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视野     
<正>在我们为何需要底线制度所谓底线制度,就是必须建立制度的刚性和权威,以彰显其神圣与严厉。为什么特别强调底线制度?因为现实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了我们的制度不是缺内容,不是缺形式,缺的恰恰是执行与权威。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铁腕治吏,"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来,充分显示了制度的刚性,树立了公众对制度的信心。"八项规定"之所以具有"杀伤力",令党内不良分子闻之丧胆,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绝对的权威性,只要你敢触犯,无论"老虎"还是"苍蝇",统统都得落网。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这既是党员干部秉承政治操守的题中之义,也是锤炼党性的必然要求。高标准与守底线辩证统一、不可割裂。守住底线的根基在于坚持高标准。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党员干部如果错把底线当成高标准,心中无信仰、肩上无担当,钻政策的空子、找法规的漏洞,就会迟早突破底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岳阳县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大力整治“四风”问题,严格落实抓一把手、抓典型、抓评议的作风建设“三抓”举措,始终以“进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干部队伍作风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不容忽视的是,新常态下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不作为、不善为、乱作为”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主要表现 (一)不作为日趋严重 1.明哲保身不敢作为.一是怕出问题不作为.有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发生偏差,认为现在上面要求越来越严,稍不注意就违反相关规定,甚至会触及底线受处分,于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宁愿不做事也不愿犯错误”的心态,选择了干脆“不做事”.二是怕得罪人不作为.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每位党员干部都应坚持政治立身,注重政治自律,内外兼修淬炼更强党性,做新时代的政治"明白人"。严守政治纪律"高压线"。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就党员干部而言,政治纪律和规矩是"高压线",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新挑战,必须严守底线、勿碰  相似文献   

5.
正"不作为"和"乱作为"虽然只是发生在公务员队伍的少数人身上,但是危害大、影响广,必须下气力予以根治。从表面上来看,"乱作为"的危害比"不作为"更直观、更明显,让人感觉"乱作为"比"不作为"危害程度大,但实际上,"不作为"的危害程度一点不小于"乱作为"。要清醒地认识到"不作为"与"乱作为"二者皆不可为,都必须严肃认真对待。"不作为"与"乱作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比如,一个习惯于"不作为"的人被赋予了重要职  相似文献   

6.
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危害、导致难以承受的后果。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堕落腐化就是突破逾越了底线。新时代,党员干部须必须充分认清底线、科学设定底线、始终坚守底线,切实铸牢拒腐蚀、守清廉的思想防线,扎实履职尽责。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乱作为一直在不停地上演。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贪腐官员往往都有很多胡作非为的"政绩"。究其根本,乱作为是利己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结出的行为恶果,是思想腐化变质的产物。乱作为,轻则劳民伤财,重则祸国殃民,其危害不亚于"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党员干部应吸取历史和现实教训,正确作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贯彻落实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依据和准则,提出党员干部要在守住纪律底线上作表率。从现实情况和反面典型的教训来分析,几个关节点需要引起重视、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9.
源于领导职位与权力的强大"气场"在形成个人威信的同时,也容易使领导者习惯于做事过程中的"说了算",以及被下属仰视和追捧,进而引致威信向"官气"的不断异化。这主要源于领导者容易将职位权力视为"造势"的条件,将领导权限作为谋私利的工具,将成绩贡献作为跨越底线的保障,以及将奋斗经历当成不作为的借口。为避免威信与"官气"混淆,领导者应关注民众,明晰责任;多"接地气",准确定位;注重实效,少谈"曾经";态度亲和,做事公正。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党员干部,关键时刻敢不敢碰硬、能不能坚持原则,是对党是否忠诚、贯彻号令是否坚决、政治上是不是"明白人"的直接体现。有些党员干部自称政治上明白,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但一到较真的时候便"口是心非",担心"伤和气、影  相似文献   

11.
<正>严守政治信仰。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政治信仰作为修身立业的"定盘星",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坚守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把握政治领导。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坚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  相似文献   

12.
<正>中组部新近下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注意识别和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和纠正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速度,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同时还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政绩的综合分析,全面历史辩证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一、《通知》体现中央干部政绩考核的"新思维"中组部的《通知》让我们看到了中央"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的精神,促进各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各地纷纷开展"乱作为""不作为"专项整治活动,旨在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落实"三严三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乱作为"是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的主要表现。"不作为"是指领导干部懒于履职,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使命感不强,不愿承担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压反腐使得"乱作为"现象得到抑制,但"不作为"现象又严重滋长,陷入了"乱作为"与"不作为"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正>一、牵引思维——组织工作要有顶层设计意识。组织工作也要有牵引力,明晰改革与之相关的内容,明确组织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研究制定提高领导班子领导水平、加强党员干部改革能力的有效措施等。二、底线思维——组织工作要有危机管理意识。要针对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制订各项工作预案,从最难入手的问题开始,从守住底线开始,逐项落实预案,最终战  相似文献   

15.
<正>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从严治吏。作为宏观与微观接合部的县一级党委,要想进一步加强对县乡干部队伍的管理,必须做到三个"务必"。务必加强日常监管。要督促全县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县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  相似文献   

16.
正谨防沦为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的"木头人"。这里所说的"木头人",是指一个人思想不开窍,木讷、呆板,如同榆木疙瘩一样,无活力、无动力。这种所谓的"木头人"有的并非思想僵化、固化,而是奉行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做事就不会出事"的保守主义,自认为明哲保身,实则是不作为、不担当的表现。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新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面对时代重任、人民重托,要切实摒弃碌碌无为、我行我素的思想,时刻不忘初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做好"两个清理",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只有干净利落地清除腐枝烂叶,认真清洗污垢,才能为烹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优化基层干部队伍就要像洗菜一样,清理掉不作为、为所欲为、贪污腐败、群众极度不满意的干部,同时也应洗清以权谋私等不正思想。二是当好"掌勺人",做好基层工作。菜烹得香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吏和"为官不易"日渐成为干部管理的新常态,一些潜规则逐渐被打破,一些不正当的利益刺激没有了。在干部队伍风气大为改善的同时,也出现了不作为、不担责的消极苗头,从严治吏和干部激励似乎正在形成一对非此即彼、你伸我缩的"矛盾体"。完善从严治吏新常态下的干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领导干部要切实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媒体的行家里手。"作为党员干部,不能用不争论、不炒作、不发声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这些讲话和指示,为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媒体采访提供了遵循和指南。  相似文献   

20.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必须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谨防"破窗效应"的发生。绷紧"警醒之弦",确保警钟长鸣。党员干部要树立危机意识,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维护国家利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严格工作纪律,密切联系群众,时刻保持警钟长鸣。扎紧"制度之笼",严防有隙可乘。制度规定是保障群众路线按照预期方向进行的关键因素,任何人都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