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破格"提拔,《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破格提拔程序另行规定。"《公务员法》进一步规定:"公务员  相似文献   

2.
<正>《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根据这一规定,近年来各地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一些在特殊时期有过突出贡献的优秀年轻干部被破格提拔,走了上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但正因为这些干部的提拔"破"了常规之  相似文献   

3.
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我们往往会要求领导干部有一定的资格、资历,要经过一定台阶的锻炼,因为只有这样,领导干部对基层和全局工作才可能有一定的掌控并具备相应的领导能力.《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的提拔任职资格作了七项原则规定,同时又指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那么,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如何正确处理资格要求和破格使用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20-21
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年轻干部违反相关规定被破格提拔,被群众举报后,先是引起媒体关注,而后遭到调查,最终又被提拔他们的政府和部门"打回原形"的事件。然而,这些看似已经结束的"闹剧",不应该就这样仅以当事人被免职收场。干部任用事关重大,"破格"提拔更要经得起考验,尤其是涉及官员子女、亲属的一定要严格履行制度程序,严格遵守规范执行。在官员提拔过程中,保证程序正义尤其重要。一定意义上而言,在选人用人之前,  相似文献   

5.
年轻干部被火箭提拔后常遭遇周围人群的各类"暗黑推断"。这已不单单是年龄、资历因素所致,更是民众政治信任不足、组织程序正义不明、干部业绩成效不硬、口碑基础不牢等层面因素共同影响下的不良后果。想要避免如此推断而正身正名,就需要组织对拟加速提拔者提高标准,落实程序正义,对晋升提拔机会进行更公平的分配,并对被提拔后无所作为者严肃惩戒。  相似文献   

6.
《领导广角》2000,(12):51-51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坚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选人才;选拔年轻干部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既要坚持标准,又要别具一格。要坚决抛弃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以及凭个人好恶选人等妨碍识别和使用优秀年轻干部的种种陈旧观念和偏见。要全面、正确、客观地看待年轻干部。要讲台阶而不拘泥于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  相似文献   

7.
关键人物     
正参加工作不久,我就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机遇:本局某重要科室的副科长到龄,张局长拟从本局年轻干部中选拔一名新副科长。我找到了我的好朋友、局办公室主任任金明,向他讨教胜出之道。任金明说:"论文凭,你在咱局是最高的,但只凭这一点还是很不够的。你应该知道,咱局有一位年轻干部资历比你老些,还有一位贡  相似文献   

8.
<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应当逐级提拔。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干部,可以突破任职资格规定或者越级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破格提拔作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论资排辈、台阶晋迁的用人限制,论德才、凭实绩,不拘一格选人才,让大批有能力的干部走上了更高的领导岗位,为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拔任用干部中,一门心思"走特殊""钻空子",借"破格"提拔之名,行  相似文献   

9.
地方党委集中换届后,一大批年轻干部被提拔走上领导岗位。年轻干部被提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关心,这对新提拔干部的心理、言行、品德和政绩,无疑是严峻挑战和考验。因此,新提拔年轻干部面对多方关注,要正确对待,调整和保持好心态,加强学习,勤政廉洁,注意在三方面"造好型"。  相似文献   

10.
正近来,一些年轻干部飞跃晋升,引起网民的"围观"。这些被提拔的干部年轻资浅,有的刚参加工作一年,有的工作也才几年,有的多次调到多个部门或岗位上,获得了迅速提拔,达到了"跑步快进"的目的。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七条: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这就明确提出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才能得到破格提拔,而根据媒体的调查报道,发现这些破格提拔的干部工作业绩不够突出,并不具有优秀的能力,因此,使得民众"逢提必疑",多有  相似文献   

