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互相帮忙,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画线、排斥异己、掣肘使绊。有句顺口溜"进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进班子又进圈子是班子中的班子",就是对这种"小圈子"现象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2.
<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各种圈子内,这个圈子,由自己或他人人为划定。品牌就和人一样,无论其强弱态势如何,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品牌的目标顾客群。一般而言,大众品牌的圈子大,而高档奢侈品牌的圈子小。比如茅台酒的目标消费群小,它圈子也就小;而二锅头面向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单位内的边缘人即受冷落、不吃香的人,处在"鸡肋"位置,处于边缘岗位,从事边缘工作,入不了领导"法眼",进不了集体"圈子",发挥不发挥作用无关紧要,可有可无。那么,单位内边缘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又有哪些防范对策?一、产生原因(一)因"傲"被冷一是因性格孤傲被冷落。有的人性格内向、孤僻,工作上不善与人交流,生活中不善与人交往,独来独往,耍单帮,闷头干活儿,闭门工作,工作圈子没有推心置腹的同事,生活圈子没  相似文献   

4.
<正>在封建社会官场中,大官有圈子,中官有圈子,小官亦有圈子,可谓有官必有圈子,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叉,构成了封建时代独特的官场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文化是如何构成的呢?笔者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发现封建社会官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拉帮结派,形成官僚既得利益圈子,即连宗、拜把子和拜门。  相似文献   

5.
第一条 必须有一个圈子。无论如何做都是画地为牢:不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所有人的敌人;加入一个圈子,就成为另一个圈子的敌人;加入两个圈子,就等于没有加入圈子。只有独孤求败的精英才可完全避免圈子的困扰——这种人通常只有一个圈子,圈子里只站着老板一个人。  相似文献   

6.
<正>当下官场,"圈子"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对优秀青年干部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官场"圈子"虽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但在面对优秀青年干部时,往往会降低门槛,主动拉拢。原因很简单,"圈子"要想发展壮大并长久存在,必须有潜能十足的新鲜血液加入。因此,优秀青年干部更应看透"圈子"的本质,抵住"圈子"的诱惑,在大声说"不"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完成对"圈子"的跨越。对官场"圈子"的"病根"要看得透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其目的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圈子一说,在百姓而言只是个生活范围的概念,但在政治系统中,却是一个官员安身立命的本钱。在政治词汇中,与圈子相近的表述还有很多:宗派,帮派,山头,派系(或一般称“xx系”),党羽,势力,班子,集团(体)等等。一个圈子就是一股政治势力,要想完全置身事外,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被边缘化了:上边没有人照顾你,下边也不会有人追随你,孤家寡人一个,既成不了气候,也就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朝中有人好做官”——被人推荐赏识和提拔了,你就应该站到这个人的队伍中,如左右摇摆,不但会被这个圈子抛弃,也很容易被别的团体不齿,也就很难混下去了。对圈子的研…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是讲究圈子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彼此唱和,拥抱取暖。圈子无好坏,圈子是客观存在的。圈子是一个生命体吗?圈子里的人都是谁,都是什么样的,是大致差不多吗?多人一面,还是少人一面?生命体有不同的器官,不同的组织形式,才可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圈子,看不见摸不着,却又随处都有。一般来说,人都不愿离群索居,而喜欢"呼朋唤友",因此,许多人会因爱好而结成圈子。在圈子里,彼此可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技艺,增添生活情趣。这样的圈子,是值得倡导的。然而,有一种圈子,却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这就是腐败圈子。权力圈子——人身依附,"共荣辱、同进退"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事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选准用好干部不仅关系到干部自身的发展,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近年来,一些腐败窝案暴露出来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备受舆论关注,人们用"一查一大帮,一动就塌方"来形容看圈子选人用人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怪象。笔者认为,干部选任中  相似文献   

11.
<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个大小不一特色各异的"圈子"。别小看这个平时未必起眼的"圈子",当它们达到一定规模时,形成的"核心竞争力"还真不容忽视。读《资治通鉴》,捡起两个互不相关的故事,以此管窥一下"圈子"的力量。《资治通鉴》第二百七十三卷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庄宗刚刚消灭后梁,后唐重臣郭崇韬初到汴梁、洛阳时,收  相似文献   

