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是我党对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立足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权力制约机制的积极探索。"三权制约协调"机制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着本质的区  相似文献   

2.
周雪梅 《决策探索》2005,(12):43-44
常规组织织是指以官僚制组织为主的适应于工业社会的组织形式。任务型组织是相对于工业社会的常规组织而言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面对后工业社会的变动性、复杂性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官僚制组织注重的是制度、法规和正式职务,而不是个性。命令——服从的关系是一切官僚制的基本特征;而信任——合作的关系是一切任务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因此,在权力实现方式上,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在权力的发展史上,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权力实现方式,即强制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和诱导性的权力实现方式。官僚制中的行政权力的实现多靠“命令——服从”这种强制性控制,  相似文献   

3.
刘明泉 《决策》2013,(7):84-85
宋代的恩荫不但拖累了国家财政,而且也堵塞了社会精英的升迁之路,让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个制度的拖累下,大宋王朝以一天一个跌停板的速度走向了灭亡。北宋王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大肆扩招,隋唐的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全部保留下来,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又增设了一些新的权力机构,从此宋代官吏的快乐生活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权力制约机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权力制约的三种思路:以权力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5.
单位权力核心层博弈的形态主要有:争夺话语权、进行心理战、打造小山头、互放烟幕弹、培养代理人、彼此告黑状、互相不买账、寻找硬后台、互相挖陷阱。权力博弈的规制之道在于:正视公权,防止权力失真;合理分权,防止权力集中;适时控权,防止权力失控;加强清权,防止权力过多;重视督权,防止权力滥用;公开"晒"权,防止权力"发霉";依法明权,防止权力偏向;严管束权,防止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6.
秭归县是湖北省确定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单位.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们秭归县以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操作方式为切入点,以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为落脚点,以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为着力点,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规范提名动议权、考察评价权、讨论决定权,用人监督权,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7.
方莉 《经营管理者》2013,(28):339-339
党的十八大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国有企业新时期实现"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一个新课题。浅析,健全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防控机制,构建与供电企业相适应的监督体系,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和监督制约的关键。因此,供电企业应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社会对公权滥用的问题日益警觉,人民对政治清明的诉求日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体现了我们党顺应民意潮流,实行"自我限权""自我革命"的高度清醒与自觉。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管好权、用好权,保证权力不被滥用,让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32):10-10
到级政权的效率和稳定影响全国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县级政权是中国社会矛盾的集中区,在县级政权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便会在全国铺开。县委书记作为党在基层各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执行者,必须拥有相应的事权。然而,如果县委书记权力过大,又有可能引发县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要实现县委书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平衡,必须优化权力运行机制,通过厘权、制权、晒权、行权、控权、评权,规范县委书记权力。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 《决策探索》2008,(17):58-59
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农历正月,36岁的宋英宗病逝,20岁的皇太子赵顼当了皇帝,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血气方刚,总想做些事情。  相似文献   

11.
魏宁 《经营管理者》2011,(24):81-82
我国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为主要方向。大部门体制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必须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只有行政决策权相对统一,执行权相对集中,监督权相对独立,三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才能在机制上保障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王国华 《领导文萃》2013,(18):77-80
北宋末年,政局动荡,朝廷奸臣当道,民间起义不断;北方大金国蓬勃兴起,虎视眈眈。北宋各色人物轮流上台,此起彼伏,这其中,有一人曾呼风唤雨,深刻影响着决策者,甚至一度左右了政局。但随着时光的推移,此人已渐渐被历史淹没。他,就是道士林灵素。"聪明神仙"林灵素出山  相似文献   

13.
张懿 《经营管理者》2009,(22):334-334
权力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力举,它具有强大的控制力、支配力和强制力,能对社会生活的诸方面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能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是反腐败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有效预防和及时揭露腐败。本文阐述了腐败的实质,分析了权力制约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我国反腐败权力制约机制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素芝 《决策探索》2010,(22):27-28
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对权力的范围、实施对象和运行规则等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约束的一种体制。建立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就是要以法制化的规则和程序制约权力,使权力限定在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近几年来,尽管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但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消极腐败、违法违纪仍时有披露,居高不下,屡禁不止。究其原因,是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不力。当前,努力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已刻不容缓。为创新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改革权力配置,强化监督的制约性;完善监督制度,强化监督的法制性;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的实效性;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提高监督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2009年,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申了这个重要要求。有专家指出,这说明,关于中国的党政权力结构问题已得到非常明确的说明和布局,就是要把我国的党政权力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大部分,使这"三权"相互制约,并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本刊组织的建立健全"三权制约协调"机制专题研究得到了读者、作者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本期刊发四篇,希望能对读者、研究者和有关部门有所启发、有所裨益。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想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要及时揭露腐败行为,坚决查处腐败案件;在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领域、环节和部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腐败的发展蔓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靠法治制约权力,使国家机构和公务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确保权力在"刚性"的制度笼子里运行,有效防止腐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  相似文献   

17.
腐败和权力是一双孪生姐妹,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推行权力运行公开化和规范化,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本文指出,健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舆论监督机制,设立权力制衡机制,保障公民监督机制,是推进权力运动公开化与规范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权力是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其最终目标在于通过影响和制约他人的行为选择来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权力生态净化是指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政府公共权力管理机构围绕权力的生成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对权力运行环境、运行方式、权力效率等权力生态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权力生态净化的状况和水平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态势。探索权力生态净化的意义与路径,对于确保权力运行的健康有序、廉洁高效,以及促进领导干部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19.
惠美丽 《经营管理者》2013,(9X):348-348
<正>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指以积极防范为目标,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在权力行使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加强风险预警的防控机制。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旨在对权力运行各个方面和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实施有效防控和监督,重在预防可能产生的腐败问题,实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业务工作与廉政工作、思想防范与制度制约的有效结合,积极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领  相似文献   

20.
易中天  周琴 《领导文萃》2006,(2):136-140
不要以为变法就好。有好的变法,也有不好的变法。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不能只看动机,要看效果。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却很年轻,此刻正好二十岁。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宋神宗也不例外。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后面的两把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