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几年来,散文诗有了长足的发展。除各报刊不断发表散文诗作,一些出版社相继出版散文诗集外,还有前所未有的《黎明散文诗丛书》第一、二辑的出版;去年十月,还宣告“中国散文诗学会”成立。可以说,散文诗创作从未有过如此引人注目的繁荣。 但是,正如《黎明散文诗丛书》主编之一柯蓝  相似文献   

2.
“情节性散文诗”的提法,最早见之于1981年。是年9月,《诗刊》发表柯蓝、郭风等人的《散文诗六人谈》。柯蓝在这次笔谈中,集中谈了“散文诗中,能不能写一点简单的情节”的问题。柯蓝提出这一议题,是有他的考虑的;不仅是为了给散文诗的形式变点儿花样,更是着眼于散文诗未来的发展。柯蓝说,“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得好,那么关于散文诗中的意境和诗意,就可(?)时代、和广大工农兵群众结合得更好些。诗的感情也更广阔、豪放些”。如所周知,散文诗曾多次受到“小摆设”、“易碎品”之类的指责,题材的窄狭,表现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当代散文诗的发展中,1919年和1927年是两个特别重要的年份:前者是鲁迅先生首次发表旨永神远、形体趋于成熟的散文诗,后者是鲁迅《野草》的出版,中国散文诗终于耸立起巍峨高峰,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当时和此后的中国散文诗作者,且“给人们以战斗的鼓舞”,也为中国散文诗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4.
李标晶 《阴山学刊》2003,16(1):48-52
许淇的散文诗把对北方大地的赞美和对勤劳淳朴的兄弟民族的讴歌作为主旋律。进入新时期后 ,他写下《掀开世界画册》和“城市交响”组诗、《细砂集》 ,取象从微观转向宏观 ,由自然转向社会。他的《词牌散文》诗拓展了散文诗表现领域。许淇在散文诗体式上作了多方面探索 ,从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和散文、词牌等文学样式中吸取营养 ,丰富了散文诗的表现力。他的散文诗结构多变 ,手法灵活 ,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5.
<正> 王统照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辛勤耕耘者和积极倡导者。他的散文诗集有《夜行集》中的四辑和《散文诗十章》。散文集《繁辞集》和《听潮梦语》中许多小品也具有散文诗的特点。他的散文诗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较高成就,可以与现代散文诗大师鲁迅的《野草》相媲美。其情感的丰富,想象的奇特,思想的内蕴,形式的活泼都别具一格,富有艺术个性。王统照历来主张,“文学为人类情感之流底不可阻遏的表现,而为人类潜在的欲望的要  相似文献   

6.
象南国山间那潺潺的溪流,在岭南的千山万壑中淌出,汇成一道道江河,时而奔腾湍急,时而平缓清澈,有的如青罗带漫卷山野惹人情思,有的似碧练一泻千里滔滔东去壮人情怀,也有的千回百转扬清激浊引人遐想,数年前北部湾畔扬帆起程在散文诗创作上孜孜以求的一批广西作家,历经几度寒暑,以各具特色的创作,初步形成了一个阵容颇为可观的散文诗创作群体。在广西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种独立的文体的创作以如此繁荣的景象出现在国人面前,尚不多见。从1978年春中国散文诗学会广西分会诞生至今的四年多,广西相继有柯蓝、郭风主编的《黎明散文诗丛书》,敏歧、田景丰主编的《中国99散文诗丛书》,黄神彪、粟原小获主编的《皇冠丛书》出版,而《中国散文诗》  相似文献   

7.
历史厚待过一些人,却也难免薄待了另一些不该薄待的。莫洛的遭际就属于后者。莫洛是合着全民抗战的炮声跨上诗坛的。开始时他写抒情诗,曾出版了《叛乱的法西斯》和《渡运河》两本集子。特别是后者,当年还颇赢得过社会的反响。至于散文诗的创作,则起于1942年。 作为一个爱国者、共产党人,莫洛于1940年秋天奔赴皖南新四军,后来在盐城根据地从事抗日宣传教育工作。1941年秋,莫洛经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诗人孔林潜心致力于散文诗的创作,陆续在省内外一些文艺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近百篇散文诗.读了这些篇章,我被它那清新的芬芳,绮丽隐秀的美学特色,激人奋进的艺术力量所紧紧地吸引住了.因而就他已发表的散文诗作,从历史的美学的角度做点认真分析,看看他的创作走向了怎样的一个艺术新高度,也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吧.新时代的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把他的《西方美学史·序论》第二部分《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它的艰巨性和光明前途》,单独成篇,题为《研究美学史的观点和方法》,发表于1978年4月的《文学评论》。后又把这篇文章中的重要论点,再抽出来作为一篇,题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质疑》,发表于1979年1月的《华中师院学报》。然后是作为《西方美学史·序论》第二部分,于1979年出版。分别三处发表的文章,在论述和文字上虽多少有  相似文献   

