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如书,读不尽.人生如景,解不完…… 我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打心底里笑读别人,读别人的骄傲,读别人称不清自己几斤几两,无端放大自己的优点或极度消沉悲观…… 古有一句话"读人时反思自己".愈是读别人缺点的时候,愈应反思自己、读自己,以取长朴短,使自己不犯与别人同样滑稽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正>曾有一位青年去向一位智者请教人生的真谛,最终得到四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这四句话,如参佛家偈语,职业不同、心态不同,解读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如果把这四句话与新时期的信访工作联系起来,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找到更多的积极意义。只有  相似文献   

3.
正1.学会自己对抗大多数的能力。这种对抗不是绝对的对抗,而是一种能够成熟解决问题的和谐相处能力。敢于对抗大多数是因为某些事情损害了我们的利益。2.学会培养自己不再恐惧关系破裂的能力。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怕别人不理自己,是很多人被人吃定、被人欺负的关键,总是渴望讨好别人、不让别人离开,到起冲突的时候一定会吃大亏。如果能够熟练地表达拒绝的意思,就可以过不被人操控的人生了。  相似文献   

4.
正1.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2.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不强逼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只追求有道理但无效果的人生,难以有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1. 关于认知:你的无能为力是你的认知不够高。大多数人对于某些问题就是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背后是人们对影响人生关键的某些概念认识不清,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2. 关于未来:人生根本不存在一条既定的跑道。人生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成功,而是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人生。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再把自己和其他人放在一个假想的跑道  相似文献   

6.
冯仑 《领导文萃》2011,(7):100-102
管理自己永远最重要 一个管理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一个人印了名片当上总经理之后,你会发现他开始抱怨别人,似乎管理就是管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只要管理不好就是别人的错,反正自己没错。  相似文献   

7.
做好普通人     
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到底,是许多人不愿意做个普通人。不但自己不愿意,也习惯于以这样的标准去评价别人。所以,常见的比喻是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常有着“起跑线”上的焦虑。跑得快、掌声欢呼声多的,是成功。否则,就是失败。  相似文献   

8.
读书二三事     
从古至今,人们一说到读书,总是有很多的溢美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书的好,数不胜数. 我不知道别人是为什么读书,是否是看中了书中的“金如意”,也不知道别人从书中获得了什么,有多少?我只知道我在书中获得最多的是快乐!说来我也算一个爱拿书的人吧,读书时常常如五柳先生般“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似文献   

9.
叮铃铃,上课了。我抱着课本走进教室。
  “小可,请读课文。”他虽然极不情愿,但还是站了起来。开始结结巴巴的朗读。“嘻嘻……”有同学忍不住笑了。“请尊重别人,专心听读。”我板着面孔说道。“……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颈(项)……带……银圈,手捏……一棵(柄)钢叉,向一匹……渣(猹)尽力地刺……去。那……眨(猹)却反身一……丑(扭),反从他的……列……列(胯)下逃走了。”  相似文献   

10.
人生感悟     
郭香灼 《领导文萃》2012,(17):126-127
遇苦不苦苦自消,当累不累累自除。该舍就舍舍弃好,要得就得得如意。生在红尘尘不染,两眼看花花似景。如烟往事随风移,笑对人生四季过。你的人生选择题——读《人生感悟》有感选择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做心理测试题,选A或选B,一勾很简单,但指向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地。在人生的选择题里,当遇到困境时,你会怎么选?"遇苦不苦苦自消,当累不累累自除"。这是作者给出的答案。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无法摆脱烦恼甚至磨难,不妨将苦与累当做人生的修炼,藐视它就是战胜它的良计。苦累与否,全在于你的选择。作者早年当兵,在他今天看来,当年经历过的苦累,已然转化为人生中的动力与财富。  相似文献   

11.
面对高考,学生、家长、老师的希望,十二年寒窗读,成败在此一举,哪一个学生不希望自己能考好,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在知识竞争的年代,谁都希望能争得一片自己的天空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下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感悟自驱力     
正我之所以能勇往直前,是因为个人对自驱力的理解和感悟非常深刻。人人具备自驱力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管碰到什么困难,只要你的目标明确,你就应该说服自己,激励自己,而不应该寄希望于向别人倾诉,那样,根本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读了杨绛先生的新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如同读《我们仨》一样,心灵感受到一种震撼。原因主要不在于作品的内容,而在与作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5,(6):60-61
<正>人生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是遥不可及的理想,三分是别人口中不争的现实,三分是自己无所畏惧的追求,剩下一分就留给偶尔的忐忑不安、颓废消极或怠慢逃避。金钱如果是十分,我渴望这样支出:三分祝福那些深刻影响过我的人,三分感谢那些视我如宝的人,三分奖励给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品格和爱好,剩下一人生如果是十分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里,你要是学不会扎堆儿,就会很孤立。孤立的意思是,你自己显得很傻,别人觉得你也很傻。这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被边缘化的不合群,另一方面是格格不入的不着调,而不合群就意味着不着调。在一个世俗的世界,要活得不世俗是很艰难的。也就是说,你仅仅取悦自己是不够的,还得想着去走向别人,要想让人生有所突围,就必须在自我的精神领地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上,笔者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有的无所事事,有的说说笑笑,更多的同学知道学习任务而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些组的同学各说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相似文献   

17.
外貌协会     
《领导科学》2012,(36):50-51
说到以貌取人,有些朋友可能会立马嗤之以鼻,大呼狗眼看人低,有眼不识泰山……但据《中国青年报》前不久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以貌取人"非常普遍,还有49.4%的人相信"改变外貌=改变人生",为此我国每年整形手术高达350万例。也就是说,虽然绝大多数的我们都不希望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但在骨子里却都是视觉动物,纯粹地追求"真善美",拒绝"假恶尤其是丑"。作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8.
脸色的作用     
赵刚 《领导文萃》2009,(13):79-81
脸色.所有人都不会陌生。对着镜子,看到的是自己的面孔,走进社会,瞧见的是别人的尊容。正因为如此,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留心自己和观察别人的脸色。  相似文献   

19.
正人在一生中要读书,而且要读很多书,但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思考更深邃。当然,"尽信书不如不读书",但是不读书,人生一定没有高度。一个人经历再多,也不一定能看透人生。有太多的人,一辈子受尽苦难,也只能在苦难中沉浮;历经人生的波折,也只是在波折里挣扎。  相似文献   

20.
郭瑞祥 《领导文萃》2014,(6):103-107
正曾经有一个高中念建中、大学读台大,在别人眼中考起试来一帆风顺的台湾年轻人,在长期不懈地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当时,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条有轨迹可循的直线,以漂亮的成绩从麻省理工毕业,等于拿到"成功"的第一块敲门砖。他告诉自己:"我到美国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好好拼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