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为官不易"的感叹,这是时代进步的标志。制度规定正在产生约束效力。从前"为官太易",干部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都缺乏足够约束,干部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现在层层禁令成为各级领导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查处腐败和违反作风禁令行为。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11,979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曝光,其中不乏"一餐饭受处分、一顿酒挪位子、一次违规丢帽子"的案例。截至今年6月底,因腐败而被查处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就有23位之多。不少人感到"中央反腐败越来越动真格的了,当官越来越难了。""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当官越发没劲了。"一些人甚至觉得"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于是,"礼不收了,饭不吃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一心只做太平官。"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说辞一时甚嚣尘上,广为社会热议。  相似文献   

3.
正【策划人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了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条禁令。大至干部选拔任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小至公共场所禁烟、寄送贺年卡、购买赠送烟花爆竹,都有涉及。而当前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也要求为官者勇立潮头、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由此带来的本领恐慌和问责压力,让有些干部开始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了。"为官"当然"不易",但"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当前,一些  相似文献   

4.
<正>时下,官场中弥漫着"当官真难""公务员太累""为官担惊受怕"等"为官不易"的消极心态。这是一些干部在当前政治生态下的真实心理写照,必须加以正视和解决。否则,部分干部"怨风盛行",容易形成一种泛滥的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干部的成长和事业发展。辩证分析"为官不易",需要厘清真、伪两个层面的不同意蕴。所谓"真不易",即"为官不易为",是干部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5.
《领导决策信息》2014,(5):17-26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带来的“包子效应”引领各级官员深入基层、树立亲民爱民的新风尚。一月份反腐舆情持续发酵,公务人员的作风禁令越来越细,不少官员坦言“为官不易”。  相似文献   

6.
<正>"为官不为"可以概括为五种类型:"庸官""躲官""看官""懒官""木官"。要坚决反对和纠正"从严治党导致为官不为、强力反腐影响经济发展"的错误论调,将整治"为官不为"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广东省纪委暗访发现:某派出所在扫毒时,误将一名无关群众资料录入了吸毒人员信息库。派出所接到该群众反映后,不但未及时更正错误,反而一直以删除记录要走程序为由,历经4年不予办理,导致这名群众工作难找、房子难租。由此可见,"为官不为"虽然有别于"权力寻租式"的贪污腐败,但也不容忽视,这种"权力浪费式"的消极腐败,是对党和人民的极大不负责。  相似文献   

7.
<正>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和倡导厉行节约以来,公款吃喝现象遭受重大打击。栽在吃喝上的官员不少,但媒体也披露了各种将公款吃喝隐蔽化的手法。比如,转移到公园或者寺庙等里面的私人会所,消费价格更惊人。还有的是把"战场"转移到机关的内部食堂,即所谓的"小食堂",厨师是从高档饭店聘请的,内部食堂自然价格是便宜的。或者将宴请转至民宅,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另一方面从严巨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限制和约束。在此背景下,一些领导干部觉得当官没有以前舒服了,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甚至选择了"官而不为"。对中央的反腐治吏措施,群众无不拍手称好,群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领导干部"舒适度"的降低,"官而不为"现象如果蔓延开来,最终还是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9.
<正>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四风"问题在诸多领域得到有效遏制,"八项规定"逐渐成为广大干部的纪律高压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普遍赞赏。但是,干部队伍中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随之出现,比如,少数干部滋生"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撰写过一篇文  相似文献   

10.
李芬 《领导之友》2014,(3):21-22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新出台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公务接待中暴露的一些"顽疾"逐一开出药方,并相应地提出了38项禁令,包括11项"禁止"事项和27项"不得"要求。这份"严字当头"的文件被视为对"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举措的细化。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开展解决"四风"问题的大扫除活动,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划定了"高压线",于是一些关于"为官不易""当官难"的抱怨声便不绝于耳。如何让自认"为官不易"的领导干部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要从领导干部思想深处纠偏,做到知难而行、迎难而上、化难为易。一、知难而行,善谋善为"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领导干部要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常修官德,不断增强"为官有为"的使命感,知难而行,善谋善为。一要端正"为官"态度。当前,  相似文献   

