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溪子 《领导文萃》2014,(23):67-69
正吾谓"阳谋难敌阴谋",即谓光明正大做事,常常难敌暗中歪邪的算计。这是为何?其一,君子之心难度小人之腹。人们常斥责那些以阴暗心理、总往歪里推测他者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殊不知"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的事,更是经常发生的。人们之所以有君子小人之说源于芸芸众生之中确有高尚低劣之分何为君  相似文献   

2.
<正>据说,人的细胞每七年就会完成一次整体的新陈代谢。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划分为成长、探索、发展、维持和退出五个发展阶段。如同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也有"七年之痒",而"职场之痒"就出现在职业探索发展阶段。面临"前不见少年情怀,后不见锦绣前程,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职场倦怠期,笔者认为,年轻干部要善于自我调适,正确自我定位,把"七年之痒"变成"七年一跃",从容地迈过"七年之痒"这道坎儿。一、拒绝职场"冷板凳"在职场,顺心顺意者少之又少,即使资历颇深、处事老到者,也无不备感纠结。在职场中,谁都想成为被领导欣赏的爱将,但事实是,许多人都在职场中坐过"冷板凳","享受"过  相似文献   

3.
正"小人"是一个很复杂的词,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小人的一面,遇到某些事的时候也会用小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你眼中的小人有没有君子的一面呢?肯定是有的,小人有的时候也会有君子之风。人有两面性,既有魔鬼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关键在于你要激活的是他善的一面。如果你做了不善的事,激活的是他恶的一面,他就会觉得,老板你有小人之心,就  相似文献   

4.
<正>宋代欧阳修先生的著名政论文《朋党论》,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之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意思是说,君子交朋友以同道为前提,小人交朋友以利益为前提。小人所爱的是薪俸,所贪的是钱财。当他们利益相同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认知条件、信息误导以及小人谗言等因索的影响,下属有时会被领导误解.如果这种误解不能及时得到消除,不仅会给下属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而且还会影响到下属的晋升,严重损害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吉霞 《领导文萃》2015,(5):125-128
[原文]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注释]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  相似文献   

7.
寇准的沉浮     
寇准是北宋的一个宰相。在 宰相的位置上,他头顶着风风雨 雨,肩扛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 护送着虚弱的北宋王朝走过了 一段坎坷的年代,也走完了自己 几经沉浮的人生岁月。 寇准的宰相实在是不好当。 皇上的昏庸,小人的谗言,边疆  相似文献   

8.
职场"利用"关系的实质就是行为效率的强调、他人需求的外显、协同默契的考验以及个人价值的证明。新员工要正确把握职场"利用"关系,关键是要明确他人需要什么、自我拥有什么、自我配合什么、自我维系什么。新进员工融入职场"利用"关系,应做好本职工作,提升专业能力;远近适宜,"取暖"为限;利益分清,各担其责;态度真诚,行之有度。  相似文献   

9.
<正>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中用人的基本价值导向。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不让老实人吃亏,必须从评价机理上去鉴别,从制度设计上去激励,从用人行动上去支持,真正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子。一、老实人的评价机理何谓老实人?从其字面理解,"老实"是形容词,其中一个义项是指诚实,"老实人"即是"诚实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的基本价值导向。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国以贤兴,政以才治,为政之要,唯在用人。用人犹如立标杆、树旗帜,不让老实人吃亏,就是在全社会树立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人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1.
博文集萃     
正不可忽视的职场"闯黄灯"行为职场"闯黄灯"之拿回扣。在一项关于采购从业者是否拿过回扣的投票调查中,结果显示有59.78%的人表示自己从来没拿过回扣;16.2%的人表示自己拿过回扣;5.59%的人想拿但怕出事;其余18.43%的人则表示,在他们眼里采购就是"肥差"。很多人都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没错,对于某些职业来说,腐败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职场如赌场,输赢全听天命;也有人说职场如战场,输赢全凭实力;还有人说职场如围城,输赢看心绪.其实不然,职场亦如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在职场中,上司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我们在企业中的职业线,无论是"好上司"或是"坏上司",也许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好下属"还是"坏下属".  相似文献   

