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阶段,民众对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经济犯罪现象极为关注,担心因改制工作的不规范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国企改制过程当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典型现象以及其根本性成因,最后对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可能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督促起诉制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制度性的监管手段。随着新一轮国企改制的启动,如何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显得更加重要。为此,浙江省检察院通过多年实践,在全国首创了国有资产监管的“督促起诉”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流失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问题,该问题也得到的法学界的关注。学者们一方面致力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对策研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保护,随着公益诉讼成为国内法学界讨论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民事公益诉讼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即将国有资产诉讼来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即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观点,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纳入民事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存在着法理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毋庸置疑,国企改制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有序流转,是关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方在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私相授受、变相侵吞国有资产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制是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产物,应当说企业改制与国有资产流失并非必然同一体。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了许多企业在破产、清算、租赁、重组等诸多改制环节发生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才能遏制和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家财产安全,本文就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态、成因及其预防对策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6.
国企要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解决好体制问题和人的问题,终究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这已到非改不可的地步,怎么改?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外部环境建设;另一个是内部环境建设。外部建设是内部建设的前提,没有完整的外部建设就不可能搞好内部建设。一、 外部环境建设 1、从短期来看,国企产权的“缺位”一时还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必须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国家在每一个省、直辖市和重要经济城市都已经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上对国务院负责,下对所管企业负责,国资委可以按照投资公司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系列国有资产流失案的出现,使国有资产流失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成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保护国有资产已经刻不容缓。恰在此时,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的出台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很大的法律效果,同时我们要以《物权法》为契机,积极进行会计改革,加强我国国有资产的保护与监督,从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内部人控制与国有资产的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有资产流失巨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严重,特别是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财务。审计制度的不甚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很规范,立法的滞后等原因加剧了内部人控制,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国有资产流失的本质是公有资产向私有资产的转移,它的最大危害性是破坏了经济运行的最根本的制度基础,一些经济主体从国有资产中无偿索取资源,国家又不断强制性地从经济体系中抽取资源进行补充,这就导致厂一种恶性的循环,使整个经济过程无序化。因此,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十分严重,发展下去会…  相似文献   

9.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指出,不少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出现流失资产的“黑洞”,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当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遭遇世界经济的复苏疲态,当国企与市场经济融合中屡屡受制于政企不分的牵绊,当一部分“排头兵”站上国际起跑线,而另一部分却仍立于亏损边缘……与20世纪末那场国企改革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无疑更复杂也更艰难。怎样通过国企科学分类为改革奠定体制基础?推进混合所有制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国企监管如何与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融合?瞄准经济发展中一个个深层次问题,国企改革开始了一场大“手术”。  相似文献   

11.
郭云 《管理科学文摘》2010,(30):209-210
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及主要原因,提出遏制和彻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强化资产管理、构建完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观点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会由于财务方面的问题,使企业中部分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的现象。国有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在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中,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归根结底是因为此问题牵扯太多方面,十分复杂,进而成为企业与社会发展的毒瘤。为此,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选取有效的解决策略,加强管控力度,彻底拔掉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这颗毒瘤。本文阐述了企业改制职工国有资产流失带来的危害及主要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为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与国有资产管理、营运体系相配套的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做假、国有资产流失等现实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在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资本保全和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原则。国有资产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维护国家资产所有者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监督机制都必须把实…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防止国有资产在国企转让中流失,为了确保国企转让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现行国企转让法律法规对收购国企制定了严格规范的交易程序,对每一程序都制定了详细的管制措施,千方百计想在收购国企中绕道走的收购者,最终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吴明华 《决策》2006,(7):44-45
口子集团在淮北率先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从目前来看,改制的结果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不仅上缴税收大大增加,更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职工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之暴露,其中国有资产流失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主要从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的类型,造成流失的主要原因,探索防止流失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分级所有”:明晰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因而其改革成效受到普遍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中央所有,分级管理的资产所有制形式,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的国企产权“分  相似文献   

18.
<正> 要成功地进行“强强合并、抓大放小”,就要进行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在此项改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需要我们加快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制化建设步伐。 一、进行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形成三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企业。 从国有资本营运改革试点情况来看,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经营实体(企业)之间,需要有一个中间环节,即;国有资产控股公司或经营公司,形成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企业(经济实体)三级管理体  相似文献   

19.
温源 《决策探索》2015,(1):51-52
当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遭遇世界经济的复苏疲态,当国企与市场经济融合中屡屡受制于政企不分的牵绊,当一部分"排头兵"站上国际起跑线,而另一部分却仍立于亏损边缘……与20世纪末那场国企改革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无疑更复杂也更艰难。怎样通过国企科学分类为改革奠定体制基础?推进混合所有制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国企监管如何与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融合?瞄准经济发展中一个个深层次问题,国企改革开始了一场大"手术"。分类改革要先"动刀""长期以来,说到国企,就有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国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引起了国内经济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近年来,国有资产究竟是怎样不断流失的呢?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种不同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