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汉末年社会上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求真”思潮,在理想与现实、真理与谬误、虚妄与真实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对立中寻找出路,构成了东汉思想的主要趋向。“求真”思潮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同时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其产生的后果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儒家思想自身的修正与道家思想的兴起。 相似文献
2.
李沈阳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东汉后期的王符在中央权威衰落的情况下,把重建人间秩序的希望寄托于超越的精神力量上,却又突出人的力量;他在一个本末颠倒的世界里,注重人的道德自主和自律;在具体的救世措施上,隐藏在法家思想背后的是他对儒家仁义理想的执着。这些思想动向反映出东汉后期士人阶层的两难境地与思想趋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东汉王符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进行探索,从其"以民为本"的思想以及"以学为基"的教化思想中,探寻其社会统治思想主张,以期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岩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80-83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教育颇有见地。他主张:“正学为基”,重视教育作用;培养“君子”,重申儒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择师就学”,提出严格的师德要求;“心思道求”,提倡正确的学习方法;“积善成贤”,注重道德教育。他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珍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概而言之,包括诸如重选将帅、赏罚分明、巩固边防、民为军本、以战止战、备战防患、整顿军备、经济强军和高薪养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点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3-15,20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概而言之,包括诸如重选将帅、赏罚分明、巩固边防、民为军本、以战止战、备战防患、整顿军备、经济强军和高薪养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点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38(1):7-9,22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经济的思想,诸如生产固本、兴利富民、发展工商、惜时爱日、人地相称、禁绝游业、崇尚节俭和重义轻利等等内容,其中有些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汉统治者将民本思想作为其定国安邦的统治思想,他们以“天应民心”为理论依据,提出“制君限臣”的实践理念,“足民”、“保民”、“治民”的实践措施,以及“以农为本”的操作原则,最终构建了民本思想的理论体系。然而,民本思想理论体系的内在问题决定了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9.
王符所著《潜夫论》深淳整穆,时人誉为汉末清议政论文之翘楚.其“指讦时短,讨谪物情”,极言汉政得失.历史文化研究方法以时空两个维度作为历史分析的视角,以此理论分析史料,明确王符震灾亲历者的历史身份.从王符独到的平民视角中的灾情描述可以分析出东汉政权的震后“荒政”:从频黜“三公”这一政治现象,探讨“天人感应”衍生的“灾异说”政治思想内核的表象和“内外廷”之争的顶层政治权力分配的实质;从帝王和臣子对“罪己”、选拔“贤良方正”、“有道”士人进入统治阶层的“荒政”策略的分析,概括当时汉末统治阶层矛盾凸显的现实,分析其对汉末政治结构的破坏作用,为寻找并论证汉末政治社会衰变的重要节点提供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10.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阐发了自然元气论、自然辩证发展观、自然辩证认识论、天人关系论、知识与社会关系论、技术与社会关系论等自然辩证法思想,为我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进而与社会真正和谐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宝鉴,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必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赵杏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23-27
崔寔关于民生的若干政论,能够引发对人类消费和资源消耗之间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的生态思考。《四民月令》,乃乡村社会的农政规范,贯穿了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生态思想。张衡、仲长统描绘的诗意栖居,充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作用。郑玄等对自然感恩的表述,法雄关于人不可到山林猎杀猛兽的观点,都体现了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聂济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古代士人素有游学之传统,东汉时游学尤盛且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东汉游学形成了"处士山积,学者川流"的盛况。其政治色彩表现为两端:一是游学成为干谒手段,游学重在(交)游不在(求)学,士人为能出人头地,多以游学的名义结交名士、朝臣,以邀名利,此乃东汉中后期仕路日益滞塞和士人心态急功近利、日趋浮躁所致;二是游学助长了汉末处士横议式的清议之风及党同伐异式的结党之风,一方面是以游学的太学生为主体、以批评朝政为中心内容的处士横议,一方面是师生之间、同门之间的关系从荣辱与共到越来越带有政治结党性质,隐然成为与朝廷分庭抗礼、与宦官集团势不两立的政治集团,汉末的党锢之祸遂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14.
两汉时期的双宾语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宋川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5):56-62
本文依据笔者的界定归纳了两汉双宾语结构的类型 ,并对各类型的结构式以及与非双宾语结构式的转换作了分析 ,最后将两汉与先秦的双宾语结构作了比较 ,认为 :上古前后期双宾语结构的五个主要类型是相同的 ,但汉以后大概只保留了四个 ;两汉带双宾语的常用述动有 4 3个 ,其中保留了先秦的 1 8个 ,而一半以上是更替和新生的 ;两汉双宾语结构式有 7个 ,但占绝对优势并能延续到汉以后的是A1式 ,而宾语前置的各种结构式已经锐减或绝迹。 相似文献
15.
王凯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6):44-45
东汉交通在前代的基础上具有向前加速建设的趋向,在全国范围内交通的开辟与维修对东汉商业经济的加速发展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东汉交通在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的建树正体现着商业经济的活跃和兴盛。 相似文献
16.
17.
18.
王文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4):159-166,192
汉代社会保障内容丰富,以民为本是汉代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汉代社会救济思想包括贫困救济和灾后补救两部分,可以细分为养恤、安辑、赈济、调粟、放贷和节约等学说。仓储后备说是依靠国家力量来储粮备荒、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思想。尊老养老不仅是汉代衡量上至将相、下至平民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统治者还将其上升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高度,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极力倡导全体国人执行。调均思想包括贫富有差和贫富有度两个方面,立论重点是防止贫富过分悬殊,只有解决好民生问题,民众才会听命于君主。早期佛教和道教中的慈善思想初具雏形,开后世宗教慈善之先河。民本思想指导下的社会保障思想与专制统治共存,属于专制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9.
王欢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49-51
汉代时期美刺思想已渐渐深入当时文人的创作中,而汉赋作为汉代重要的文体之一,其作品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美"、"刺"思想的烙印.但是由于汉代大一统的形成使士人地位转型,加上汉朝统治者的影响,因此使得汉赋中"美"的比重不断加大,而"刺"的功能逐渐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劝百讽一"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汉代神学思潮与汉乐府郊庙、游仙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贤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6):114-122
汉代神学思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帝王的造神活动是汉代神学思潮涌动的内在动力 ,方士的积极参与是汉代神学思潮向前发展的外在推力 ,汉儒的天人感应、祥瑞灾异学说是汉代神学思潮的理论基础 ,方士和儒生的结合衍变出了谶纬神学 ,并导致了经学神学化和神秘化。汉乐府机构的发展和扩大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汉代神学思潮的需要 ,汉乐府中的郊庙、游仙诗是汉代神学思潮的直接产物 ,反映了汉代神学思潮的某些思想内容。同时 ,汉乐府郊庙、游仙诗在音乐的曲调上 ,在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上也吸取了民歌的养分 ,从而使其在艺术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并成为汉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