先秦时期的南方地区古代居民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系类型 :古华南类型、古中原类型和峡江地区类型。古华南类型可能代表了广义的“古越人”的种系特征 ,他们与历史上陆续南迁的北民在长时间的共存、同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华南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古中原类型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和长江下游一带 ,其中心分布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峡江地区类型或许与巴人的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有关史料和天文学发展史,对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天文学的历史作用重新进行评价,认为:(一)第谷体系当时比哥白尼体系更精确,也比当时中国的传统天文学优越,故汤若望等人选择这一体系有科学上的理由;(二)耶稣会士没有阻挠中国人接受哥白尼学说,相反还对哥白尼学说作了介绍和好评;(三)第谷体系在客观上也不会阻挠中国人接受哥白尼学说;(四)天文学的基本方法,从喜帕恰斯直至今日,一脉相承,而耶稣会士通过修撰《崇祯历书》将这种方法介绍给了中国,这是他们最大的历史功绩,这一点以前一直被忽视了。  相似文献   

15.
新附军的收容整编是元江南统治和军事体制中重要的环节.元中期以后新附军是否还存在?学界有不同看法.分析元代军制背景可知,新附军人被强制编入军户体系时,仍然保持着典型的募兵制特点,其经济待遇和后勤、补给体制不同于汉军,因此其最低程度的组织单位无法取消;元廷欲利用江南人力,同时维护民族等级、分化制度,故政治上新附军的组织和名号也必须长期保持.新发现的史料表明,新附军和其他元军征集系列一样,直到元末还保持着其名号建制.对新附军的收编使江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军户制征兵对社会生产的破坏,但募兵制与军户制的矛盾和元廷控制利用的方针又使新附军最多只是维持原有规模.江南巨大的兵源在军事上并不能为元延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厘金制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种重要的商业税制,开创于1853年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特定环境下。最初它仅是一种临时性的筹饷措施,之后却发展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税制,直到1931年才被南京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推行的过程中给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自从厘金制开创以来,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呼声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清廷关于"裁厘"问题却多次议而不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厘金与晚清时期的国家财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厘金打破了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四大支柱之一,对国家和地方财政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著名的地方显学文化之一。基于徽文化的旅游商品设计是以徽文化为思想基础与价值取向的设计活动,它是实现徽文化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举措。该设计活动在适用于一般旅游商品设计方式与方法的同时,还应遵循其自身的特质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一些与佛教有直接关系的中土文献。《法显传》作为一部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它对于我们了解佛典中的词汇是怎样进入全民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以其中若干佛典词语作为对象,来考察《法显传》一类的中土佛教撰述文献在佛典词汇中土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盛蕾 《学术探索》2013,(6):141-143
人文精神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沉淀和提炼的精神文化的思想精髓,也是我国教育建设的指导理念。在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以电影为媒介传播知识信息,弘扬人文理念已成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中国电影呈现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体育电影以其别具风格的艺术题材日渐展露出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认可。如何在体育电影中渗透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传播人文精神,是当前体育电影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炜民 《阴山学刊》2003,16(4):65-69
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没有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对文明成果不断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中国古代经书的注疏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十三经”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而注疏是“十三经”流传至今的保证。今天对“十三经”重新作注,进行今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