12.
<正>"为官不为"是政府公务人员对待职责、对待工作的一种心态和状态。"为官不为"现象与个人素质、政党性质等因素密切相关,自政府产生之后就不同程度存在。当前,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不断推行和深化,我国对政府公务人员的管理和约束越来越严,群众对政府公务人员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认识和行为,值得高度关注,亟待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3.
<正>有人总结了当官"十难",什么"欲望难挡""权力难舍""民意难违""媒体难躲""工作难干""身体难扛"等;有人总结了为官"十大危险岗位",什么交通、国土、建设、金融、司法、人事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纪国法对各级官员全方位的约束日益严格,法网越撒越大、笼子越扎越紧、板子越打越重,特别是在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的态势下,很多官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深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监督越来越严格、问责越来越严厉、反"四风"越来越深入,一些官员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对"为官不易"的感叹也随之产生。如何理解"为官不易"?从现实来看,"为官不易"的感叹,恐怕对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曾经"为官太易"的情形。正是由于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束缚,让这些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抛到脑后,怀揣"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奉行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将其看成"当官"的应有状态。现在,他们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其实是舍不下"为官不正"带来  相似文献   

15.
为官铭     
正物欲横流、浮躁功利,信仰危机、世风日下。做人难,做官更难,做个好官更是难上加难。为官之"义"在于奉献,为官之"德"在于清廉,为官之"本"在于造福,若"义、德、本"三馨,是谓"好官"。故而须铭刻"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之至理名言,做"吾日三省吾身"之为官楷模。以"三修"为着力点,务求严以修身。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王朝县级官署衙门,是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素来享有"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和"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在内乡县衙门首之左,耸立着一块高2.96米、宽0.91米的圆首巨碑,它因碑首刻有"三院禁约"字样得名。这块貌似普通的石碑,为什么被视为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历史研究及现实应用价值何在?随着研究了解的深入,我们发现,"三院禁约"碑包含意义丰富的廉政思想,特别是其狠刹"吃喝风""奢靡风"的禁令内容和规范官员饭菜供应、乘马坐轿标准的规定,更与我国当前深入开展的反腐斗争同调。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0日,刘云山同志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上指出,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时下存在的一些感叹"为官不易、官不好当",因而奉行"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居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庸官、懒官、太平官,可谓对症下药,振聋发聩。为官当思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做了人民公仆,理所当然就当勤图良策、  相似文献   

18.
正庸政懒政现象,也是反腐败不全面、不彻底的体现,会阻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正如李克强所言,"懒政导致中央的好政策梗阻在出台实施的‘最先一公里’和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廉政与勤政是良好官德的有机两面,反对为官胡为和为官乱为,又力避为官不为和怠政懒为,才是对"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完整解读。然而,在基层,一些人对"懒政"恨不起来,懒政似有蔓延趋势。一些基层官员认为,在出台的党风廉政条例中,懒政很难界定;在推进改革全面问责的今天,似乎干得多更容易得罪人;更有一些官员认为,时下吃喝没门,收礼也关上了门,不如清清闲闲混  相似文献   

19.
正从加大反腐力度痛打"大老虎",到频发各项禁令持续反"四风",自上而下的从严治官赢得了巨大的民意支持。中国廉政研究中心一项调查显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真抓实干"打老虎",社会出现人心回暖思进之潮。78.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效果明显,88.5%的受访者对反腐努力表示认可。反"四风"也赢得舆论一片叫好,很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不过,从严治官也让一些人不太高兴。因为明显触动了一些官员的既得利益,不敢乱伸手了,没有购物卡了,隐性收入和福利下降了,他们已经表现出抵触情绪,随之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中国古代问责官员复出的政治理念上来看,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既构成对官员进行问责的理论基础,又构成官员复出的哲学根基。就前者讲,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确立了官员责任的基本准则。儒家对官员进行问责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影响儒家至深的周公开始,就奠立了"敬德爱民"的为官原则。换言之,凡是为官不能谨守德性规范、又不能体现爱民精神的,就失去了为官的资格。原始儒家最重要的两个代表——孔子与孟子,就更是精心建构了为官的仁学体系和仁政机制。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