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根据这一规定,近年来各地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一些在特殊时期有过突出贡献的优秀年轻干部被破格提拔,走了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但正因为这些干部的提拔"破"了常规之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这一规定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预留了"快车道"。然而,这一好的制度在一些地方被人假借"破格"提拔之名,行"出格"提拔之实。因此,如何制定"破格"变"出格"的规避策略,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理论课题。破格不是破规矩,破格重资历但不唯资历,看文凭但不唯文凭,体现  相似文献   

3.
<正>眼下,一些年轻干部不愿下基层、不愿长期扎根基层,今天一来,明天就想走,忙于参加上级机关的各种选调考试,不愿做一些艰苦繁杂的具体工作;或总想着一步登天,今天提拔了,板凳还没有坐热,又想要升迁。凡此种种,表现了一些年轻干部静不下心、沉不住气的浮躁心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因此,年轻干部的成长应当做到"四要四不要"。  相似文献   

4.
"火箭式"干部,就是在短期内接连提拔或者越级提拔的干部。从类型上讲,又分为后继有人型和厚积薄发型。干部"火箭式"提拔,基本上是为了后继有人。"抢救式"提拔,虽然也算"坐火箭",但与年轻干部的"火箭式"提拔相比,不足挂齿。所以,年轻干部在直线跃升、越级提拔的过程中,要想头上的"光环"永不落,也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一路领先,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5.
<正>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也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迫切需要。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年轻干部的提拔不断受到社会的"围观"和质疑,甚至出现了"逢提必疑"的偏激情绪,一些"最年轻市长""最年轻女镇长"之类的新闻常常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甚至被炒得沸沸扬扬。究竟如何看待和破解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党委集中换届后,一大批年轻干部被提拔走上领导岗位。年轻干部被提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关心,这对新提拔干部的心理、言行、品德和政绩,无疑是严峻挑战和考验。因此,新提拔年轻干部面对多方关注,要正确对待,调整和保持好心态,加强学习,勤政廉洁,注意在三方面"造好型"。  相似文献   

7.
钱昊平 《领导文萃》2012,(13):75-77
在全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通讯看来,选拔年轻干部是永远的话题,是干部群体代际更替的要求。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80后的年轻人当县市领导不是不行,一些年轻干部获得提拔之所以争议大,是因为基层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时出现过腐败事例,有少数人走歪门邪道获得提拔,从而引起了民众不信任。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学者、中央编译局博士后吴晓  相似文献   

8.
现实工作中,部分年轻干部为求走得更快、升得更高,热衷于规划"晋升路线图",工作中积极打造"盆景典型",刻意强调劳有所得,偏好探寻升迁捷径,热衷规划向上靠拢。这就容易导致其偏离正道,陷入歧途;舍本逐末,遗忘根本;观点错误,干扰认知;远离群众,危及基础。想要引导年轻干部"但行好事,不问前程",就必须提升道德觉悟标准,把准能力评判标尺,优先提拔行动中的"老实人",肃清组织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一些年轻干部飞跃晋升,引起网民的"围观"。这些被提拔的干部年轻资浅,有的刚参加工作一年,有的工作也才几年,有的多次调到多个部门或岗位上,获得了迅速提拔,达到了"跑步快进"的目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七条: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这就明确提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才能得到破格提拔,而根据媒体的调查报道,发现这些破格提拔的干部工作业绩不够突出,并不具有优秀的能力,因此,使得民众"逢提必疑",多有  相似文献   

10.
<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破格提拔"作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的特殊方式,打破了选拔年轻干部的藩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主管部门错误地将"火箭提拔"等同于"破格提拔",为动机不纯者提供了机会。而湖南省则成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多"墩墩苗",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张掖市在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干部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和"穗选计划",建立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选拔机制,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接受锻炼,为长远发  相似文献   

12.
<正>组织部门在年轻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中不能做一切包办的封建"家长",而应做一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老农民"。播种前要先"育壤"。组织部门应经常开展面向年轻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为民服务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并设置科学考评指标,提拔使用德才兼备的干部,营造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使他们感觉事业有奔头、干事有劲头。  相似文献   

13.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20-21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年轻干部违反相关规定被破格提拔,被群众举报后,先是引起媒体关注,而后遭到调查,最终又被提拔他们的政府和部门"打回原形"的事件。然而,这些看似已经结束的"闹剧",不应该就这样仅以当事人被免职收场。干部任用事关重大,"破格"提拔更要经得起考验,尤其是涉及官员子女、亲属的一定要严格履行制度程序,严格遵守规范执行。在官员提拔过程中,保证程序正义尤其重要。一定意义上而言,在选人用人之前,  相似文献   

14.
<正>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接班人,组织悉心培养,群众寄予厚望,深受领导和同事关注。但是,时下也有一些年轻干部经常因为对职位安排等不称心而发出"怀才不遇"的慨叹,认为自己未获重用,才能未得施展,乃至怨天尤人,对组织不满意,跟领导闹情绪,看同事有意见,见群众发脾  相似文献   

15.
<正>"墩苗说"来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当下,各地相继出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但是,要把规划变为现实,没有老的领导干部这个"师傅"引路,年轻干部  相似文献   

16.
<正>讲话,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往的应用工具,也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对于年轻干部而言,讲话更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年轻干部"会讲话",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工作执行力,而且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年轻干部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在群众面前讲话底气不足,在领导面前讲话胆气不足,在公开场合讲话才气不足,一定程度地存在着"不敢讲话""不善讲话""不会讲话"等问题,不仅影响话语的传导效果,也影响自己的职场形  相似文献   

17.
领导论丛     
正年轻干部要敢把"冷板凳"坐热孙萌有一些年轻同志是名牌大学出身,认为自己学识好、能力强、品行佳,却工作辛苦、待遇不好,又没有获得关注和提拔,产生了抱怨情绪,激情也渐渐消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提拔过快并不是好事情。不愿坐"冷板凳",何不首先仔细掂量一  相似文献   

18.
正基层年轻干部大都处于职场最底层,如同阴暗角落的蘑菇一般不受重视,每天干一些打杂跑腿的事情。但是多年后,有的"蘑菇"还是"蘑菇",有的"蘑菇"已经成为顶梁柱。其实这就是自我定位的问题。不当"蘑菇"干部,基层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充电。当今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年轻干部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有针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某单位党委书记在与新提拔任职的年轻干部谈话时强调,年轻干部必须常怀"空杯心态",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持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为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提供知识和能力支撑。这位党委书记关于年轻干部要常怀"空杯心态"的观点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干部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有机会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走上领导工作岗位。许多新提拔、新调整的年轻领导干部走马上任,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做出一些成绩来。这种想法总的讲是好的,是有进取心的表现。但有些时候,仅仅有好的动机和工作热情,并不一定产生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