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9,(2)
对于所谓的"潜规则",其内容谁都明白,它比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厉害,谁不遵循这种"规则",谁就会受到这种"规则"的排斥、惩罚。所以,一般的企业都很惧怕这种"潜规则"。然而,你必须要学会它、"尊重"它,不然就根本进入不了你想进入的这个"圈"中,即便是进去也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很快就会被这个"圈子"抛弃。但是,"潜规则"迟早会被其他途径逼出真相。—黄苏/上海  相似文献   

2.
鄂璠 《领导文萃》2012,(3):69-72
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周敬青选择了"党内潜规则"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党内潜规则如网似雾,在党内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清除起来也往往如陷迷阵,如缠丝网,云里雾中,无从下手。确实已经到了该把党内潜规则  相似文献   

3.
8年前,新加坡客商王泉成在"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福建省安溪县投资亿元兴建了该地唯一的四星级酒店,因不懂"潜规则",不让吃"霸王餐",不愿交"糊涂税",遭到地税部门的报复性执法,导致事业难以为继,只能黯然选择离开.  相似文献   

4.
党国英 《领导文萃》2007,(11):109-111
有的地方之所以潜规则深深地束缚着人们的生活。完全是因为正式规则或“明规则”存在根本缺陷 自从吴思先生出版了他的《潜规则》以后,这个做了书名的词语也空前流行了。这个词流行以后,我心下曾将它等同于“非正式规则”这样一个术语,可仔细想一想后又以为不妥。另外注意到很多人把“潜规则”等同于“坏规则”,也觉得不是太对头。  相似文献   

5.
陈振烨 《经理人》2009,(1):34-37
谁将是下一个三鹿和百度,还有哪些行业潜规则不为众人所知?《经理人》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几十个细分行业进行了调查和摸底。说“行行都有潜规则”一点也不为过,有些可能你原本没太留意,有些则是你闻所未闻的。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下决心整治所谓的"关系网"、"潜规则"。干部怎么用,由组织部门考察,听取群众意见,党委集体决定,按程序办。谁再打招呼、递条子,就要曝光,让大家来监督。现在,用人上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某个干部优不优秀,群众眼里有杆秤,领导心里也明白,但到实际任用时,结果却与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大相径庭。这其中作祟的,是一些领导干部的私心  相似文献   

7.
赵菊梅 《领导文萃》2013,(18):42-45
人们通常认为袁世凯老奸巨猾、饱经世故,张作霖不过是"一介武夫"而已。在与袁世凯交往期间,张作霖也总是见谁跟谁说:"我是一个武人,不懂政治。"其实,张作霖是善于搞政治权术的。正如他对奉系军阀中号称"小诸葛"的杨宇霆所说的那样:"军队的事情,我不如你,但是要说玩政治,你们都玩不过我。"交锋一:借辛亥革命之机,打出"保皇"和"独立"的旗帜,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说:"这些年,一些潜规则侵入党内,并逐渐流行起来,有的人甚至以深谙其道为荣,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潜规则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不是依照正常的规则,而是借助权力、金钱、关系、面子、人情等非规则的方式进行利益交换和权力博弈。当前,领导工作中潜规则的生成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根源,而且破坏党内民主、恶化政  相似文献   

9.
<正>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人与人的关系被扭曲、受污染,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司空见惯,五花八门的"关系学"大行其道,人们习惯找关系"摆平"、靠关系"搞定",人际关系被搞得歪东倒西、走形变样。然而,在正风反腐的大势下,曾经通行的"潜规则"开始不灵了,一度热门的"关系学"开始降温了。由此我们不妨深思,究竟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潜规则作为我国官场文化的一部分,是备受各级领导干部关注、群众热议的话题。然而,潜规则所处"只能做,不能说"的悬疑状态与"有人做,无人说"的神秘氛围并未因这种关注而根本改变。其实,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潜规则只是传统"官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潜规则的生命力就在于对企业的内外部运作发生作用。无论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的领导者都在意识或潜意识中运用潜规则来实现企业与个人的成功,能否成功驾御企业"潜规则"往往是他们能力  相似文献   

