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指出科学分类是垃圾资源化利用首要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自身的变化规律、处理技术要求和居民的可接受程度,指出应将垃圾干湿分类收集,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的构想,即设立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三个子系统和相应的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城市人口的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对其治理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国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资源化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绵阳市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垃圾是一种错放在垃圾场的资源。伴随着日益增长的城市垃圾,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完善法制环境、建立市场化的城市垃圾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资金瓶颈、增强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绵阳市加快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几个主要措施。同时,今后城市垃圾处理趋势是走向市场,必须综合考虑项目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将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生存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的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资金瓶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有效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建设宜居城市,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1]26号文件)。为贯彻省政府的意见精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工作的通知》(建城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的生活垃圾总量呈逐年增长的态势,而目前城市垃圾处理采用的主要方式仍是露天堆放和卫生填埋,这必然要带来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场地紧张等问题.垃圾分类回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出路.中国的垃圾分类回收难以实施的症结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理论研究缺乏和政府的工作力度不够.日本具有很好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经验,即国家政府重视、地方政府统计数据完备、有切实可行的削减目标以及对居民进行系统而细致的教育等,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垃圾围城"已经成为都市环境保护中非常紧迫和相当重要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环境学家和垃圾处理专家多从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技术和垃圾场的建设等方面,对城市垃圾问题进行探讨,却很少从城市居民的角度考虑此问题。昆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特提出几点对策性分析与建议:第一,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第二,建立定时定点的垃圾投放制度;第三,建立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制度;第四,垃圾分类管理试点推进。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物流收集系统中的保洁员收集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生活垃圾物流收集系统主要包括居民收集系统,保洁员收集系统、环卫工人收集系统和废品收购人员收集系统。住宅小区保洁员收集系统是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的承接点,也是垃圾资源分类汇集、加工、配送的起点。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住宅小区保洁员收集中的问题,从垃圾汇集、整理、加工、配送等环节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将垃圾回收系统的部分或全部过程转移到地下,可解决现有垃圾回收系统中的误投、拾荒 者翻动、占地面积大、异味四散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改善了居住环境并降低了垃圾回收成本。分别从投放装置、容器装置 和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介绍了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的新型结构方案,方案通过起重臂 控制垃圾收集容器的下开门结构,在地坑中设置混凝土决驱动的安全保护装置及其他辅助装置。地埋式垃圾收集系统 在城市居民垃圾收集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垃圾压缩装置等将成为今后垃圾收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是破解“垃圾围城”和提升城市社会文明的重要举措,对垃圾减量化、资源再利用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武汉市近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探索调查发现,尽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进入强制分类时代,但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仍然存在体系运行不畅通、强制政策难以有效落地以及社区居民行动意识匮乏等实践困境。因此,完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逐步推进源头垃圾分类;细化垃圾分类政策内容,丰富垃圾分类管理手段;发挥社会文明引领作用,提高居民自愿分类动力;真正构建科学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低碳技术的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回收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危害,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其回收与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废弃物的资源化回收与利用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和无害化的国际通用原则,加强源头处理,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建立垃圾收费制度,推行垃圾运营产业化,制定统一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2.
信息零余是新闻媒体开发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媒介传播同质信息已成为当前受众新闻信息消费的一大顽症。信息零余与新闻资源的再度开发之间存在着一种交叉趋同、同生共体的关系,新闻媒体要在竞争中争夺注意力资源,就应充分利用人才智能优势,对业界目之为新闻新视点而学界称之为再生信息的进行有效的再度开发,其中新闻传播者的创新思维是克服媒介同质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物流中的收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系统是城市生活垃圾物流的起始环节,也是垃圾处理和废物利用的核心节点。主要研究城市生活垃圾物流中的四个收集系统,并对其结构要素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基点展开铺叙,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并从伦理视域进行全新审视得出:循环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反思、否定与创新,它反映了生态伦理的发展趋势和要求,追求生态价值的增殖,追求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倡导新的安全至上的生活理念与绿色消费意识,并与新的和谐社会保持内在的高度一致,这就是循环经济的伦理意涵。  相似文献   

15.
校友资源是高校的公共关系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建立健全高校校友会,建立校友网站、校友信息数据库,创办校友会刊,计算机互联网,是开发校友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校友信息资源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就业率、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化及木质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垃圾的产生速度。城市固体废弃物数量庞大,种类复杂,以往不合理的填埋与焚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然而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城市绿化及木质废弃物由于其有机成分单一、利用途径广、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十分适合再生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化及木质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合理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从基本目标的实现、利用途径的优化调整等角度,构建了城市绿化及木质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对加快社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环境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政府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下,海外乡亲积极地捐款捐物,支持广州侨乡的工农业生产。捐赠历经起步、发展、高潮、持续和衰落五个阶段,呈现出区域的集中化、方式的多样化、受赠主体的集体化等特征。海外乡亲的捐赠,大大提高了广州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改变了侨乡工农业落后的面貌,改善了侨乡经济结构,促进了侨乡农业商品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为广州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水已成为世界高度关注的战略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比土地更宝贵,湖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这是湖南的宝贵财富.保护好水资源,治理四水污染,是湖南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只有采取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各种手段和措施才能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开发湖南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资源紧张和短缺是普遍面临的矛盾。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矿产的回收利用,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合理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施新型资源战略以保障资源安全的客观要求。中国目前在城市矿产回收利用上存在的市场分散、缺乏规模企业、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制度的不足与缺位。因此,有必要通过对法律规制层面的研究,以促进中国城市矿产回收利用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共部门管理必须依托有效的管理手段,公文管理承载着信息传递和政策支持的重要职能,在公共部门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研究作为公共部门代表之一的高校,其公文办公自动化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文办公自动化为案例,基于系统结构、功能、流程创新探索研究,认为北航公文自动化系统已实现了公文管理实物流与信息流的统一,实现了资源、信息共享与协同,且在安全、保密制度建设方面值得借鉴.在"互联网+"时代,公共部门公文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积极优化信息服务方式,倡导多元合作,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知识共享,推动公共部门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