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按照列宁主义组织原则,建立一个由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基本准则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因而,这一思想体系就有异干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因其鲜明的思想创造性,成为东方马列主义的独立流派。  相似文献   

2.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他强调"毛主义"在革命的理念上与斯大林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毛主义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的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史华慈的这些论点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并引起了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3):90-94
毛泽东及其思想在国外被解读成"毛主义"。从词源考释和话语梳理角度,可将当代国外的"毛主义"划分为学术研究话语和革命意识两种理论表现形态。两种不同形态的"毛主义"话语,都具有浓厚的政治意味和意识形态色彩。当代国外"毛主义"的广泛存在,表明毛泽东思想具有极大的思想张力,也表明当代国外不同的解读主体出于不同的解读立场和价值取向,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着扩张性解读。  相似文献   

4.
“毛主义”一词,是在美国反苏反华反共狂潮弥漫的政治气候中,由史华慈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说明毛泽东的革命战略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不断地引发出一次次的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争,史华慈本人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派的批判与攻击。这个过程,既客观促进了西方毛泽东学从新闻传记向学术研究方面的转变,也为我们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资本逻辑成为全球现代性扩张的强权逻辑背景下,美国学者詹明信站在晚期资本主义学术批判的立场上对“毛主义”进行了解释学意义上的评价,并探讨了第三世界国家现代性建构的路径问题,肯定了“毛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主义”一词,是在美国反苏反华反共狂潮弥漫的政治气候中,由史华慈首先创造出来的,用以说明毛泽东的革命战略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此后的二十几年中不断地引发出一次次的关于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论争,史华慈本人也受到了来自左右两派的批判与攻击。这个过程,既客观促进了西方毛泽东学从新闻传记向学术研究方面的转变,也为我们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7.
在费正清学术兴趣及理论框架中,毛泽东善于从政治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服务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其核心特征是用农民阶级代替产业工人成为革命主角,循序渐进地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土壤的理论纲领。费正清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创造性“误读”,为后来西方学界关于“毛主义”概念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知识图景。费正清从“总体性”意义上对毛泽东研究所作的顶层设计,以及从多重视角出发展开的多维度探讨和概括,深度勾画了毛泽东的思想肖像,为海外毛泽东研究转向学术研究和创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资本逻辑成为全球现代性扩张的强权逻辑背景下,美国学者詹明信站在晚期资本主义学术批判的立场上对“毛主义”进行了解释学意义上的评价,并探讨了第三世界国家现代性建构的路径问题,肯定了“毛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球主义与区域主义是上世纪 80年代尤其是冷战后同时发展的重要国际关系现象 ,学术界对两者关系主要有“冲突论”、“兼容论”、“过渡论”三种看法。出现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区域主义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区域主义的初始内涵是民族主义的体现和放大 ,经过旧区域主义和新区域主义 ,封闭性的区域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等不同阶段对区域主义内涵的改造 ,其当代内涵与全球主义日益接近。新帝国主义披着全球主义外衣为殖民主义张目 ,对区域主义造成一定冲击 ,我们在推进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同时 ,应坚决反对新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程设计的新方案中,决定以“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代替“中国革命史”课,是新方案中调整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对这门课程中许多问题展开研究。四川省教委主持编写和出版了四川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该文是《毛泽东思想概论》导论部分的核心内容,在此刊发,以反映四川高校有关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学术动态。近代中国是一个为国家民族解除忧患,为改造社会政治寻求“主义”的紧迫时代。中国人民为了重振民族雄风,使中华民族脐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一些国外学者认为,当代中国正在从社会主义走上技治主义的道路。因为定义不清,数据和论证存在问题,以及对中国政治精英选拔理解偏差,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技治主义对当代中国政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远未到影响社会根本制度的程度。对技治主义的评价必须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不能一味追随西方的观点。作为一种工具,对中国政治进行适度的技治主义改良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爱论"是伊斯兰苏菲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苏菲近主之道和爱主之道的一个重要因子。我国学界尽管对苏菲主义有详尽的研究,但对苏菲主义的"神爱论"介绍的并不多。"神爱论"不仅有深邃的哲学意蕴和浓郁的人文情结,其真挚和热烈的"爱"同样对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与宗教对话的展开有诸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耶克的“真个人主义理论”反对借集体之名行个人利益之实的“整体主义”,批判借个人理性能够对社会进程做有意识的控制和指导的“伪个人主义”。它得出的结论是“要求对所有的强制性权力或一切排他性权力都施以严格的限制”。我们既要看到真个人主义对社会有机体造成的危害;同时也要看到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催人反思极权社会扼杀人的生命力和自由权利的社会弊端,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兴起的新权威主义思潮认为通过渐进、稳定和秩序来完善社会经济和改革政治体制,是最终实现民主与现代化的条件,对当前中国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合理协调党政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领导下稳步推进政治民主,充分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爷爷,年过古稀,两鬓斑白,却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一米七的身材隐约可见他年轻时帅气的样子。他乐观、开朗源自于他特别的“三乐”主义。这是我对爷爷万分崇拜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四毛在家排行老四,又特别崇拜三毛,所以自称四毛。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经过短暂的繁荣之后,陷入困境。这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厌讼主义”有必然的联系。本文认为,“厌诉主义”的形成是历史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目前仍存在着“厌讼主义”形成的原因,这是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不能正确对待行政诉讼的观念基础,因此,为了行政诉讼的健康发展,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打碎稳定封闭的农业经济,破除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形成权利本位的政治结构,变革和法交融的意识形态和法刑合一的司法观念,消除“厌讼主义”的根源,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奥巴马作为美国总统的第一届任期内,面对金融危机和国际格局的变动,奥巴马打着"变革"的旗号,以"巧实力"为手段,在对外政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盟友关系,重塑大国关系,改善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视和新兴国家的关系。通过这些举措,力图重振美国国威,重塑美国形象,维系美国衰落的世界霸权。奥巴马主义已初露端倪,这对美国全球战略以及21世纪的国际关系必将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主义"的实质是把发展的目标、主体、过程和绩效量度都简化为或等同于GDP增加(经济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投入与产出)、经济增长(物质财富的制造与累积)和经济尺度下的社会进步(人均经济收入与物质福利消费的增加及其保障),而且,这种严重偏执化、物化的发展惯例/思维主宰着整个社会的政策取向、制度设计选择并成为主流社会文化共识。而从伦理的维度看,"发展主义"的根本性问题是"经济之善"(经济合理性)的评估失去了"社会之善"(社会理性)、"生态之善"(生态理性)的前提性规约,并且在相当程度上简约为狭隘性经济生产活动的"效率"或"竞争力",因而难以避免地呈现为"社会之恶"、"生态之恶"。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与社群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都将整体的利益作为重心,在人性论上都将某种社会规范纳入人的本性当中,在道德建设上也都强调道德的目的性。但是,董仲舒并没有像社群主义那样,在理想的状态下片面强调人性中善的一面,而是在考察现实的基础上,指出人性为恶的可能性。因此,不同于社群主义在道德建设方面单纯强调“德性”的作用,董仲舒强调的是“德性”与“规则”的统一。以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为参照系,对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进行审视,对于我国当代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