10.
读邹广文《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邹广文博士近年来一直辛勤致力于文化哲学问题的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他在1991年出版的《文化·历史·人》一书,着重从文化哲学基本理论的层面梳理了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最近出版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篡夺党和国家领导权之后,在苏联一个沉默了三十年的人,即号称“哲学权威”的阿·莫·德波林,活跃起来,成为六十年代初轰动一时的人物。一九六一年,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德波林的《哲学与政治》论文集,编选了他从一九○五年到一九六○年这五十五年间所发表的数十篇论文,达七十多万字。同时,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特地举行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著作中 ,再没有比《野草》引起当时和后世的那么多人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了。仅就文体而言 ,鲁迅本人有过只言片语 ,“夸大点说 ,就是散文诗”。后人有的从大散文观念出发 ,将《野草》列入散文〔1〕。有的虽然在总体上承认是散文诗集 ,但认为“探索当然也就是创新。同时也会带来不利因素 (如不定型、不稳定性 ) ,也是自然的”〔2〕。本文作者的观点是 :《野草》虽不是篇篇为散文诗 ,但除了《我的失恋》是新体自由诗、《风筝》接近散文外 ,其余包括序言在内的 2 2篇作品 ,都可说是地道的散文诗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多方面探索不仅不能否定它…  相似文献   

13.
(一) 田汉是我国五四以来著名的戏剧家,他在剧坛上崭露头角,是从1922年他的《咖啡店之一夜》在《创造》月刊发表后开始的。 田汉(1898·3·19——1968·12·10)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自从十岁那年,祖父同人家定完了卖最后遗产的文契后,”他家就与“咸同以来的大地主的荣誉告别了。”子孙们“从此就打上丁无产阶级的新文印了。”(《上海》),少年的田汉“插秧、打稻,车水、放牛、推车子”(《田汉选集·前记》),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品质。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反映在他后来的话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14.
译者注:一九八二年九月,著名的苏联哲学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功勋科学工作者、以列宁命名的国立莫斯科师范学院的哲学教研室主任弗拉基米尔·斯宾里达诺维奇·科特整整七十高龄了。科特教授主要从事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不仅在苏联,就是在国外,也是很知名的。多年以来,科特是与《哲学问题》杂志进行着富有成效的合作的《哲学科学》杂志的主编。弗·斯·科特多方面的创造性的活动得到了高度评价,前不久,他获得了劳动红旗勋章。《哲学问题》编委会和编辑们决定发表弗拉基米尔·斯宾里达诺维奇·科特的这篇论文,表示对他七十诞辰和他从事科学教育、社会政治活动五十五周年的热烈祝贺,祝他获得更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健康长寿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别林斯基(1811—1848)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先驱。普列汉诺夫曾把他誉为“俄国启蒙主义者的始祖。”别林斯基无论在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方面都在俄国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影响久远。这就不能不引起普列汉诺夫的极大重视。本文将着重就普列汉诺夫对别林斯基哲学的论述作一些评介,以就教于同行和读者。 (一) 普列汉诺夫论述别林斯基哲学的主要著作有:《别林斯基与合理的现实》(1897)、《维·格·别林斯基》(1898)、《维萨里昂·格里哥也维奇·别林斯基》(1909)、《论别林斯基》(1910)。此外,普列汉诺夫于1897年发表的《维·格·别林斯  相似文献   

16.
在台湾省六十年代兴起的一批作家中,黄春明是比较有成绩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在台湾省内赢得较多的读者,而且在日本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黄春明是台湾宜兰人,1989年出生。他在屏东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当过教师,后来在电视台和广告公司任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他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最初向《台湾文艺》投稿,后来一直以1966年创刊由尉天騘主编的《文学季刊》为主要阵地,致力于短篇和中篇小说的写作,先后出版了《儿子的大玩偶》(1969)、《莎哟娜啦·再见》(1974)、《锣》(1974)、《小寡妇》(1975)等小说集。其中《莎哟娜啦·再见》一书,在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出了十二版,可见影响之大。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五年初,鲁迅写过一篇《雪》,后来收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一书中。《野草》大概是鲁迅著作中最难懂的一部,那原因主要在于其中的文章“大抵仅仅是随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糊了……”(《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今天的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感到索解为难,是难免的。除了当时险恶的政治环  相似文献   

18.
云南出版的民族民间文学双月刊《山茶》1989年第4期,发表了由普米族歌手独几品初和阿格光布等演唱,由殷海涛(普米族)和杨增烈搜集整理的普米族英雄古歌《支萨·甲布》。这是一篇流传在云南省宁蒗县托甸、格瓦一带有较大价值的英雄古歌。此歌发表的整理稿共603行(序歌12行;正文分六节,583行;尾歌8行。)“序歌”中明确指出:主人公“支萨·甲布是普米族的儿子;支萨·甲布是普米族的英雄。”这位英雄的事迹,“像一颗发光的宝石,永远闪亮在普米人的心中。”歌颂这位古代英雄的《支萨·甲布》,是普米族人民用自己的艺术才能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来的。通观《支萨·甲布》这篇作品,可以看出它是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的见证。为了证实这一事实,本文根据见到的有关资料,特作一比较,如有不当,请读者赐教。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邀请,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人类学教授伊恩·赖斯·惠特克在参观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期间,1987年4月14日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同民族所,历史所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 惠特克教授是国际知名的人类学家,著述颇多,发表有《游牧民族拉普人群落的社会关系》等四部著述世界少数民族问题的专著和60余篇文章,其中一篇《蒙古人秘史》是关于蒙古学的论文。他此次访问,主要是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历史和生活状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美国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1884年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塑造了汤姆·索亚和另一个儿童哈克贝利·费恩的形象。在本文中,我想对马克·吐温的这两个儿童形象作一点初浅的分析。(一)一开始,汤姆就带着满嘴果酱出现在读者面前。接踵而来的是汤姆的一系列顽皮行为:他逃学并去游泳和城里的孩子打架;在主日学校里捣蛋……然而汤姆的这些行动却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