1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百慕大度假期间,我曾仔细观察了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的这张照片。就在我读完这张面孔时,有位年轻的女子来清扫屋子。在此之前,我曾发觉她很健谈,于是我请她先看一看这张照片的右半边脸,然后再看看左半边脸。她告诉我,她完全不认识照片上的人是谁。“天哪,这两个半边怎么完全不一样啊。”她边看照片,边惊奇地说。我问她,她更喜欢这个人的哪半边脸,是左半边还是右半边。她毫不迟疑地说,她更喜欢左边部分。只是在我请她用专门的特质词描绘一下这人时,她才觉得有些为难。根据我解…  相似文献   

13.
混规则     
郑连根 《领导文萃》2005,(11):102-104
混规则是我自己造的一个新词,这个词源于规则和潜规则。规则是公开的,可以在阳光下晾晒的,可以堂堂正正地与人言说的,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这类的交通规则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组织纪律,就都属于规则;潜规则多藏在暗处,不怎么正当,上不了台面,它需要大家心照不宣,以高度默契的姿态去遵守,比如张钰所说的影视圈有所谓的“先上床,后上戏”之类的说法。“混规则”还得从两个人物说起。两个人物中的一位是某著名歌星,前一段有媒体称她“复出”了。其实她什么时候也没宣布过“退出”,她的工作单位也没有宣布过。那么“复出”之说由何引起…  相似文献   

14.
解读官场潜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恩泽 《领导科学》2004,(22):12-13
一石激起千层浪。福建省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致人民网的一封信公开后,舆论沸沸扬扬,一时间,官场潜规则被拎到台前示众,成为人们评说的焦点。心照不宣的护官符官场潜规则是官场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的一些不成文但又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但恰恰是这种难以冠冕堂皇地摆在桌面上的非正式规定,这种约定俗成的官场游戏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官场运作。官场潜规则是不登台面但颇具约束力的官场办事规则。官场进退维谷,只有深谙潜规则的人方能顺利通行。如果有谁不“安分”…  相似文献   

15.
<正>要全面治理潜规则,全力破除潜规则,祛除顽疾,激浊扬清,就要扎实走好"三步棋"。第一步:立规。要真正破除潜规则,就必须完善和明确明规则。要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以刚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屡禁不止,特别是在少数部门和单位,选人用人上存在的与现行组织人事工作规章制度相背离的"潜规则"呈现蔓延之势。所谓选人用人"潜规则",  相似文献   

17.
宋萧 《经营管理者》2007,(9):100-101
<正>她,一个不愿与人"分享"丈夫的单身母亲;她,一个为维护尊严被人骂做傻子的普通妇女;她,一个只为生计走上街头摆摊卖水饺的小贩;她,却用二十年的时间缔造了一个"跨国品牌"的奇迹。她的名字叫臧健和。  相似文献   

18.
鲁振鸿 《领导文萃》2013,(7):128-130
早晨起床时,老婆说:"我昨晚梦见我被领导潜规则了。"我调戏了老婆一句:"你们领导开始喜欢水桶腰了?不过潜规则也没啥不好,当下混社会到处都是潜规则,你要习惯潜规则。"老婆气道:"哪天我真被潜规则了,有你哭的时候。"我倒是不以为然,呵呵一笑:"好啊,我还从来没被潜规则过呢,那你先尝尝鲜儿。"刚到单位,领导就把我叫进办公室谈话,并同时把我下调到分公司任职的坏消息告诉了我。"为什么是我?我可是老员工,我工作能力可在那里摆着了。"  相似文献   

19.
正站在客观角度分析激励"潜规则",不难发现它已如影随形地潜入各行各业,并引起了不同领域的共同关注与深入探讨。激励"潜规则"虽然是一种非正式激励方式,但不可否认,在组织长期发展过程中,这种独特的激励价值观已逐步被视为一种"组织文化",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就组织短期发展而言,干部激励"潜规则"能为干部带来工作成就感,提升工作满意度;但以战略发展眼光看待激励"潜规则",就会发现其存在巨大危害性,它不仅滋生了  相似文献   

20.
正在昂山素季公开声称不管谁是缅甸新总统,她都将发号施令后,缅甸未来的政局平添了不少不确定性因素。不论昂山素季是在说下任总统没有权力,还是自己将作为获胜党的领袖做出所有决策,她的意思都很清楚:即使缅甸宪法规定了缅甸是一个总统制国家,不论未来的缅甸总统是谁或者来自何方,她都将是那个站在总统之上、拥有最高决策权的人。昂山素季说这番话的底气来自全国民主联盟在此次大选中的"压倒性胜利",也来自全国民主联盟对昂山素季本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