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属心存芥蒂的表现有副职领导分庭抗礼、核心下属效能降低、功勋下属心态失衡、普通下属如履薄冰。下属心存芥蒂会造成组织成员"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工作进度"缓不济急",缺乏执行力;组织生态"乌烟瘴气",缺乏竞争力。打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芥蒂,需要领导者注重知人善任,主动"化干戈为玉帛";强化领导威望,确保"一碗水端平";提升工作素养,担当"行家里手";优化组织氛围,践行"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2.
领导有效性不但取决于领导者素质、领导方式,还要受被领导者、领导环境的影响,提高领导有效性的途径有:注重领导者素质的提升;根据所处的领导情景采取合适的领导方式;运用非职位权力影响力;充分激励下属积极性;合理授权等。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与执行是领导活动过程中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个环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得以有效实现的完整过程。在领导力视角下探讨如何提升执行力的问题,我们认为,执行是贯彻领导活动决策意图、实现领导活动组织目标的关键环节,执行力就是领导者带领干部群众共同实现领导活动决策意图和组织目标的综合能力。常言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缺乏高效执行力,一切领导活动也就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正如习近平所深刻指出的:"我们的所  相似文献   

4.
所谓领导者被下属"劫持",从重度上讲,指领导者实质上丧失了对领导工作的主导权,自己的领导意图和领导行为受制于某个下属,无法自主地运用法定的权力,自己的权力、权威、尊严和影响微乎其微甚或荡然无存,自己只是名义上的领导,是典型的自己当官、别人当政;从轻度上讲,指领导者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背景下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上过于依赖某位下属,下属则以这种依赖来反制甚至要抉领导,而领导却一时缺少有效的手段采制约下属,不得不与下属达成某种妥协,迁就和容忍下属一些明显过分的要求和行为.领导被下属"劫持"与领导对下属充分授权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前者,领导是无奈的,也是无力的,下属左右着领导;而后者,领导仍是权力的操控者,能自主地指挥下属.  相似文献   

5.
领导提升自己属下的执行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让把布置下来的任务完成的更好,也能迅速的领悟领导的意图。怎么样提高属下的执行力呢,首先要有效地调动员工的上进心及工作积极性,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等。本文通过对执行力的理性思考和现状分析,提出提升下属执行力中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抱怨是指下属因对领导者心存不满而说领导者的不是。下属抱怨是领导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领导者对下属的抱怨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会对下属产生不同的影响。充耳不闻、漠然置之的,下属以为其麻木不仁;怒形于色、大动肝火的,下属以为其心胸狭隘;表面接受、实则应付的,下属以为其官僚虚伪。由此看来,对待下属抱怨的问题,领导者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陶建宏  贾盼 《领导科学》2020,(1):99-101
领导排斥行为的产生是领导者个人因素、下属个人因素及组织环境因素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领导排斥行为的危害在于:领导形象难以塑造,容易失去民心;影响组织积极氛围建设,导致不良风气形成;造成人才流失,致使组织绩效下降。遏制领导排斥行为,应引导领导者提高道德素养水平,提升领导者的气度格局,增加领导排斥行为的成本和风险,制定明确合理的晋升制度和薪酬体系,建立完善的组织申诉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长久以来,经典的领导理论探讨的核心是作为上级的领导者如何有效影响下属行为的问题。但是,也有学者反其道而行之,将研究视角转变为考察员工如何有效管理和领导自己,即自我领导。自我领导理论根植于自我控制理论,并深受Kerr和Jermier的取代领导者观念的启发,成为领导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总的来看,研究内容聚焦于自我领导的内涵、行为模式、领导效能和跨文化比较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10.
<正>提出并实现意图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如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理想化的意图就会成为空想化的"画图",激动人心的愿景就会化为无影无踪的泡影。在决策过程中,领导意图过于理想化,对前景的设想过于完美,对困难的考虑过于乐观,对下属的要求过于苛刻,就会使理想化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打开领导有效性的黑箱:领导行为和领导下属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学者一直从领导者和领导下属交换两个视角进行领导研究,但两种研究从来没有整合,领导行为到领导有效性之间一直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黑箱。本文整合两种视角,运用中国医药企业的615个样本检验了领导行为、领导下属交换对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发现:(1)变革型领导有助于员工绩效、满意度、额外努力和组织承诺的增加;权变性奖励有助于员工绩效的增加;例外管理导致员工满意度的降低;放任型领导导致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降低。(2)变革型领导既通过领导下属交换的提升引起员工绩效、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增加,又直接引起额外努力的增加;权变性奖励(例外管理、放任性领导)完全通过领导下属交换的提升(降低)引起员工绩效、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增加(降低)。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局限和有必要继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行政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决策,而决策的方式、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行政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这也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领导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标志。在日常工作中,行政领导既是指挥者,也是执行者和示范者,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下属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在1955年就曾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个著名论断。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保证。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万事难。要稳定职工队伍,增强凝聚力、创新力,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就是要靠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艺术是提高行政工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要实行有效的领导,领导者不仅要靠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且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良好的习惯是实现创新的基本保障;此外,领导者的执行力也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对于任何组织和下属,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为什么有的领导者被下属认为是可信的,而有的却不行?对于中西方的领导者,下属评判上司可信与否的标准是相同的吗?不同文化下领导者的可信性具有怎样的共性与差异?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回答,以期对本土与跨文化的领导管理提供一些启示。一、西方有关领导者可信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对下属实施激励是其永恒的课题.企业领导与其他方面的领导相比,其激励下属的方式、方法有重大差别,对于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更具有特殊性.企业的领导者在激励下属时必须注意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上下级博弈中的内隐领导主要体现为领导者能够抓住下属判断的最重要信息、维系下属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印证下属最原始的正向预期、满足下属最在意的素养标准。其起点是领导者对自身"优秀"的定义,作用基点是下属的认知图式,追求的效果是达到上下级间感知的一致性。领导者要激活内隐领导,就需要在管理中用心用情构筑良好氛围,观心得道剖析认知图式,积极打造建言与信息分享文化,构建心理感知的双向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同事之间特别是领导与下属之间因看法相左、分歧较大导致意见不一,是工作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面对下属的不同意见,领导者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英明领导诚心实意希望下属多提中肯意见,而个别领导视下属的不同意见是对其领导权威的挑衅。面对下属的不同意见,领导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与应对举措,既能充分显现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直接影响到下属政治前途的发  相似文献   

18.
领导者在实施领导和决策行为时,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有时难免会对组织的整体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单纯依靠领导者的自我调整和自我纠正很难实现修正。掌握某方面优势的下属适时地对领导者实施逆向领导,能够弥补领导者专业知识的不足,修正领导者因领导风格对单位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下属要对领导者实施逆向领导,就要成为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和愿景的重要资源,帮助领导者成长,理智地看待领导者。同时,自身还要具有实施逆向领导的信息、地位资源,以及实施逆向领导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领导者,仅有一个好的决策还不行,还必须要求下属有很强的执行力。提升下属执行力,要紧扣"三要三不要"标准,即:要雷厉风行,不要拖拖拉拉;要严细认真,不要马马虎虎;要依规办事,不要随随便便。  相似文献   

20.
<正>领导是指领导者依靠由权力和人格所构成的影响力,去引导下属实现自己的意图和追求的目标。战略的形成是领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备战略思维能力是衡量领导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它代表着一种能力、一种境界、一个认识基点,标志着认识问题的角度、幅度、深度和广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不断涌现的挑战,提高领导干部战略思维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