12.
有效防范领导干部中的"小圈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片《生死抉择》中,严副书记“谆谆”诱导李高成:每一个聪明的领导干部都要进入一个“小圈子”,只有进入一个“小圈子”,才能保护自己、不断“进步”。这种思想认识,在我们个别领导干部中确实存在。而且有些人正在刻意营造、精心编织自己的“小圈子”,以追求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效果。这种小圈子看似寻常,却影响了党的团结和统一,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一领导干部中的“小圈子”,就其实质来说,是借助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特殊利益集团。那么,这种“小圈子”是如何编织起来的呢?一是以交情为基础。大凡能够进入某个“小圈子”的干部,有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抓贪腐抓出了一些窝案,“打老虎”打出了团伙,所以又有人感慨中国“关系社会”的“劣根性”。这种认识虽然情有可原,但这样的思维是不全面的。关系与圈子就和法律一样,都是工具,可以用来为恶也可以用来为善,且都是一个社会治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不过一个是非正式机制,一个是正式机制,各有功能,也各有利弊,需要相辅相成才能带来好的社会治理。好的关系治理可以带来和谐关系、礼治社会、自治团体和社群伦理,但关系和圈子若在没底线的人手上,就成了特权、后门。裹挟进圈子的人,称兄道弟,互相吹捧,出了问题,百般包庇;对圈子外的人则多方刁难,排斥打击,落井下石。同样的,法律落在这些人手上也一样为恶,走漏洞,操控立法,造就一堆“华尔街肥猫”,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有三个圈: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人人都在这三个"圈"中忙碌,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工作好是生活的本钱,家庭幸福让人感到天伦之乐,广交朋友让人感到社会的温暖.这三个"圈"是紧密关联、相互影响的.走得好,一辈子活得顺心、潇洒;只要其中有一个"圈"走不好,出了问题,就会连累其他"圈子",让人情绪低落,心灰意冷.  相似文献   

15.
正依照闲人的日常行为表现,笔者为他们画了几张像,分别是"邮递员""蜘蛛侠""撞钟僧"和"驸马爷"。有些人将领导交代的工作转嫁给资历浅的同志,自己能逃就逃、能躲就躲,主要工作变成端茶倒水、传话跑腿;有些人一门心思找路子、攀关系,嘴巴很甜,很有眼力见儿,就是不做实事,像蜘蛛一样整日忙着"结网",扩大人脉圈子;有的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工作,混日子;有的人自以为有背景、有后台,整天尸位素餐,工作不  相似文献   

16.
贺飞 《经理人》2008,(12):134-137
“圈子”是什么?它是中国人生活的文化,它代表社会地位、人脉和财富。中国的商人对于“圈子”的理解就是:它是一个城堡,对于外人是封闭的。  相似文献   

17.
<正>圈子文化是一种抱团取暖的暧昧,在这种政治生态下,很容易形成攀龙附凤的"家天下",很容易造成投桃报李的利益输送。根除圈子文化要重建官场生态环境。砍断权力树根。圈子文化实行的是家长制,那些位高权重的"家长"就是圈子文化的根。没有这些"家长"  相似文献   

18.
<正>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医疗保健制度的日益完善,使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延长,男性为75.6岁,女性为81.4岁,居世界各国长寿之冠。据预测,到2020年,日本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23.6%,平均每4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银发老人。  相似文献   

19.
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与不同层级的个人和群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与心理距离,包括与上级、同级和下级的人际关系(罗家德:《关系与圈子——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现象》,《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由于上级在组织资源和权力分配、重要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审批、重要决策权力等方面控制或影响着下级,一些领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作为最佳利益选择.  相似文献   

20.
卫金桂 《领导文萃》2010,(17):135-136
<正>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有很多涉及中国的内容,中国历史人物也反映在其中。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让中国人推荐,应该有哪三个人获选?结论虽然五花八门,但一般跳不出以下几个圈子:帝王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