13.
正"近君子,远小人",既是用人之道也是交友之道,这是齐桓公留给历史的启示。齐桓公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国君,曾称霸于春秋时期,就是这么一位"权无霸",最终竟栽在三个小人手里。宋代大文学家苏洵在《管仲论》中曾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小子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苏洵笔下的"三小子"就是齐国国君身边的三个小人:一  相似文献   

14.
王明钦 《领导科学》2005,(21):45-46
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说,小人难养。与小人相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就是说,你对小人亲近一些,他们就会做出违背情理的事;你对他们疏远一些,他们又会怨恨你。正如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说:“研究小人,是为了看清小人,给他们定位,以免他们继续频频地骚扰我们的视线。”北宋年间被时人称为“六贼”之一的王黼就是个典型的小人,他的发迹之路在北宋甚至整个封建社会中都有很强的代表性,从王黼身上可以发现一些小人得志的惯用伎俩。因此,研究王黼对当今如何选拔领导干部及识别小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黼(1079—1126),宋开封府祥符县(今…  相似文献   

15.
<正>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一些能力不强但很会来事的干部常常出人意料地脱颖而出,而一些能力强、业绩优的干部却意外落选,出现"君子斗不过小人"的现象,挫伤了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本文从君子和小人的表现入手,分析产生问题的机理。一、官场中君子和小人的现实表现一是君子走正道,小人走歪道。在官场上,一名干部想得到提拔,必须有领导发现、领导举荐,否则,即使你再优秀,也只能是埋在沙子里的"黄金",前途渺茫。  相似文献   

16.
误解是领导行为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由于受认知条件、信息误导以及小人谗言的影响,上司对下属有时会产生误解。这种误解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消除,不仅会给下属造成心理压力,而且会影响到下属的发展,损害上下级关系。因此,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面对上司的误解,并采取恰当的方式化解领导的误解,  相似文献   

17.
年轻干部职场的"露锋"与"藏锋"之举,究其实质,意在充分实现抱负、合理运用才能、巧妙借力环境、高效发展自我。为此,年轻干部在平衡抉择过程中务必看时机、看对象、看环境、看效果而理性判断何时、对何人"露"或"藏",以及如何恰如其分地"露"或"藏",如何使"露"或"藏"更有价值和意义。具体而言,平台完备时可借力展露,局势复杂则适度隐藏;时机成熟可借势表现,进退两难则低调表态;对象适宜可因人显示,小人当道则专门遮掩;任务具体可充分发挥,分享利益则主动隐没。  相似文献   

18.
<正>《论语·颜渊》中有这么两句话:"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谦谦君子帮助别人实现美好愿望,或完成好事,不帮助别人办成坏事。君子常常成人之美,小人善于妒忌,背后杜撰流言,就怕君子有益社会,所以常常成人之恶。  相似文献   

19.
谗言     
鲍鹏山  莫言 《领导文萃》2006,(1):163-166
要说孔子平生最厌恶最恐惧的是谗言,大约不会太错,他自己就明确地说——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对这句话,我们不妨用语言学家的法子分析一下,按语言学家的分析,这个句子叫“兼语句”,即可以把它变成两个句子:我恶利口。利口覆邦家。前者说明了孔子厌恶的为何物,后一句则说明了孔子为什么厌恶利口,因为利口会倾覆我们的邦家。所以,孔子对利口的厌恶来自于对利口的恐惧。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而以失败告终,在他看来,与一帮小政客谗言大有干系。以致他愤怒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大约是孔子被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谗言弄得失去了平常心了,在对语言问题上他几…  相似文献   

20.
做人说     
朱辉 《领导文萃》2012,(1):70-72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千百年来,无数家长、老师这样教育孩子。可是怎样学做人?又免不了搞"二元制"。大凡书本都是教人君子之道,强调为人要正直;而私底下,家长们又觉得社会复杂,怕孩子单纯会吃亏,难免又要传授一些圆滑应变之术。于是成年之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君子之道、小人之术间徘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