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7):26-27
正城管,已经成为一个舆情"火药桶",哪怕是一个小火星,都动辄引爆大危机。4月19日,浙江温州苍南县的城管与群众冲突事件,再次推到多米诺骨牌,由一起简单的处理城市违章事件,迅速演化为一起引发上千群众参与,并造成一名路人和五名城管人员受伤的群体性暴力事件。苍南城管事件再次再一次为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敲响了警钟,不能再让这个"火  相似文献   

2.
一周声音     
2010年社会泄愤事件时有发生。如车祸、非正常死亡、医疗事故、城管打人等。民众围观并继而出现严重的打砸抢行为。参与者大都与事件双方都没有直接利益。只是为发泄对当官的和富人等强势人群的不满——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在其微博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事件后,个别领导者害怕新闻媒体报道,致使流言、谣言引导群众的情绪,演变为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财产损失。所以,提高各级领导者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08,(4):19-19
就1月7日发生的"天门城管打人致死事件",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会议发表声明,表示城管执法战线的全体同志应当对此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查找问题,迅速整改;同时宣布2008年将启动"全国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动亲民、文明、和谐的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建设。声明指出,"粗暴执法、粗暴管理"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打骂管理  相似文献   

5.
就1月7日发生的"天门城管打人致死事件",1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会议发表声明,表示城管执法战线的全体同志应当对此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查找问题,迅速整改;同时宣布2008年将启动"全国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动亲民、文明、和谐的城管执法队伍新形象建设。声明指出,"粗暴执法、粗暴管理"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打骂管理  相似文献   

6.
城管执法面临的困境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矛盾交织凸显的结果。而城管打人已经成了一种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本文从城管的行政主体资格、行政处罚法的职权分类以及法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城管打人属于城管执法人员的个人行为而并非职务行为。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群体性事件频发,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经验表明,群体性事件如果在一段时期内长期居高不下,势必导致群众的抵触情绪上升,可能动摇群众对政府的信心,从而产生潜在的政治危机。为此,要从根  相似文献   

8.
曹任何  王君 《决策》2009,(4):62-63
说服力是群体性事件能否有效处理、平息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领导者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说服群众的能力,是摆在每一个基层领导者面前的一个突出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昕 《经营管理者》2009,(16):356-356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由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日益增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已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一道难题。因此,了解并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我国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特点1.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性和大规模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引发矛盾的主要问题根源,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拆迁,城市改造,事件处置不力,大项目上马导致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这些群众的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或者政府引导,对政府和管理者产生了怨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1.
李昕 《经营管理者》2009,(18):191-191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由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日益增多,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已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一道难题。因此,了解并掌握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因素,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做好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一、我国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状特点1.群体性突发事件呈现多发性和大规模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引发矛盾的主要问题根源,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强制拆迁,城市改造,事件处置不力,大项目上马导致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这些群众的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或者政府引导,对政府和管理者产生了怨  相似文献   

1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从群体性事件的五种类型来看,其主体为人民群众。审视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的根源:机制转型中的利益矛盾;行政执法不力导致的官民矛盾;社会不满情绪积聚的矛盾。广大领导干部为此要针对具体矛盾,用亲民、爱民、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理念妥善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决策探索》2009,(11):7-7
一是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或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大纠风工作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二是切实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工作。畅通和拓宽信访举报渠道,进一步优化信访举报环境。认真解决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是认真做好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农村信访总量居高不下,并呈上升趋势。群众信访的问题大多数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少信访问题错综复杂,往往是正常的群众上访与群体性事件交织在一起,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正常上访与个别别有用心的挑拨交织在一起。这些都增加了我们做好新时期农村信访工作,控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也频发。由此而引发的群众非法集群阻断道路或停尸闹丧以及冲击办公场所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涉及本地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发生后,以"维权"为名,纠集老乡"集群闹事"现象日益增多,交通事故的受害方或因不服从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交通事故经济赔偿不满,或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挑拨下,聚众阻断道路,攻击事故施害方和执法交警,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后果。作为基层执法部门,在交通事故中处理类似事件,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分工,交警对于群体性事件束手无策,也间接造成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上升。本文试图从经济、法律和地方风俗习惯的角度对交通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原因进行了较深入探讨,并提出对交通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工作中要强化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提高交通事故处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改革交警执法权限,转变交警执法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寻求社会的理解与配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麻彦伟 《领导科学》2005,(23):16-17
近年,各地因项目建设和企业占地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乡镇政府处在农村基层第一线,既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站在比群众更高的角度着眼于当地未来的经济发展。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乡镇政府该如何提高应对能力呢?笔者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处理此类危机事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事发原因因势利导,并灵活运用多种措施妥善处置。在具体操作中可参考以下五项调处原则。一、正视危机存在原则乡镇政府的工作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乡镇的各项工作无不牵涉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几年,各级政府都在通过招商引资和…  相似文献   

17.
耿瑞珍 《领导科学》2012,(23):34-36
近年我国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群体性事件表现各异,原因复杂.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利益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群体性事件虽然无法完全杜绝,但也并非不可控制.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思维进路,一方面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对已出现的问题要应对有序.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明确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由 对于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渠道的不畅、公共决策的失误和不当行政、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分配不公、官员腐败、制度缺陷等.笔者认为,利益失衡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是一定的人群(阶级和集团)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一定条件下的选择,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追求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所以,利益问题是引发人们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深化改革开放之际,社会的各种经济政治矛盾交织在一起,基层社会作为中国的底层社会,是矛盾冲突的多发区。本文以笔者曾工作经历的M县B镇"1.12"群体性事件为分析对象,对事件中个别群众的政治心理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有效预防控制地方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杜芸 《经营管理者》2013,(29):267-26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民人数的集聚膨胀,网络舆情在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完善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有助于政府有效的引导事态发展。本文对当前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引导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理念偏差、信息公开不健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舆情表达机制等网络舆情引导策略,以提高基层政府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6月22日,贵州省瓮安县因为一个女中学生的自杀,引发了不明真相的人围攻政府部门以及打砸抢烧事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之一。事过4个月零15天,在河北省内丘县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但是,一样的开端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在全国诸多学者和媒体剖析瓮安县群体性事件教训的同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