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发式德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在激发学生主动性思维的同时,它也将教师的启发与提问看作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师生关系的二维统一中,实现整个德育的价值。启发式德育的原则在于让学生更多地理解社会和参与社会,其主要的方法是提问反诘推理法。启发式德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
怎样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借助启发式的提问。所谓启发式提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激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通俗地讲,“启”,就是用脑子“想”;“发”,就是用语言讲。因此,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发展。一、启发式提问,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启发式设疑提问的概念、理论依据、常用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旨在通过启发式设疑提问,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速学生对动作技术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启发式提问,是启发式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有的教师对其特点认识不足,对其作用重视不够,因而在运用启发式提问时存在着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如下。 1、随意性强。有的教师对启发式提问了解不够,认为课堂上有问有答便是启发式教学,因此没有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提问,而只是把提问当作活跃课堂教学的点缀。在教学中完全凭个人的喜好无原则地随口乱问,“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毫无启发的问题充斥课堂,无助于启发培养学生的能力。 2、设计不当。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做到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而是用自己的水平和臆想去过高地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令学生望而却步。若硬要学生回答,则会使他厌恶提问,养成说空话敷衍了事的坏习惯,最终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路、窒息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的大学德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 ,根本问题在于德育主体价值的丧失。德育创新的根本出路在于培养德育主体 ,这是道德本质及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现实需要。德育创新应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着重唤醒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批判思维(CT)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英语教学设计和课堂记录的语料库和案例分析发现,高中英语教师的问题类型以“what”和“how”所占比重最多,表明教师对培养学生搜索理解“信息”和“程序”方面的思维能力的偏爱;同时,教师提问的顺序设计有优有劣.其问题主要在于对学生CT的难易度的把握和排序上;教师提问的时机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7.
在学校"1+3"人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下,长江大学地质学专业强化外语教学,培养外向型人才;增加学科前沿知识的介绍,开阔学生视野;提早半年进行毕业设计.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用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型等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采用"一兴趣、二思维、三综合、四创新"的实践教学思路,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是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可靠手段.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应该深谙新课程理念,背熟教材,备实学生;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巧妙把握提问时机,确保提问的准确、高效;激励学生主动提问,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立于注入式教学的启发式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民主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品格;提问启发式、反诘启发式、追问启发式、对比启发式、讨论、辩论式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议新时期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教育的着力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但是,我国的传统教育却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