11.
"火箭式"干部,就是在短期内接连提拔或者越级提拔的干部。从类型上讲,又分为后继有人型和厚积薄发型。干部"火箭式"提拔,基本上是为了后继有人。"抢救式"提拔,虽然也算"坐火箭",但与年轻干部的"火箭式"提拔相比,不足挂齿。所以,年轻干部在直线跃升、越级提拔的过程中,要想头上的"光环"永不落,也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一路领先,不负众望。  相似文献   

12.
<正>年轻干部在成长的道路上,由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面临机遇、个人努力等因素,有的人走得"快"一些,有的人走得"慢"一些,有的人名气响一些、荣誉多一些,有的人沉闷一些、平淡一些。这本是人之常理,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一些年轻干部热衷于搞"自我设计","镀金"思想较为严重,一心想着"到点就提拔",急功近利,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有的眼高手低,乐于对别人评头论足,片面地认为别人提拔是有门路、有关系,不是凭真本事、真学  相似文献   

13.
<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破格提拔"作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的特殊方式,打破了选拔年轻干部的藩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主管部门错误地将"火箭提拔"等同于"破格提拔",为动机不纯者提供了机会。而湖南省则成  相似文献   

14.
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一个"真"字。这个"真"字虽然是对教育目标的指引,但拿来指导我们年轻干部的学习修身、干事创业,同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实效性。年轻干部刚刚踏上事业的征程,处于干事创业的初始阶段,资历不深、能力不足、经验不足、业绩不丰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谁都不可能一起步就成为行业的翘楚,一迈步就登上事业的巅峰。但是,当  相似文献   

15.
<正>年轻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既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也是应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迫切需要。然而,近一段时期以来,年轻干部的提拔不断受到社会的"围观"和质疑,甚至出现了"逢提必疑"的偏激情绪,一些"最年轻市长""最年轻女镇长"之类的新闻常常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甚至被炒得沸沸扬扬。究竟如何看待和破解年轻干部逢提必疑的怪圈,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各地都在公选优秀年轻干部,但是许多在单位辛勤工作多年的"土著干部"却一直"原地踏步",长此以往难免会滋生浮躁、失衡、懈怠心理,如何让"土著干部"心不寒,就需要突出三个"淡化"。淡化年龄限制,做到唯德才是举。年轻化不是低龄  相似文献   

17.
正与年轻干部同资历的同事,大多年龄比较相近,因为工作需要而组合在同一个单位中,工作处于一个平行的平台之上。不论熟悉与否,同事之间总会有些交往,因而就会有相处的障碍和交往之道,这值得研究。一、年轻干部与同资历同事相处的主要障碍1.沟通障碍。因为所在部门不同或者所处理的工作不同,年轻干部与同资历同事在各种信息的交叉传递中,肯定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事之间相处就是双向的信息交流,都会相信自己认为值得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一批政治强、作风硬、素质高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结构,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脑子”的影响。多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选拔使用年轻干部上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年龄划杠子,以资历定位子”以及“按照资历往下排,一茬接着一茬来”等思想障碍,影响着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使用。二是“尺子”的偏……  相似文献   

19.
职场中的"青蓝相克"常表现为实力干将原地踏步,空降新人却不断提升;资深师傅停滞不动,徒弟学生却火速提拔;核心主体难以照顾,边缘人群却体贴照顾;资历经验"慎重"考量,年龄优势却格外重视。究其根本,在于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不公平的晋升机遇分配、不客观的价值衡量标准以及不道德的资历经验利用。想要化解这一现象,就要实现有情怀的"一碗水端平",有限度的"破格提拔",有回报的"师徒相授",有配合的"权威维系"。  相似文献   

20.
闵杰 《领导文萃》2012,(14):72-75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教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何将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制度化、规范化是一项新的挑战,"应该避免对‘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机械化理解,导致在干部年龄问题上的‘一刀切’和盲目跟风"。中组部肯定破格选人从2011年起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在这一时期,随着一批年轻干部尤其是"80后"干部的迅速上位,社会舆论对破格提拔的关注和争议也在持续升温。这种关注在今年年初的"焦三牛"事件上达到了最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